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政治文化差异(五)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种地的向往。

                                               ——by 小华夏

     

    上回说到,西方的耕战帝国罗马的一些往事,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同为耕战帝国,东方和西方差异甚大。

    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是西餐的起源地,可耕种的田地占40%,而东方的可耕种的比例是12%。

    换言之,同样是玩种地的游戏副本,罗马的普通难度,而东方是困难,而看天吃饭直接下雨路边就有瓜果吃的非洲某处,难度就是入门级简单了。

    先天的环境没那么好,就要靠自强不息才有饭吃。

    良渚遗址发掘出来的东西,证明了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这个植物对水源的要求很高,太旱了不行,太干了也不行。收获季的时候,需要把田地里的水排干。

    这个实际情况和喜欢改道的黄河、淮河一起倒逼了我们的先民掌握了极其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传承至今,似乎给发扬光大了,在蓝星上人称基建狂魔​

    而且中华民族对于粪肥的利用也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相对之下,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还在说法国人让他们的粪便从下水道里白白流走。

    对了,他们还在近代专门派船去南极收集过企鹅粪。

    为避免本文朝重口味的方向发展,我们先回到本节正题。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也存在过类似罗马这样耕战一体,依仗武力优势顺带征服周边部族的狂野时代的。

    而且那个王朝在我看来,可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中原王朝。

    没错,就是商朝

    商朝是通过“吊民伐罪”,从夏朝手里继承九州的。开国的两个人都比较有意思。

    首先是伊尹这位宰相。他是奴隶厨师出身,基本上可以算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理论的奠基人,也是“汤武革命”的首创者。而且此人一生辅佐五位商朝国君,是五朝元老,正史里并未干谋朝篡位的事儿,最后以王礼下葬于河南商丘。

    对了,“宰相”这个名词的来历,也和他有关。身为王朝的管理者,掌握了分配利益的权力,要看有没有能力的话,首先就要从是否能把牲畜宰了给大家分清楚上来体现。

    我突然觉得,搞不好伊尹这位厨师还悄悄给我们点下了大吃货帝国的技能点。商朝喜欢造大鼎的习惯多半也和他有关。

    商朝的开国国君商汤,则是天赋王权理念的奠基人,是为“天命玄鸟,降而生汤。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商朝需要搞点神神怪怪的东西,其实适合夏朝有关。

    我们都知道,夏王朝的建立并非是靠武力征服,而是大禹治水。也就是靠解决当时天下人的公共生存危机,以德行为王的,然后禹传启,家天下。

    对于当时南方尚未归顺的部族,大禹也采取了非常文明的处理方式,请那些南方的部族首领来参观一下排列整齐的大基建部队,南方部族就降伏归顺了。这大概是有史可载的靠阅兵来解决分歧的首例事件。

    一个王朝的整体气质,往往和开国君主有关,按照现在流传下来的史料看,夏王朝最爱的两件是就是种地基建

    因此要去推翻这样一个王朝,是需要担负舆论压力的。况且,当时大禹在人民心中地位已经接近于神了。(可以做个比较,数千年后,丰臣秀吉因为一统日本的功绩自封为神,当然按照日本传说,天皇一族本来就是神。)

    所以,商汤必须要神化,至于这个点子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伊尹帮忙琢磨的,目前就不知道了。

    前面说到,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往往会影响整个王朝的整体气质。商朝的气质主要有这几个:一是喜欢使用龟甲兽骨占卜(国王往往身兼最高祭司);二是喜欢武力征伐;三是喜欢物资交换——也就是带着刀剑武力行商。

    他们和一个叫做鬼方的部族互相打了好多年,按照现在考古发掘出来的证据,鬼方很可能是雅利安人(白人),最后被商朝打败,朝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及中亚迁徙。

    商朝对于祭祀和占卜的喜爱,给我们留下了大批可以符合现今考古学规矩的实物证据,从而避免了像夏朝那样被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实际存在过的命运。

    同时殷墟大批商王墓葬的发现,让我们对这个朝代有更深的了解。

    之所以说这个王朝和罗马很像,首先就是他们都是奴隶制的耕战合一的王朝,其次就是有相同的嗜血爱好——罗马有角斗场,商朝有人殉。奴隶主和奴隶是命运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而且,这两个王朝获得奴隶的方式都是对外发动战争。

    商朝尚武的传统在武丁时期被发扬光大,他的妻子就是有史可载的最古老的女将军——妇好。

    之前说到的鬼方部族,就是在武丁时代被妇好击败,被迫迁徙的。

    武丁非常喜欢妇好,在妇好墓中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卜辞里就有以下记载:

贞:好羸,于祖辛。──妇好身体虚弱,向祖辛祈求康复。

妇好祸风有疾?──妇好伤风了会生病吗?

妇好弗疾齿?──妇好的牙齿不会有问题吧?

贞:妇好嚏,惟出疾?──妇好打喷嚏了,是不是要生病了?

    在后来妇好最后一次出征,受伤垂死的时候,武丁留下了这样的卜辞:

贞:妇好不其死?──妇好不会死吧?

贞:妇好延死?──妇好能延迟死亡的时间吗?

贞:妇好其死?──妇好将死了吗?

     放到现在,或许能算是小说男女主角的烂俗桥段,譬如《痴情国王爱上我》抑或《朕与将军解战袍》之类的……

    下面的这个图片,就是是武丁询问妇好分娩情况时留下的珍贵带卜辞龟腹甲 丙编247。

500

    总而言之,夏和商这两个王朝的特质,被后来的周王朝继承,汇成了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和戎。” 种地和武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然而周王朝兴起的路子,完全就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先蹲岐山祖孙三代种地,然后出门一波把朝歌推了。

    这里有个史料通常不被人注意,就是纣王在最后时释放了大批奴隶临时编成军队迎战周武王。正史上只是说奴隶军临阵倒戈,以此显示纣的残暴不得人心。其实这里释放了另外一个讯息,就是商朝的正规军不是奴隶,很可能是类似罗马共和国时代那样的公民战士。只不过,商王朝对于武器的管理,体现了和马略改革之后的罗马共和国相类似的制度。

(未完持续)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