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中国人提前开启未来“云生活”
中国新闻网 作者:彭婧如
宅家不掉线,开启云生活!
17:00,接到老板临时丢来的汇总表格;
19:00,打开电脑开启弹幕追剧;
20:00,随机参与平台“卧室音乐节”
22:00,定好起床抢菜的闹钟然后睡觉。
00:00,入睡失败,直接退出群聊进入抢菜页面。
以上是张小姐某一天工作生活的时间线。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在疫情期间基本完全从线下转到线上:云办公、云买菜、云逛街……
但张小姐并非个例,全民抗击疫情的情况下,社区、交通的管制趋严,大家纷纷开启了“云生活”模式。随着复产复工,云办公也成为关注度较高的话题。
云办公:洗头成线上开工仪式
“我们太难了,天天开会,但腾讯会议居然还很好用。”身在湖北随州的张小姐目前无法回到武汉办公。她表示,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线上完成,每天会有网络电话会,开完会后出材料,有同事会负责线上放材料、控屏等。
“洗头了吗?”“化妆了吗?”“今天有几个视频会议?”成为她工作群中的日常三问。有网友表示:“长期居家办公,已经不记得上次洗头是什么时候了。”

“在家办公时,洗头是最好的仪式感。”有的企业则强调,用仪式感开启有团魂的一天非常重要。抖音CEO张楠近日就表示,在远程办公期间,抖音团队会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线上开工仪式”,要求团队成员不仅仅要起床,还要认真地洗脸、刷牙、而且要洗头。“如果你关爱你的同事,洗头是最直接的告白。”
“腾讯会议每天使用人数以50%-80%的比例增长。”腾讯企业微信日前表示,其服务器请求上涨超10倍。另外,阿里旗下钉钉数据显示,中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钉钉还非常人性化的上线了“美颜功能”。
“不过,可不可以把视频换成语音,这样也可以办公。”张小姐的这句话不知是多少人内心的呼声。
云买菜:以前半夜“偷菜”,现在凌晨“抢菜”
一场疫情,全民成了厨子,线上买菜成为新的潮流。结束上午的工作,张小姐家里开始准备午餐。目前,她所在区域的生鲜、水果、蔬菜等物资需要提前预订方可配送。
“以往论斤称的水果现在按数量计算,美团外卖上有的水果2个起卖。”张小姐表示,日常物资的供应还是没有问题的,地方商务局推荐了多个微信小程序,且给每个小程序做好备注:操作流程、下单时间、配送时限、配送费用、配送范围、所售物资种类等信息,方便当地居民根据不同需求订购商品。

“采用小区团购模式,每个小区有团长全程贴心服务,货品全面,保质保量不涨价。”其中一个平台的特色信息这样显示。
“但有时还是会缺货,我会根据平台的上新时间提前订好闹钟,以便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张小姐说。
有上海的网友表示,凌晨抢菜是常态,“以前半夜‘偷菜’,现在凌晨‘抢菜’,逼迫自己定闹钟的不是上班,而是买菜APP。”
由于一旦超过时间,可能就没法买到自己想要的菜,或者会面临无法配送订单的问题。很多人下载了多款APP,将种类、菜价、上新时间等进行对比,做好全方位攻略以保证买到自己想要的菜。
云娱乐:直播买花、线上蹦迪,花样层出不穷
酒足饭饱后,各种娱乐项目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疫情,不少行业受到影响,比如电影院已经上线卖零食、饮料清库存保命。
湖南卫视更是上新“三无节目”(无现场导演、无摄像、无演播厅)创意推出“云综艺”,嘉宾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利用视频连线或vlog记录的方式参与节目录制,明星示范在家如何抗疫,网友直呼“仿佛看到了自己”。
天猫曾发了一条微博在线提问:宅在家里的日子,400万人一起线上云蹦迪,你希望哪个明星来呢?而早在2月8日晚,就有夜店在抖音上开了一场DJ打碟直播,顶峰时达到7.1万人同时在线。之后,许多夜店似乎看到了一条出路,纷纷加入了这场“云蹦迪”的角逐战。

“疫情期间宅在家,插花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可以通过直播在线学习花艺技巧。”有网友则开发了新的娱乐技能,云南花农的头痛问题因此得到了解决,京东还将“线上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嫁接”到花卉产业上,联系行业花艺大咖、网红花店老板、生活美学达人等开启不同主题内容的直播带货。
云课堂:老师变主播,体验十八线网红生活
直播的主角不仅有网红,如今各地学校因疫情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使得老师们需要通过直播或者录播的方式,来实现隔空教学。
“录视频录到自闭,离十八线女主播越来越远。”一位深圳老师的朋友圈这样显示,该老师的同行留言表示,录了一下午微课,突然好想直播。

老师头痛上课时被截图成表情包,家长也不轻松。“以前辅导写作业,只在放学后崩溃,现在监督上网课,24小时感觉心累。”有家长表示,亲眼见证孩子上课时各种出神、开小差、画课本的,老母亲几天没洗的头发都给气炸了。
“希望19楼的不要跳绳了,家里孩子在上直播课。”“我家在上体育课。”这是一住户群里的隔空对话。有家长表示,幼儿园给学生布置作业画绘本,但实际上却是家长完成,家务劳动和工作之余,还要额外做习题。
不过,也有家长对老师的辛苦表示理解和感激。“老师也不容易,每天要把家长发的照片视频统计留存,还要收集体温、各种填表。”“昨天在群里向老师提的数独问题,没成想老师很快就录了一个快速解题的讲解视频,非常感谢老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慕课”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作者,近来由于线上教学的需求陡增,本身负责运用工作的他们还需要帮助老师、学生收集信息并导入平台,为了维护平台速度,有时需要凌晨导入信息。
真·云游四方,足不出户逛遍博物馆
渴望知识的不仅有学生,还有热衷博物馆的一群小伙伴。有微信公众号整理了各地博馆景区线上云旅资源,只需要点击图片中的二维码,识别后就可进入景区,不少博物馆都是VR全景模式,确有实地观看的既视感。

不满足于在线博物馆,景区“云旅游”更加能够抚慰旅游爱好者那颗早已放飞的心,为了让游客即使在家也能异步换景,携程联合多家供应商,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的近7000条语音导览产品,游客在APP上搜索景区名称,或在“门票玩乐”入口进入景区页面,就可以免费获取语音导览相关产品,通过语音导览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不过,也有网友选择通过观看户外综艺达到“云旅游”的效果,“俺们一家人把能找到的侣行节目《侣行》《我们的侣行》等又复习了一遍。”
云诊疗:只为不敢去医院的你
疫情期间,部分人因宅在家活动量减少而难免小病小痛,但又因避免交叉感染而不方便去医院。如今,各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线上问诊,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开启了“云诊疗”模式。
2月19日,首批入驻“江苏-黄石医疗服务在线”平台的江苏省人民医院,与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首次开通网络会诊。江苏732名医生成为“江苏-黄石医疗服务在线”的首批问诊医生。黄石居民用手机连接系统后,可通过图文或视频问诊,获得免费医疗咨询。
不仅医疗机构,京东、阿里、腾讯也先后上线在线问诊服务。如,京东健康提供在线问诊和心理疏导服务,将免费问诊范围为所有疾病领域;腾讯“在线问诊”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公立医院接入微信城市服务在线问诊专区。
另外,有些地区网上看病还可用医保。2月15日开始,浙江省3家医院开通了医保在线支付功能,分别是浙江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近日,这些医院的在线门诊量明显增多,其中大多是慢性病患者。
疫情尚未结束,
各种“云XX”纷至沓来,
你又参与了哪种?
——————————————
理发店陆续复工!Tony老师“二月二”来拯救你的发型了来源:中新经纬
2020-02-23 12:51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3日电(魏薇 实习生邵萌)疫情之下,理发店和其他公共场所一样尽数关闭。在家里“宅”了一个多月之后,大家终于对自己的发型忍无可忍了:男同胞们调侃自己发型酷似道明寺,女同胞们说自己像开启了超级女声模式,不少人开始购买理发器准备“自学成才”,理发器销量节节攀升……在理发需求亟待满足的情况下,理发店终于开始陆续复工,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正常营业,为“二月二”理发高峰做好准备。
“理发店再不复工,我都能出演《流星花园》了”
“上次理发还是在1月10号,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头发已经可以能盖住眼睛,感觉自己就像段子里说的那样,留着‘F4’同款发型,出门就可以出演《流星花园》了。”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目前从事销售行业的赵青说道:“公司通知说2月24号复工,再不理发,我过几天就要扎着辫子去上班了。”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复工,赵青家附近不少饭店也已经开始营业了,但街上的几家理发店都是大门紧锁。赵青给常去的一家理发店店长打了电话,对方表示将根据疫情情况考虑何时开工,可能要到三月初才会复工。
这家理发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商业街,面积大约有五十多平方米。店长表示:“我们算是小本生意,一共有两个店员,每月租金加员工工资成本在1.5万左右,一个月不开门损失还可以承受,特殊时期还是想以安全为重。”
“今天上午我在网上买了个理发器,准备自己动手理发,反正男士的短发比较容易打理。”最终,忍受不了自己发型的赵青下单了理发器,并在网上认真观看了理发教程,准备收到货之后“大显身手”。
与赵青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疫情期间,理发店几乎全部关停,大家纷纷购买理发器在家理发,“在家理发大赛”这一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了1.1亿次,理发器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2月19日,拼多多官微公布了“宅家十大商品热销榜单”,理发器高居榜首,超过了口红、瑜伽垫、打蛋器以及睡衣。公开数据显示,拼多多平台理发器搜索次数同比增长410%,包括飞科、奥克斯等品牌在内的数十款理发器销量同比上涨290%,最近7天理发器商品GMV(注:成交总额)超过3000万元。在淘宝、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上,理发器同样热销,中新经纬记者在淘宝上搜索“理发器”发现,销量最高的一款本月已卖出20多万。
理发器热销 来源:淘宝截图
理发需求亟待满足,理发店陆续复工
当被问及“如果理发店开门,是会选择自己在家理发还是去理发店”的时候,程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理发店。
虽然不少人购买了理发器,但由于理发技术有限,尝试自己理发的人多以失败告终:“我同事自己在家理发,把刘海剪坏了,后面也剪得坑坑洼洼。虽然自己在家理发比较实惠,但是为了能出门见人,理发的钱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花的。”
随着企业复工潮的到来,居民生活基本需求亟待满足,理发需求也是其中一个。近日,甘肃、长沙、杭州、南京等地一些理发店在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后陆续复工,为“二月二”理发高峰做好了准备。
2月18日,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做好本市美发美容行业防疫情稳经营有关措施的公告》,引导北京市理发业有序复工,根据其发布的数据,截止2月18日,北京已有29家美发门店达到协会防疫要求规定正常营业。据中新经纬记者了解,还有一些小型快剪理发店、社区理发店也已开始营业,不少超市如物美超市、美廉美超市开始提供快剪服务,扫码预约后便可按顺序依次进入店内理发。
快剪预约页面 来源:受访者供图
“我们店是2月10号开始营业的,第一天就迎来了四十多名顾客。不过由于人手不够,一天只能接待20名顾客。所以大部分客人都被店员劝回了。”北京市朝阳区某连锁理发店相关负责人刘卓表示:“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店现在实行预约制,可以打电话或者在美团上预约时间,并且至少要提前一天预约,营业时间也改成了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
刘卓告诉中新经纬记者,目前已经开始营业的2个店铺都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店里有三位员工,都是过年期间没有外出过的。员工每日测量体温,上下班前都会严格洗手消毒,戴好口罩;目前店里只提供理发服务,烫染等服务暂时取消;每位顾客进店前都要测量体温,并且佩戴口罩,理发期间员工尽量不与顾客交流,减少接触;店里一次最多同时有两位客户,并且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理发店在进行消毒工作 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刘卓介绍,与之前的客流量相比,现在店里每天的顾客明显少了很多,平均每天只有十多个人,是疫情前的十分之一。“我们一共5家店面,每月租金在40万以上,这还不算员工的工资。到目前为止,大概亏损了35万元。目前门店的收入还比较少,一天就几百块钱。不过亏损状况会缓解一些。”刘卓的心态比较乐观,他认为,与餐饮、旅游等行业相比,自己的损失并不算很多。理发是刚需,大部分人又没有达到自己能理发、烫染的技术。随着疫情的控制与好转,理发行业的生意会逐渐恢复,甚至一段时间内理发需求会上涨。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疫情防护工作,等待‘春天’的来临。”刘卓说:“第一个理发高峰‘二月二’马上要到了,我们已经做好了消毒、线上预约等准备工作,希望之后,每个行业的高峰都能到来。” (中新经纬APP)(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青、程文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