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婚礼乱象:闹伴娘的人,坏透了
作者 | 小鱼
来源 | 视觉志
十一长假一到,全国各地的婚礼,扎堆登场。
本该是新人们最体面的一天,然而,总有些婚闹行为,能让婚礼秒变“迷惑行为大赏现场”——
前一秒还是精致新娘,后一秒就被面粉糊脸;
结个婚,新郎莫名其妙被扔进鱼塘,美其名曰“接喜气”。
好好的婚礼,成了整蛊游戏现场,不再是两个人的仪式,而是一群人的狂欢……
围观群众笑得很开心,只有新人受伤。
婚闹,何时休?
新娘,沦为小丑
在婚礼中,新娘们总是被“婚闹”的重点。
凌晨就起床化妆、换上婚服,美美地准备亮相,可一到现场,迎接她的,有时不是掌声和祝福,而是各种“闹”。
那一刻,她不再是全场的主角,而像是被围观的小丑,连最基本的尊重都被剥夺。
最常见的,就是往新娘脸上、身上抹东西。
即便提前声明拒绝婚闹,但在有些地方,有些人根本不顾,随手一把灰抹在脸上,转身就走,留下的是满脸狼狈的新娘。
泼洒的东西,如面粉、金粉、麸子,种类五花八门。
一位新娘刚下车,隔壁二婶直接把一碗面粉扣在她头上,说是寓意“五谷丰登”。
妆容瞬间毁掉,跟妆师当场崩溃。
有人明知有人婚闹,试着用红布盖头来防范,结果面粉一盆接一盆,砸得人跌倒在地,脚也崴了。
新娘狼狈地坐在地上,无人在意。
金粉、麸子被倒在头上,顺着领口钻进衣服里,精心打理的发型、妆容、礼服,全毁,甚至连婚车也被泼得乱七八糟。
这哪里是喜气,分明像砸场子。
还有人会用泡沫喷剂、彩带礼花,这种“喷射式”的婚闹,更加危险。
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到新娘身上却是灾难。
有人当场把新娘喷成“雪人”,让她在床上动弹不得。更荒唐的是,大量喷射的彩带属于可燃气体,一旦遇火,极易酿成惨剧。
礼花、礼炮更是被当成“武器”,有人把礼花对准新娘的脸喷,差点伤到眼睛;
还有人用礼炮击中脸部,新娘当场昏倒,如此不知分寸的婚闹,又蠢又坏。
除了这些,还有更令人愤怒的场面。
新娘被人扑倒在地,几个男人叠罗汉一样压在身上;
一群大妈为了抢红包,直接将新娘扑翻,场面失控。
即便有人在一旁大喊——“新娘子摔了”,也没人停手。
在婚礼当天,最精心准备的是新娘,到了婚闹现场,最不被尊重的,也当属新娘。
有人打着婚闹的幌子,趁机伸手乱摸,把习俗当成低俗的遮羞布。
比如,伸进婚车里搜红包、摸首饰,在众人面前对新娘动手动脚,新娘喊道“别摸了”,却无人理会。
还有人故意扑倒新娘子,来跟新郎“开玩笑“。
这已经不是婚闹,而是赤裸裸的性骚扰。
当新娘“被闹”的时候,伴娘也难以幸免。
接亲环节,伴娘们通常是守门的角色,有人一脚踢开房门,门撞击在伴娘头上,把人掀翻在地。
出了事,却只有一句:“今天太开心,不是故意的。”
伴娘们,也常常成了婚闹中被戏弄的对象。
明星婚礼上的伴娘,尚且不可幸免,被众人抬起来就往水里扔,现实婚闹可想而知。
一群人把伴娘摔在床上,拿起被子开始颠,用伴娘的狼狈换来围观者的大笑。
更过分的,是曾经有新闻称,两名伴娘被绑在共享单车上,被按住头强行与陌生男子“接吻”,女子哭喊尖叫,周围的人却哄堂大笑。
还有报道里出现过的骇人新闻:16岁的伴娘,被二十多名男子围攻、关进小黑屋,遭受性骚扰。
事后,她只留下四个字的形容——“生不如死”。
有人故意把伴娘推到车里,趁机耍流氓……
婚闹,原本只是在婚礼这件人生大事里,一种热闹的仪式感。
如今,却在一幕幕失控中,变成了丑陋的代名词。
新郎在哪?电线杆上……
如果说新娘的婚闹,是颜面尽失,那么到了新郎身上,只有四个字能形容——惨绝人寰。
在一些地方,婚闹已经脱离了热闹的范畴,变成了赤裸裸的羞辱和折磨。
一些伴郎团自称“兄弟团”,闹女方家还不够,还要在男方这里加倍羞辱。
新郎不再体面,而是被推上前,沦为任人摆布的“出气包”。
婚礼现场,新郎带着舞狮队去迎亲,正准备体面亮相,迎来的却是一脚飞踹。
他只能强忍着,保持笑容,因为“兄弟们”说——这就是规矩。
接新娘时,人群蜂拥而至,推搡、拉扯、打闹,不知情的人以为是群殴现场。
有人让新郎蹲在坑里,一盆一盆的酱油、饮料往身上泼。
新郎抱头干呕,浑身狼狈,录像的人一边笑一边解释:“自己人嘛,大家都这么玩。”
如果说新娘要忍受炉灰,那新郎要忍受的往往就是鞋油。婚礼仪式正在进行中,一群人冲上台,手里拿着抹满鞋油的纸,硬生生把新郎的脸涂成“大黑脸”。
庄严的典礼被迫中断,笑声和掌声里,尊严荡然无存。
结婚当天,新郎是兄弟们的“出气筒”,双手被木棍反绑,浑身喷满彩带,狼狈不堪。
有人扛来一袋鸡蛋,挨个砸在新郎头上,鸡蛋碎裂,蛋液顺着西装往下淌,然而被绑得动弹不得,只能忍受。
更过分的,是把新郎当众用胶带绑在电线杆上,人群围观,手机拍摄,新郎被泼油漆,扣臭豆腐、鱼籽鱼泡的混合物,一个西瓜砸在头顶,碎裂开来。
只看画面,没人知道是结婚的喜庆时刻,还以为是古代的酷刑现场。
还有人干脆把人捆在车上,沿街示众;
或者闹得更狠,新郎裤裆绑上砖头,再点燃鞭炮。
有人被泼面粉、再泼冷水,最后拳打脚踢,不知不觉变成了群殴,扫把敲打,拳头乱舞。
这样的婚闹,曾酿出不少惨剧。
有人在被绑电线杆长达五小时后,因窒息、气管破裂,送医抢救无效,当场身亡;
有人被兄弟团抬着时,后脑重重撞在凳子上,抢救无效离世。
原本的大喜之日,就这样变成了白事。
很多人明明知道“玩大了”,却总是抱着侥幸心态:“没事,大家都这么玩。”
一旦发生事故,才发现已经无法挽回。
婚闹到这一刻,已经失控,它不再是添喜气的仪式,而是以欺负人为乐的狂欢。
新郎在全村人的注视下,面子和尊严被肆意践踏,只能装作无所谓地笑着,如果发火,反倒会被说成“开不起玩笑”“不懂人情世故”。
荒诞的是,很多人把婚闹当成传统的一部分,仿佛不经历这些羞辱,就算不上真正的婚礼。
当一场婚礼,需要靠泼脏水、扣臭豆腐、拳脚相加来“助兴”——
这样的“热闹”,究竟图什么?
迷信婚俗,比婚闹更离谱
许多婚礼陋习,带着浓厚的迷信色彩,至今,仍在许多地方屡禁不绝。
在不少乡村传统婚礼中,常会看到这样一幕:
新郎牵着新娘盛装出席,正要步入仪式现场,一位或几位身材红色上衣的长者会笑呵呵地快走几步,有意无意地挡在新人面前——
就在新人跨过门槛的瞬间,从两人之间“不经意”地穿行而过。
这个行为,就是传统婚俗中所说的“抢喜”。
在“抢喜人”心中,走上前不是为了递祝福,而是为了“冲散新人的喜气”后,自己上前“接好运”。
尤其有一些老人,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觉得从新人中间穿过,就能把他们的喜气“转”到自己身上。
按照这种说法,被“抢喜”的新人则会倒霉,然而,“抢喜”的人却毫不在意。
很多时候,请新人入场时,还未见新人,先见一位大娘慢悠悠走进来,不慌不忙,仿佛只是路过。
其实,神情自若只是伪装,她等的就是这一刻。
这种“抢喜”的人,总是让人防不胜防。
有些时候,新人家里甚至会安排伴郎、伴娘组成“人墙”,严防死守,就怕有人突然冲出来“截喜”。
这些“抢喜”的人,很多都会穿着红衣,需要眼疾手快,才能阻止他们。
但别有用心之人,早就规划好了时间和路线,在他们眼里,只要抢在新人前面出现片刻,即便最后被呵斥拦下,也算“抢喜成功”。
喜气不喜气的不知道,但膈应人是真的。
除了抢喜,还有一些本不必要的迷信环节。
比如,新人双方及家人暗暗较劲,都希望自己在婚后“压对方一头”。
婆家喂饺子,故意不喂,这种令新娘不适的“服从性测试”,意在教育儿媳这个家谁说了算。
还有的新娘,进门前脚下必须跨过轮子,意为给新娘一个“下马威”。
有的女方,则会在婚前去武则天的墓地附近,抓一土把回家,认为这样就能压制老公一辈子……
迷信婚俗,最终导致不欢而散的,大有人在……
年轻人,开始整顿婚礼
婚闹,屡禁不绝。
但如今,这届年轻人不惯着了——他们挽起袖子,亲自下场整顿婚礼。
他们直接不留情面,在公告牌上写——谢绝婚闹。
遇到不听劝、坚持婚闹的人,即便仪式进行中,也会扭头就走,婚都不结了。
被欺负了,当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被面粉、彩喷弄脏礼服,直接把赔偿账单寄给对方,要求赔偿。
接亲环节,婚闹尤为高发,有些新人直接不接亲,让亲朋好友酒店集合,只吃席。
婚礼仪式,有时婚庆司仪,会走煽情路线或搞笑路线,带动现场气氛。
这届新人干脆不请司仪,自己亲自主持,简单说几句,重点还是放在吃饭上。
还有的年轻人整活,从婚礼仪式到进入吃席流程,只需要一部《亮剑》。
取消司仪,只是年轻人精简婚礼的第一步。
传统的婚礼“四大金刚”(司仪、摄影、摄像、化妆)阵容不再完整,不过这届新人根本不怕,他们秉持“能取消就取消,能简化就简化”的原则,连摄影都让朋友代劳。
不得不说,当代年轻人的婚礼观念变了:拒绝大操大办,追求极简实用。
这样改变的结果是:太爽了!
以前的新人流行选择豪华大酒店,一个婚礼厅动辄数万,布置奢华只为出片,性价比极低。
现在的年轻人,却把西式婚礼办进了麦当劳,来宾人手一份汉堡薯条。反正酒店的婚宴也多是预制菜,那就不必装了。
繁文缛节,也在被一一打破。
有人放弃购买只穿一次的红色高跟鞋,转而选择一双舒适又时髦的运动鞋;
还有人自己动手拍婚纱照,比起花上万块钱,拍摄程式化的婚纱照,他们更愿意用轻松自然的方式,留住真情流露的瞬间。
有人质疑这种“三无”婚礼太过任性,只顾年轻人自己开心,不顾及双方家庭的体面。
有网友的回复一针见血:“说实话,参加婚礼的人,很少在意你的仪式流程,也没人在乎你在台上哭没哭。大家真正关心的只有两件事——几点开席,以及今天的席好不好吃。”
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明白,婚礼是办给别人看的,省下的钱,才是实实在在拿在手里的。
当年轻人开始“整顿”婚礼,他们其实是在找回婚礼最本真的意义。
曾经,婚礼变成了一个展示家庭实力、维系人情往来的社交舞台。
新人像提线木偶般,按照流程来表演,在这场盛大的演出中,唯独缺少了真实的感受。
如今,年轻人正在抛弃这些繁文缛节。
他们用麦当劳婚礼告诉世界,真正的幸福,不需要用排场来证明;
用取消婚闹来宣告:尊严和舒适,比所谓的“热闹”,重要得多。
最好的婚礼,从来都不是最豪华的排场,它可以是书店里的深情告白,可以是草坪上的轻松聚会,甚至可以只是一场简单的家宴。
重要的是,在那一天,新人用最真实的样子站在彼此面前,被最爱的人们包围。
没有勉强和尴尬,也没有身不由己。
让婚礼回归婚礼,让爱情只是爱情。
当你多年后回首往事,愿你想起的,不是那天的混乱与疲惫,而是——
阳光下,两人真挚的笑脸,和那句发自内心的——
“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