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新冠肺炎疫苗:会和SARS疫苗一样无疾而终吗?

 第一财经网作者:吕进玉

 特朗普希望的“几个月”为何难以实现?疫苗研发究竟需要多久?新冠肺炎疫苗会和SARS疫苗一样无疾而终吗?中国临床速度能否更快?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同10家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高管举行简报会上,敦促他们在“几个月”时间内开发出新冠肺炎疫苗,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院长托尼·福西多次反驳特朗普称疫苗研发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两人还因此发生了争吵。

  特朗普希望的“几个月”为何难以实现?疫苗研发究竟需要多久?新冠肺炎疫苗会和SARS疫苗一样无疾而终吗?中国临床速度能否更快?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多位一线科研人员及参与疫苗研发的相关机构企业,整理了如下目前大众最为关注的十个问题,力图还原和解答新冠病毒疫苗的最新进展及背后更多深层次的问题。解答多为一手采访资料及官方公开报道。

500

  一问:新冠肺炎疫苗目前进展如何?

  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20多种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发阶段。不久前,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目前我国各类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制都基本与国外同步,最快的新冠疫苗4月下旬申报临床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3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争分夺秒,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在视频中,陈薇说,“习主席指出,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牢记领袖的嘱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陈薇是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女科学家,也是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陈薇被认为是有望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

  二问:疫苗研发所需要的时间究竟是多久?

  据了解,疫苗从研发到批量生产,需要经历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大规模人群验证有效、世界卫生组织的许可及本国许可等程序。

  此外,疫苗的批量生产过程,与化学药物不同。赛诺菲巴斯德中国区总经理张和平曾对第一财经记者形容:“疫苗生产过程即是产品。”

  赛诺菲巴斯德在给予第一财经记者的一份书面答复中称,我们将利用先前开发SARS疫苗的成果,这有望加速开发COVID-19 疫苗。希望能够在六个月内将候选疫苗用于体外测试。

  对于何时上市何时临床,赛诺菲巴斯德方面则表示:“现在谈论为时过早。”

  三问:新冠肺炎疫苗会和SARS疫苗一样无疾而终吗?

  2003年,SARS猖獗时,众多内外资企业扎堆研发针对SARS的疫苗。不过当终于到了可以大规模做实验时,疫情却已快结束,没有病人可以做实验。疫苗成果“胎死腹中”。

  截至3月3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至125例,为六周以来的最低水平,死亡病例31例,均来自湖北。新增患者数量的逐渐减少,也令未来疫苗必须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带来潜在挑战。

  葛兰素史克中国疫苗医学部负责人唐海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从学术角度来讲,有一个限制的瓶颈是病毒消失之后,一旦病毒不见了,就无从验证疫苗到底有没有效,而且没有很好的动物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继续下去。

  四问:哪些疫苗研发的经验可用于COVID-19疫苗的研发?

  唐海文告诉记者,GSK基于过去在做流感大流行疫苗时候的经验,研发了免疫增强剂——佐剂系统。这一佐剂系统首先可以扩展疫苗的产量,第二可以增加疫苗的免疫应答,扩展它的免疫覆盖面,对其他的亚型都有一个交叉保护。所以在病毒比较狡猾的时候或者病毒存在变异机制,适用佐剂诱导的免疫反应,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网把这个病毒给一网打尽,这也是佐剂系统的优势。

  不过,唐海文也指出,这是基于流感大流行这个疫苗的研发得到的经验,在新冠病毒里面能不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有待于新的研究成果,疫苗的研发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赛诺菲则回复称,利用先前开发SARS疫苗的成果,这有望加速开发COVID-19疫苗。基因重组技术能对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产生精确的基因匹配。编码病毒抗原的DNA序列将被结合到杆状病毒表达平台的DNA中,并用于快速制造大量的冠状病毒抗原,这些抗原经配制后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

  五问:参与疫苗研发的公司或机构包括哪些?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药企纷纷宣布,将利用包括SARS在内的疫苗研发经验,推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步伐。其中也不乏疫苗行业头部企业,赛诺菲、强生和葛兰素史克等。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2月11日的消息,该协会共有18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分别采用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术路径进行攻关。其中涉及智飞生物、华兰生物、未名医药、辽宁成大、康泰生物、沃森生物、博雅生物等7家A股上市公司,康希诺生物1家港股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企业和机构外,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参与疫苗研发的还包括斯维生物/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Moderna、艾棣维欣/Inovio/康泰生物、伦敦帝国理工大学、三叶草生物制药/GSK、萨斯喀彻温大学、GSK/CEPI、CureVac、武汉博沃/GeoVax Labs、香港大学医学院、宇之波生物等。

  六问:中国临床速度可以更快吗?

  据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官方微信信息,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部分疫苗品种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但基于疫苗安全性要求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证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一般不会在已经取得明显防控效果的此次疫情中投入使用。

  不过,临床试验也可能会加速。根据科技部相关会议发布内容,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来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的程序。

  一位疫苗资深人士对记者指出,疫情扩散下,政府管理部门在保证疫苗安全的前提下,可能会提前向疫苗企业授予生产许可证,允许其将二三期临床试验融合到疫苗使用过程中去做。也有企业表示,如果审批通过,一、二期临床试验可能合并做。

  七问:疫苗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手段,目前人类真正消灭的传染性疾病天花,就是通过疫苗实现的。在我国,乙肝控制成效显著,也离不开乙肝疫苗。

  唐海文认为,疫苗有两个价值,一个是保护生命,另一个价值就是降低公共卫生的负担。比如在中国,乙肝疫苗就对预防乙肝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而原先乙肝的疾病负担是非常巨大的。在保护人类免遭疾病痛苦和死亡威胁的同时,免疫接种还可以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免疫接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健康投资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国预防每投入1美元,可节省2至27美元的经济成本。

  八问:疫情过后,疫苗观念能否发生变化?

  此前,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防疫针是政府买单给儿童打的。对于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接种率不尽如人意。

  不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公众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给予高度的关注度,并对疫苗在公共卫生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一生中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疫苗来保护自己,这个对老百姓的健康肯定是有很多的好处。治疗当然是一个应对疾病的方法,但在治疗之前,预防应该是更有效的手段,而且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讲,预防的投入回报比是更高的。”唐海文说。

  赛诺菲巴斯德方面则认为,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健康战略逐渐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预防为主”成为主要的指导原则。同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强调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经过此次疫情,我们相信公众对于疫苗接种的观念将会有所提升能有变化,这也将有效提升公众整体预防各类疾病的能力。

  九问: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成本?

  上述疫苗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开发完成一支疫苗的成本至少上亿,而如果要加快速度,成本只会更高。

  十问:新冠肺炎疫苗的商业价值如何?

  疫苗的推出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商业价值的体现程度,新冠肺炎疫苗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型肺炎疫苗如若有企业或机构研发成功,其品牌价值将会超过产品商业价值。

——————————————————————

最新诊疗方案!手指取血查抗体也可确诊

红星新闻

  3月4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公布。新版方案提示,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此外,这一版令人瞩目的变化之一,疑似病例要确诊,除了原有的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还增加了一项,具备血清学证据之一也可确诊。这意味着通过手指取血查外周血内的抗体也能确诊。

500

  血清抗体检测成为疑似确诊条件之一

  在第七版方案中,确诊病例内明确规定:“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2。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第1条,第2条,原诊疗方案里有,第3条为新增。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介绍:按照方案,三者有其一,疑似病例就可确诊。前两条核酸检测或基因测疗没有变化。新增的第三条,依据最新的研究,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人中,有相当高的比例IgM抗体和IgG抗体这两种抗体都呈阳性。因此,可以把其作为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或者说用它来作为确诊病例的一个指标。

  冯占春教授进一步解释,查IgM抗体和IgG抗体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便,取外周血,通常说的扎一下手指就可取血,感染风险相对小,比较安全,相对而言,核酸检测取咽拭子、鼻拭子,对取样部位、取样技术要求更高;血清抗体检测,还能自动化、大批量分析,容易推广,更适合基层医院。

  同时,他认为,核酸检测前期堰塞湖已经打通。目前武汉核酸检测日均检测能力已在2万例以上,加之血清抗体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将更加快捷。

  “病理改变”写入诊疗方案

  第七版诊疗方案另一重要变化是:在“流行病原学”和“临床特点”之间增加“病理改变”。首先提到了肺脏改变,“呈不同程度的实变”。

  其次也列出了脾脏、心脏、肝脏、肾脏,以及淋巴和造血系统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案中表示,“根据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总结”。

  4日,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在社交媒体发文:“终于等到你!我们还在继续深入研究!”并配上第七版诊疗方案的文字。

  据悉,刘良教授最早呼吁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并主持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共完成9例逝者遗体的解剖,本次方案吸收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

  病理研究对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应注意粪便及尿传播途径

  此前,新冠病毒的粪-口传播风险一直备受关注。新版方案新增表述: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500

  据报道,粪-口传播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又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

  此前,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仍然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路径。

  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团队也从新冠病人粪便标本当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毒株,这也提示粪口传播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针对气溶胶传播的问题,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所也开展了相应的传播实验,也提示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密闭空间、较长时间、高浓度病毒这三个条件,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当中,传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500

  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

  对于疫情期间卫生间的防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普通公众来讲,便后要认真洗手,如果家里没有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卫生间做一般的清洁卫生就可以。

  如果家里有密切接触者,最好请密切接触者使用单独的卫生间,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每天用含氯的消毒剂清洁厕所,并且用消毒液去擦拭马桶的按钮、圈垫、马桶内部以及厕所门把手等部位。

  除了传播途径,新“诊疗方案”还有这些变化:

  临床特点首提孕产妇

  临床特点部分,新增“患有新冠肺炎的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的表述。

  新增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在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救治中,加强重症预警监测,及时、尽早识别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免疫治疗首次写入方案

  针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新版方案首次提出免疫治疗。

  来源:综合自武汉晚报、中国青年报、国家卫健委网站、@央视新闻、中国经济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