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替北极航道操心:不安全,不环保!

9月23日拂晓,一艘名为“伊斯坦布尔桥”(ISTANBUL BRIDGE)的集装箱货轮,从宁波舟山港出发,前往欧洲。

500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货运航程,而是一次历史性的首航,它标志着全球首条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通航。

9月24日,据央视新闻、路透社等媒体报道,波兰宣布将于25日凌晨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恢复铁路和公路通车。

一度颇为引人注目的中欧班列被“卡脖子”的闹剧就此宣告结束。

有趣的是,新加坡媒体却比中国媒体更关注中国开通“北极航道”。

10月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中国尝试北极航道捷径,全球航运巨头避而远之》

500

文中称,北极航线既不安全也不环保。

新加坡可真是替中国操碎了心,这么小的体量居然要承担这么大烦恼,谢谢噢!

多一条路,就多一份安全保障,新加坡这也不懂吗?

其实,新加坡不是不懂,而是不爽。

再者说,北极航线的安全和环保,也不是《联合早报》可以定义的。

它说不安全,不环保。那就不安全,不环保了?

它说全球航运巨头承诺避而远之,真的吗?要知道,早在2018年9月,马士基集团就曾派冰级货轮“Venta Mærsk”号试航北极航线,探索未知路径并收集相关数据。

既然马士基想开辟北极航线,它又怎么可能愿意远离北极航线呢?

《联合早报》为了贬低北极航道的价值,连基本逻辑都不要了。

马士基的集装箱货轮现在没有参与北极航道,主要是因为受到了以下几点限制:

通航时间窗口、破冰基础设备、船舶尺寸等,再加上该公司在俄罗斯并无业务。

500

说白了,等北极航道配套设施、通航线路成熟和完善后,哪家国际航运巨头会拒绝这条航线呢?谁会跟时间和成本过不去呢?

因此,与其说《联合早报》在强调“航运巨头拒绝北极航线”,不如说是新加坡在呼吁它们不要选择新航线。

新加坡那点小心思,还以为别人不知道?

借口“不安全、不环保”更是好笑。

它说“不安全”,北极航道在结冰期,海面确实存在巨型浮冰。但现在有专业破冰船,还有卫星导航实时监控,合规航行的船舶事故率极低。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2024年发布的北极航运安全报告,2023年全年经东北航道航行的商船共178艘,仅发生1起轻微设备故障,事故率不足0.6%。

而马六甲海峡作为传统航道,事故率要远高于0.6%。新加坡怎么不提醒大家马六甲海峡不安全呢?

那么,新加坡所指的“不安全”应当不是船只航行本身,而是人为的威胁。

《联合早报》心里想说的是地缘政治--北极航线要经过漫长的俄罗斯海岸线,而西方已经将俄罗斯定义为“威胁”。

所以北极航线必须“不安全”,这恰恰反映了新加坡的政治立场。

不过对中国来说,新加坡嘴里的这种安全风险却不存在,俄罗斯还在忙着升级港口,等着中国船只过去呢。

关于海运安全,再多说几句,新加坡是怎么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性的?

一、与美国海军进行军事合作,签订防务协议,允许美军驻扎樟宜海军基地。

二、邀请外国海军举行联合海上巡逻。9月7日,新加坡邀请印度海军加入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打破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共同负责巡逻的惯例。

马来西亚和印尼对此非常不满,但新加坡坚持要将印度海军带入海峡。

这就是新加坡对安全的定义:海峡由美国海军掌控,由印度海军“帮忙”,这样才叫安全。

但对于中国来说,马六甲海峡这个海上咽喉,安全吗?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怎么能寄托在美国和印度身上?

既然新加坡这么替中国的海上航线安全操心。要不,将樟宜海军基地也租给中国?中国国防部也在这里设立一个“印太安全协调办公室”?

但它又不敢,那它操心中国在北极航线的安全干嘛,轮得它操心吗?

《联合早报》炒作北极环保问题就更搞笑了。

西方国家何时真的把环保问题当回事?“环保”只不过是它们打压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工具而已。

500

需要时,西方国家一拥而上,将瑞典的格蕾塔包装成“环保少女”;不需要时,就让警察将“环保少女”拎来拎去。

注重环保的新加坡现在不去为“环保少女”在加沙海域的遭遇发声,却操心起北极的环保了,真是咄咄怪事。

中国参与北极航运的货轮,早就按IMO最新的“北极环保规则”升级了设备,用的是低硫燃料,装上了废气净化系统,部分船舶甚至能接岸电减少碳排放。

反观马六甲海峡,国际航运巨头跑的不少还是老船,去年还有欧洲航运巨头的船只在印度洋因燃油泄漏被罚款。

这么爱环保,新加坡应当去禁止旧船、老船通行马六甲海峡,不是吗?

怎么,北极的环保比新加坡家门口的环保更重要,装什么纯?

用“环保”这张牌去阻止北极航线,也是西方环保NGO的任务。挪威的环保“Bellona”去年就在闹,称“北极航线”不可接受。呼吁挪威政府在其领海内严密监控过往船只,以防出现环境灾难事故。

然而,挪威、芬兰这些北极圈国家,早就在合作开发航道资源了,对环保(制定船只的减排标准)

俄罗斯2024年升级了北极沿岸多个港口,提升环保标准,就是为了吸引更多货轮过来。

中国来的虽然晚了一点,但中国的环保技术、造新船的能力和资金,却是北极航线最为需要的,由中国来共建航线,是人类之福。

500

新加坡的“环保”根本无法自圆其说。拿最简单的说,北极无论是东北航道或是西北航道,都比传统航线缩短三四千海里。

既能节约大量燃料,又能节省时间。船只航行的碳排放量,肯定要比通过马六甲海峡要少很多。

如果新加坡真在意环保,不是应当支持北极航线分流传统航线的运量吗?

要不,新加坡为了实现它的环保主义,直接宣布限制货轮、油轮通过海峡?

但它舍得吗?新加坡媒体说来说去,不就是为了钱吗?

嘴里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中国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百年缔约国(1925年签约,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斯约》是平等条约,当然有效)

同时,中国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参与北极事务的权利,负有保护北极地区环境的义务。

500

北极航道,不只是事关海运贸易,更是事关矿产资源和军事安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全覆盖。

所以,中国对北极的开发和利用,就不劳新加坡操心了,它还是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