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山不打猎,为何年轻人抢穿“猎装”?
最近留意到一个小趋势:猎装正在回归。
从北京国贸到上海静安寺, Barbour夹克的出镜率明显上升。小红书上,有人称出门散步就看到不下十件Barbour,有人觉得Barbour穿上就像劳保服,但也有人分享自己的“巴恩风”穿搭思路,称其是最好的入秋搭子。
有意思的是,作为猎装,Barbour过去是乡村绅士的专属,如今穿着场景则转移到了城市,成了都市新中产表达生活品味的新方式。
这其实也是户外趋势被忽视的一个侧面:并非所有户外消费都发生在户外,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或许只是“户外感”或“户外精神”。
01、Barbour:从功能装备到“新中产”符号Barbour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894年,当时John Barbour创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品牌Barbour,为水手和渔民提供油布雨衣,以抵御英国的恶劣天气。通过一代代继承者们的努力,Barbour先后推出了摩托车服、潜水服、马术服装。经典的油蜡棉布面料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防水、耐磨的功能特性,使其迅速在各种户外场景中流行开来。
自1970年代起,Barbour相继获得英国皇室三张委任状,这也将品牌与英国乡村贵族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而当伊丽莎白二世、戴安娜王妃等皇室成员人手一件Barbour出现在公众场合,这一原本的猎装品牌则进入了更广泛的世界视野。
随着时代演变,Barbour逐渐摆脱了功能装备的单一角色,转向可被穿进城市的经典。品牌强调“传承叙事(Heritage Narrative)”,也即相信经典永不过时,并提供重新打蜡服务,这种品牌理念天然地契合了当下可持续、反快时尚的消费思潮。而近年来与Levis、Paul Smith、Arket等品牌的合作,也让这份老派气质触达到更多年轻客群。
在国内市场,Barbour的崛起与“新中产”的出现息息相关。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口将增加8000万,成为市场长期韧性的重要来源。
图源波士顿咨询
而据Daxue咨询分析,对于新兴中产阶级而言,品质、简约和低调奢华是他们选择时尚服饰的指导原则,他们更偏爱始祖鸟、Ralph Lauren、Salomon等兼具功能性和品味的品牌。Barbour也非常契合这一人群的需求,既耐穿实用,又有百年品牌的价值支撑,足以建立身份认同与生活方式的想象。
02、猎装风:户外趋势的文化性表达猎装夹克背后的消费心理,与近两年流行的“老钱风”一脉相承。
它原本指的是老派精英阶层或贵族,在穿搭风格上更多指向不炫富、不张扬的状态,强调传承与质量。但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要传递出“有品位但不用力,有钱但不炫耀”的信息。
作为一种审美趋势,它也代表了复古美学的回潮。拿Barbour来说,军绿、卡其、深褐这些自然色系往往显得低调松弛,而翻领、格纹衬里和贴袋细节,则让整体更具复古质感和手工痕迹。
图源Barbour官网
其次,猎装的流行也是一种“慢时尚”与实用性的回归。根据仲量联行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提到“实用主义”消费观崛起,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
实用一方面来自“耐用”,比如可以穿十年的外套,另一方面来自“审美的稳定”,就算在几年后拿出来穿也不显得过时。这也是许多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买各种经典款的原因,从Adidas的OG系列鞋款,到Dr.
Martens的马丁靴,再到Burberry的风衣、围巾和Barbour的猎装夹克,比起便宜的“次抛”服饰,高质耐用的经典单品,往往能陪伴消费者走过更长的旅程,“长期主义单品”也成为小红书上的热门关键词。
另外,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加入与诠释,也让猎装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过去,猎装的主要受众是男性,其形象往往与“硬汉”、“绅士”等符号挂钩。我记得几年前,朋友想买Barbour夹克,是为了将其作为父亲节礼物,而随着中性风或者说无性别概念的流行,性别的边界被逐渐打破,越来越多女性会选择工装、猎装等服饰。而Barbour女孩的加入,一方面在社交媒体上带来了更高的讨论度,提供了各种猎装穿搭灵感,另一方面也间接推动了品牌产品线的延伸。
从猎装背后的“复古美学”、“慢时尚”,再到“无性别”风潮,这些不同维度的审美消费趋势,实际上与户外趋势紧密相联。如果说冲锋衣代表户外的功能逻辑,那猎装代表的是户外的文化逻辑。消费者不必真的登山或打猎,他们只需在城市中营造一种“拥有自然”的氛围,就能找到身份认同感。
03、借势户外风,可以不“户外”户外消费这几年的显著增长,一直是行业热议话题。
2024年京东线上消费数据显示,户外运动消费用户数较2019年大幅增长90%,消费次数涨超100%。天猫数据显示,2024年户外类目年消费5万元以上的客群同比增长35%,年消费1-5万元的客群同比增长26%。而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制定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不过聊到户外,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冲锋衣、登山鞋等强功能性装备。户外趋势的表层,的确是人们对户外运动兴趣的增加,而细究深层需求,有想要逃离高压生活,寻求平衡与喘息;也有的是希望通过运动,来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还有更本真、更原始体验的渴望,想要回归更简单的生活;也有将户外作为社交货币,借户外消费来构建理想的自我形象。
这些户外趋势背后的深层需求,超越了运动本身,可以称之为“户外风的生活方式化”。根据知萌咨询《2024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人们对户外的偏爱不只停留在户外,户外风还吹进了都市场景,超六成受访用户会在购物逛街时穿戴运动服饰,近五成会在聚会时穿。
某种程度上,将时尚与户外相结合的猎装,可以说是精准抓住了这种“场景势能”:消费者买的不只是装备,更是能支撑理想生活想象的场景。汽车行业当中兴起的“猎装车”、“旅行车”就是这种势能延伸的典型案例。
极氪在2021年发布首款极氪001车型,定位猎装轿跑,被媒体称为新能源猎装车的开创者。而近期新推出的焕新极氪001,更是在性能操控与智能方面进行了升级。一段对极氪科技副总裁徐云的采访,点出了猎装轿跑的核心买点:“用户并不会被造车思维‘框住’,年轻人可以郊游,可以热血,可以一个人开到赛道,也可以家用带小孩,这些需求的确会同时出现在一辆车上,而不是被割裂开来。”
图源极氪官网
换句话说,“猎装车”的使用场景不应被局限住,用户为性能买单的同时,也在购买一种户外生活方式的想象空间。
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最近发布的广告片也在讲类似逻辑。片中,沈腾买了辆旅行车,杨幂问他这么忙还有时间旅行吗,沈腾则提出“旅行车不旅行其实也行”,可以开着去上班,也可以去户外滑雪、钓鱼、骑行,甚至还可以接送小孩、哄娃带娃。不旅行也能拥有“旅行感”,就像不打猎也能穿猎装一样。
这些案例说明,户外消费趋势的场景正在打破原本的纯户外边界,除了产品的功能属性,生活方式叙事也变得愈发重要。
类似的品牌叙事还出现在餐饮行业。从山石榴贵州菜、山缓缓火锅,到各种云贵川Bistro,再到山野茶馆、山野咖啡,“山野风”向新餐饮各个品类渗透。它们或是在店内装潢与营销上打造出置身山林的感觉,或是主打新鲜自然的山野食材。
图源周末画报
巨量引擎《餐饮行业社交营销报告》显示,2024年带有“山野场景”的餐饮内容在抖音的平均互动率达8.7%,是普通餐饮内容的2.3倍。美团研究院《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2024年1-9
月,带有“山野”、“露营”、“山居”等标签的餐饮商户数量同比增长47.2%,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63.5%。
香氛行业更是擅长构建这种户外想象。
山下有松推出“沉山”香氛系列,旨在呈现一种自然本身的味道,安静、淡然;观夏的招牌香氛昆仑煮雪,也勾勒出又凌冽又温暖的雪中山居景象。根据小红书《2025香水香氛行业趋势灵感图鉴》,“取之于自然”是香氛行业的灵感趋势之一。借助我们对于山野的想象,各种香氛产品的描述,都在致力于传递一种生活的淡然松弛感。
图源小红书
“户内”与“户外”的边界正被逐渐消解,真正被售卖的,其实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生活态度。
04、从“硬功能”走向“软叙事”所以,借势户外风,不一定要真的在户外,猎装风的爆红,就指向了这样一种更触及户外精神内核的趋势。
将这一趋势引申到更广泛的品牌角度,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的消费动能不再由“硬功能”驱动,而来自“软叙事”的共鸣。
无论是服饰、汽车,还是香氛与餐饮,关键都在于,通过捕捉消费者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想象,建立起消费者的价值认同感。或许最终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装备,而是那些让人相信生活可以更好一点的想象力。
部分资料参考自:
仲量联行×21世纪经济研究院《时尚消费力洞察报告2025》
淘宝·天猫×智篆GI×WGSN《2024秋冬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知萌咨询《2024中国消费趋势报告》
小红书《2025香水香氛行业趋势灵感图鉴》



品牌议题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