单车毛利6.65万元,小米汽车凭什么抢先上岸?

小米汽车最新三季报发布了,狂赚113亿元!注意了,这不是经营收入,而是净利润总额,就是扎扎实实地赚了113个亿。
其中,最亮眼的不是这113亿的净利总额,而是小米汽车赚钱了,实现单季度净利7亿元!这几乎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成为了全球最快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新势力车企,没有之一。这就非常恐怖了。为什么呢?我们对比同行就知道了。

像特斯拉,从成立到首次季度盈利,耗时10年之久。它成立于2003年,到2013年第一季度,才赚到第一笔钱,可很快,又重新陷入亏损。在黑暗的2018年,特斯拉几乎濒临破产。幸得中国上海引入特斯拉超级工厂,它才活了过来。
国产新势力呢?第一个实现盈利的理想汽车,耗时8年。赛力斯呢?在华为的全力支持下,也用了5年之久,才结束亏损。零跑汽车则是足足用了9年时间,月销才突破7万辆,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至于小鹏,三季度卖了11.6万辆车,仍旧亏损3.8亿。

而小米汽车呢?于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上市,首发就卖爆。到今年三季度盈利,一共才用时17个月!2年不到,小米就结束亏损,开始赚钱了。当别的车企还在挣扎求生时,小米汽车却后来居上,提前上岸了。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2024年时,按雷军的说法,小米汽车是“卖一辆,亏6万”。当时,整个车圈的舆论环境也不好,像余承东动不动就说,“问界卖一辆亏3万”。实际上,这完全就是一个财务游戏。一个车企在投资初期,要建厂房,招工程师,买设备,还得买土地等,需要巨额支出。

2021年时,李斌就说过:“没有400亿,别想着造车。”因为造车,是重资产行业,前期投资是非常大的。这时候呢,哪怕一辆车都没有卖出去,支出就已经出去了。那反映到财报上呢?就是支出巨大,但收入却很少。这原本是一个正常的财务现象,却被某些车企宣传成了“亏钱卖车”。
实际上,任何一家谋求良性发展的车企,都不可能亏本卖车。这些前期投入,到了后期规模化产量上来了,销量上来了,都会迅速被摊薄。
小米汽车实际上的毛利率是多少呢?25.5%。也就是说,卖一辆车,毛利6.65万元。能打败这个毛利的,大概就只有赛力斯了。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毛利率大约28.93%,位列中国第一,但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赛力斯主打高端,越高端的产品,品牌溢价越高,毛利率也就越高。它的单车成交均价超过40万元,在中国新势力中没有对手了。而小米的单车成交均价呢?大约26万元。这个成交均价也不低了,但在20到30万之间的价格区间,能做到毛利率这么高的,也只有小米一家了。
像特斯拉毛利率已经跌到17%了,小鹏与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大约都在20%。为什么小米的毛利率可以做到这么高呢?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小米品牌带来了大量的忠诚用户,愿意为小米汽车的品牌溢价买单。二是,爆款策略,极大地摊薄了小米汽车的规模化成本。

小米不搞“车海战术”,它主打SU7与YU7两款车型,二者基于同一平台研发。当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相对固定时,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相应的毛利率就越高。而小米SU7、YU7都属于一上市,即爆量的网红车型。因此,产量全开,单车成本就压下来了,毛利也就上去了。
队长说过很多次,新势力车企的普遍盈亏平衡点是月销3万辆。而小米汽车呢?月销已经突破4万辆。虽然争议很大,但小米汽车成为中国最快扭亏为盈的新势力车企,这个事实却难以忽视。



牲产队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