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政治文化差异(四)
没想到这个系列会写那么多,也越来越像随笔,越写越乱。
还是先随笔完,找时间再集中修订整理一下叙述逻辑吧。
----------------------------------------
前文说到,要了解西方政治文明的特点,古罗马就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众所周知,古罗马是个奴隶制的帝国,最早的时候,是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的制度是这样的,平时大家都种地,然后在需要打仗的时候,大家自备铠甲武器上阵。家里有钱的、武器装备精良的人民币玩家组一起作为精锐部队,出去打打周边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野怪刷刷人头是极好的。
罗马的执政官一般有两名,继承了希腊雅典时代的传统,由大家推举产生,有固定的任期。
对内的那一位的任务主要是搞内政组织大家种地发展生产,对外的那一位的主要任务是打仗,对外掠夺人口作为奴隶回来种地。那时候的公民战士,说好听点儿就是职业军人,说难听点儿就是兼职强盗。
我知道有些人对我这种说法可能会不服气,会说东方文明也存在着奴隶制和对外掠夺,这点我不否认,先说完古罗马的兴衰再来做个对比。
很多人分析过,古罗马当时之所以能够横扫地中海,技术上靠的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步兵方阵。
统一的制式武器让简单又有效率的战术配合成为了可能,对上周边那些没有组织纪律性的原始部族是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在这里,我想叙述一下政治文化上的演化。
首先,古罗马整体的风貌是尚武的,因为武力可以带来额外收入。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战士,因为需要自备制式的铠甲武器,所以就使打仗这个职业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必须具备一定物质基础,起码得是家里有地的自耕农。
优渥的家庭条件使公民战士的平均体格就比周边营养不良的部族战士要好,然后再加上精良的装备,和经验丰富的打野小队长——执政官的领导,使古罗马在组织对外团(da)战(ye)这个事情上,性价比极高,一般的战争损失大家都可以接受,爱好和平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虽然人的本性是畏死的,阵列严明就意味着某些位置的死亡概率不一样,但有一样东西会让他们悍不畏死。
那就是希望。
虽然说平时的一个小奴隶主或者自耕农平时种种地就可以满足温饱。但是要获得更优渥的生活条件,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更多的奴隶。
而古罗马在战利品分配上是赏罚分明的,纯粹以军功来分配土地和奴隶,这就构成了古罗马公民战士不畏生死的物质支撑。
用现代的话来说,年轻时舍得一条命去战场上拼一把,是古罗马社会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路径。况且,搞一身华丽的铠甲,作为全村最靓的仔出征,然后带着战功和赏赐回老家结婚,多么符合年轻人的价值审美。
当一个家族子孙众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战场上博得军功之后,家族所积累的底蕴就可以使这个家族成为贵族。
当贵族多了,元老院就诞生了。
当元老院的决策使社会资源不足以覆盖当时的中产阶级——罗马平民之后,罗马平民的政治代言人,保民官就诞生了。
由于尚武的精神,以及战阵的不可预测,有些家族的兴亡完全取决于一两次重要战役,因此这个制度诞生在一开始保证了古罗马的社会具备一定的阶层流动性。
代表大贵族的元老院,和代表平民的保民官通过协商来主导政府的运作,主导资源的分配,这种制度最后就构成罗马共和国。而这种政治传统演变到现在,就是西方的上下议会以及代议制度。
古罗马也不是没有遇上过危机,古罗马的元老院也不是演化到现在喜欢把程序正义玩到极致的西方民主。在遇上超级危机时,元老院会紧急任命一位“狄克推多”,就是独裁官,迅速集权,由其掌控内政军事外交一切大权,调动所有资源平息危机,危机过后解除职务。(这就是现在西方制度“国家紧急状态”的历史文化来源)
随着社会发展,资源的集中,超级大贵族和门阀日益增多,古罗马社会的阶层流动开始停滞,在罗马有套房成为有身份的大人物的象征,从而造成罗马房价虚高、生活奢侈时尚,一般平民根本消费不了。为了外(xiang)省(xia)人(ren)的不满,元老院给予罗马以外的行省公民权。后来国家越来越大,统治不变,各行省自己选总督,名义上对罗马负责就行了——整个罗马共和国并不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各个行省都有自己的一套军事政治班子。
说起罗马共和国的灭亡,无数学者作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但是从纯技术层面来说,古罗马共和国的覆灭和两个人关系最大。
第一位是曾经七任执政官的马略,他是一位平民出身的执政官,所以想法和出身于元老院的不太一样。
他做的军事改革就是直接改革了罗马共和国的兵制,让罗马从以前的公民义务兵制度,变成了募兵制。从此,一些无业无产人员无需自备铠甲就能当兵,扩大了兵员的来源,为军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说之前的罗马职业军人还是平时种地,战时打仗的耕战一体,那么马略的改革之后罗马职业军人都是真.职业军人了。除了战时为军头效命之外,平时可以是脱产的。
而苏拉正是站在这个募兵制的基础上,借助个人的战功和威望,通过兵发罗马压制元老院的实际举动,使麾下效忠的对象从共和国转为他个人,从此开了个先例,彻底斩断了罗马共和国原来的阶层流动的游戏规则,以及财富的分配习惯。
因此罗马共和国就不可避免地走向罗马帝国,一些拥兵自重的大军头,例如凯撒、屋大维等陆续走上了历史舞台。
罗马共和国变成了罗马帝国,政体虽然改变了,但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下降,因此依旧保持着对外攻伐的态势。大家都知道在凯撒和屋大维时期,埃及就被征服成行省,法兰西也是那时候实际纳入罗马帝国版图的。(凯撒本人就写过《高卢战记》,他凭借这本当时流行的书扩大了自己在国内的威望,按照当下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将流量套现的网红操作。)大不列颠在后来哈德良时期被纳入行省版图,古罗马帝国能够拓展的疆域几乎达到当时欧洲人所能探索的极致。
值得一提的时候,差不多比他们略早一两百年,秦始皇也是凭借商鞅变法后耕战一体的制度一统中国,达到了东亚当时中原人几乎能够拓展到的疆域极限。
后来演化的区别在于,秦朝二世亡于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内部农民起义,而古罗马帝国承平日久,而后亡于蛮族(日耳曼)入侵。
顺带再说个题外话,有学者考证说,当年之所以发生蛮族入侵的事件,是因为东方的汉武帝通过祖孙三代的囤家里种地攀科技树憋出来的大招一举打垮了匈奴,匈奴被迫西迁占了日耳曼人的地,然后失去家园的日耳曼人无奈南下灭亡了古罗马帝国……
由此可以见汉族老祖宗的战斗力还是杠杠哒,至于同时代的军事战争技术对比……我极其不看好纪律严明的古罗马方阵在对上同样纪律严明的秦军箭阵之后的下场……而且当年败亡在项羽手里的的那个巨鹿之战的部队,还是骑射手……古罗马式铠甲遇上箭雨洗礼多半防不住,就算近身了,罗马青铜短剑是否能冲破长兵器为主的战阵以及撕裂秦军铁甲(参见兵马俑)的防御还是个我允悲的大问题……
罗马时代,内部最著名的人民(奴隶)起义就是斯巴达克斯了,结果大家都知道,面对阶级矛盾,内部争权夺利的奴隶主联合镇压。而东方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也因为起义军内部分化堕落而失败了,但后继的刘邦和项羽完成了推翻秦朝的伟业。
罗马自共和国时代下来的传统,就使皇帝(凯撒)轮流做这个传统延续了下去,而且皇帝上位基本逻辑就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而在东方,由于强横一世的秦朝的迅速失败,使知识分子们立即开始了关于统治模式的深刻反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贾谊《过秦论》的那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于是东方关于政权治理理念的探究,就开始讨论文治武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而在西方,由于灭亡古罗马的蛮族不识字,古罗马的文明成果就传承于民间的教会,自此,文明的解释权不可避免地被宗教神学占据,所以两边的历史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演化方向。
本文之前有个话题叙述的是,在东方,是否有依靠征伐来拓展自己文明的时代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上文所叙述的秦朝,并不是第一个以征伐为立国之基的政权。
东方文明中,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典型的以征伐为主要的政权,是商朝。
商朝是典型的以奴隶制和对外征伐掠夺为特征的政权。
要细说这个故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