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高管再次套现16亿,钱都流向了海外信托
先给大家讲个魔幻的资本故事。
主角,是今年上半年最能赚钱的奶茶店,古茗。
它的业绩有多亮眼?上半年营收增速超41%,净利润率近29%,堪称“奶茶界的印钞机”。
就是这么一家明星公司,刚刚上市9个月,就宣布派发超过22亿港元的“特别股息”。
这是什么概念?这笔钱,比它IPO时从市场上辛辛苦苦融来的钱还要多。
钱去哪了?超过七成,也就是16亿港元,流进了创始人王云安等几位高管,在海外设立的家族信托账户里。
一边敲锣打鼓向市场伸手要钱,一边迫不及待把融来的钱、甚至更多的钱揣进自己兜里。
01
在国内,恐怕没有哪个生意比奶茶更能创造财富神话。一杯十几块钱的饮料,一旦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就能堆起泼天的富贵。古茗,就是这个神话最新的主角。
今年上半年,古茗的成绩单十分亮眼:营收近57亿,净利润超过16亿,同比暴增超121%。其净利润率高达28.7%,把行业龙头蜜雪冰城18%的利润率远远甩在身后。
一时间,古茗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暴涨,风头无两。
截至11月26日,古茗总市值超580亿港元,较IPO当天翻倍。

然而,上市9个月后,古茗突然宣布,要派发总额超过22亿港元的特别股息。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今年2月,古茗在港交所IPO,募资18.13亿港元;扣除发行应付费用9300万港元,募资净额为17.21亿港元。
也就是说,上市不到一年,它不仅要把从市场上融来的钱全部分掉,还要再从公司账上多掏几亿。
这就引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如果公司真的这么赚钱,现金流如此充沛,当初又何必费尽周折地上市融资呢?
答案,可能就藏在分红款的去向上。
古茗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核心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数量占总股本的70%以上。
而且,招股书中明确记载,核心股东通过海外家族信托持有公司股份:

另据信息时报报道,古茗大部分普通股股权主要还是在该公司四个创始人王云安、戚侠、阮修迪和潘萍萍手中。而这四个人,都是一致通过境外设立的家族信托间接持有古茗的股份。
其中,王云安透过Modern Leaves Limited持有古茗股份39.56%,戚侠透过Chivalrous Lancers Limited 持有股份18.11%,阮修迪透过 Cousin Tea Limited持有股份12.58%,潘萍萍透过Spring Equinox Drinks Limited持有股份2.53%。
据此计算,上述四人持有古茗股份比例高达72.78%。也就是说,古茗这次特别派息,将有约16.1亿港元流入四大创始人的海外信托账户。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IPO前夕,古茗已经搞过一次17.4亿元的“突击分红”,大股东们拿走了13亿。
算下来,光是今年,古茗两次分红总额就接近40亿元。
按持股比例来算,四个核心股东拿走了28亿以上。
而公司过去一年半累积的归母净利润,加起来也才31亿。
古茗的行为,也让部分投资者质疑其上市的真实目的,是否是为了“收割二级市场”。
02
要理解古茗的焦虑,就必须看懂它的商业模式。
和蜜雪冰城一样,古茗真正的客户,不是消费者,而是成千上万的加盟商。
据财报数据披露,古茗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设备以及提供服务。
以2025年上半年财报为例,古茗上半年营收为56.63亿元,其中,具体来自销售商品及设备的收入为44.962亿元;来自加盟管理服务11.589亿元;来自直营门店销售的收入仅为0.078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0.1%。

所以说,古茗的增长,本质上就是加盟店数量的增长。
过去几年,这套模式很成功,截至2025年6月30日,古茗门店突破1.1万家。
然而,水面之下,已经暗潮涌动。
数据显示,古茗的加盟商扩张速度近年来有放缓迹象。
据财联社此前梳理,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古茗的加盟商数量分别为2949名、4614名和4868名;同比增长23.86%、56.46%和5.5%。同期拥有6664家、9001和9914家加盟店,同比增长17.14% 、34.98%和10%。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2024年新开业门店数量为1587家,上一年为2597家,关闭的门店数量为674家,而上一年同期为265家,呈现开店放缓,而闭店增多的情况。
另据财立方智库最新发布的新茶饮研究报告,2024年古茗闭店率达到6.8%。同时,古茗加盟商流失率居高,达到15.18%,远高于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同行业品牌。

到了2025年上半年,古茗关店数从去年同期的250家增至305家,关店率呈现上升趋势。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最懂古茗生意的老加盟商们,不愿再开新店了。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不赚钱了。
随着市场饱和,古茗的门店越开越密。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在五线城市,古茗门店300米内就有另一家古茗的概率高达25.7%。残酷的内部竞争,很可能吞噬单店的利润。
要知道,加盟商的根基一旦动摇,古茗的帝国就会崩塌。
03
“上市后巨额分红给大股东” 这一系列操作,不得不让人联想,这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套现行动。
对比一下同行,古茗的行为就更显刺眼。
蜜雪冰城、奈雪的茶上市后均未分红。只有古茗,在招股书里就提前“预告”了这场分红,仿佛上市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临门一脚的财富转移。
古茗的奶茶故事,或许依旧香甜,但它的资本故事,已经提前散发出了一丝危险的焦糊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