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日本,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逆天言论引起的风波仍在持续。解放军持续警告日本,国防部、解放军报、东部战区等官方账号在海内外相继发声。

其实早在11月13号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回应称“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迎头痛击”这个词是第一次出现在中日外交场合,结合最近解放军的种种动向,这个词不仅是外交辞令,也有明确的军事内涵。
但队长认为,中日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日目前军事实力差距之大,就连很多日本普通民众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武力威慑外,中方的一些实质性反制措施也开始落地。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赴日提醒,11月16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4号赴日留学预警,文化和旅游部也同步发出郑重提醒,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
各大航司开启赴日机票免费退改签政策,不到一周时间里,超过50万张赴日机票退订,引起日方社会各界担忧。
不要小瞧文旅反制的影响力,去年一季度,访日游客名义消费换算成年度数据为7.2万亿日元,超过了半导体行业出口,成为仅次于汽车出口的第二大行业,旅游业成了日本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
2024年旅游业占日本GDP的7.5%,访日外国游客共消费8.14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游客消费就占了两成。

日本是如何沦落到会被旅游业“拿捏”?除了当初美国打压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导致高科技产业停滞以外,另一重因素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
十几年前,日本家电还领先全球,国内中产还流行用日本电饭煲、马桶圈、冰箱、电视,今天国内这些产业早已反超日本。

今年二月,松下宣布放弃电视业务,曾经风靡全球的松下电视成为历史。2024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团旗下品牌占据日本电视市场40.4%的份额。

家电以外,日本曾经优势的手机行业,从全球份额看,也早已是中、美、韩厂商的天下,日本连牌桌都上不去了,“独苗”索尼2024年后的旗舰机型均未推出国行版本。
如今,日本制造业上相对我们还有一定优势的,只剩下汽车、半导体,但这两个也正是我们快速追赶的行业。
拿汽车来说。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合资经营放开口子,上汽就曾找过丰田等日本车企谈判,但它们要么更在意美国市场,并不看好中国市场;要么嫌我们配套技术太差,只愿意整车出口,甚至不愿意以CKD(全散件组装)形式合作。

即便是后来和大众等车企艰难达成合资协议,我们实际上也没有用市场换来技术,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上,我们长期受制于人。
但过去十年,沧海桑田。如今,丰田、本田等日本厂商在燃油车领域和美国等市场还有优势,但在新能源车上远远落后于中国,曾经俯视我们的日本汽车厂,如今不惜成本,也要把中国的汽车运回去“逆向CKD”拆解研究。


今天整个中国的新能源车从技术,到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对日本等汽车强国实现了领先,这背后有诸多因素。
其一,合资虽然没有完全换来核心技术,但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培育了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打下了供应链基础。
其二,具有前瞻性、坚决性的政策扶持。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确立通过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换道超车”,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就被列入“十五”期间的“863计划”。政策的长期支持,使得我们在这次技术变革里抓住先机。
其三,敢想有为的创业者涌现。有了繁荣的市场和可预期的长期政策支持,一批敢想有为的企业家开始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像宁德时代、华为、蔚来等厂商,在三电、智能驾驶芯片、整车操作系统等领域持续投入,正向研发,为新能源汽车崛起奠定了基础。

但队长觉得,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才。美日德等国汽车工业能够长期领先,科技人才是基础。工业革命发源地欧洲长期是科学家聚集地;二战前后很多科学家逃往美国,使其成为新的世界科技高地;日本曾提出“5030计划”,要在本世纪前50年里培养出30位诺贝尔奖得主,如今已经实现。
中国这方面也在追赶。2000年国内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同时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扩招,重点始终是强化理工科教育,全社会科研投入也在稳步提升。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工程师队伍。
类似的,随着大学扩招,汽车行业人才不断充实,为中国汽车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天中国高校汽车专业学生,平均素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拔尖水平。
像今年9月,吉林大学吉速电动方程式车队在日本大学生方程式比赛里夺得设计第一、八字绕环第一名、直线加速第二名、高速避障第三名。
日本大学生方程式比赛设置电动组别是在2012年,国内是2015年开始,由蔚来汽车赞助,到今年是第十一年。
队长查了一下,2015年至今,这项赛事都是由蔚来汽车赞助,即使是在2019年遇到一系列危机处于生死边缘时,蔚来还是从牙缝里省出了这笔钱。这和当初中国勒紧裤腰带搞研发、搞技术攻关何其相似?

我们虽然起步晚一些,但是整体实力追赶很快,而且百花齐放。国内的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并不是由“清北复交”,或者同济、吉大这类汽车专业强校统治,很多大家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学校,车队成绩不输这些知名院校。
比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家长考生眼里非常普通的一所学校,去年拿了“蔚来杯”电车赛一等奖,排名第六,与吉大等强校车队实力已经相当接近,放在海外赛事也是劲旅。

车队一个队员面对镜头时说,做赛车很辛苦,每天要干到半夜,但如果没有这项比赛,自己可能和其他二本、职校同学一样,每天躺在宿舍打游戏吃外卖,荒废时间。
今年赛场上还有两幕赛场外的细节让队长印象深刻。
一幕是,太原理工大学车队的老队长,今年考上了985高校山东大学研究生,“转会”到了山大车队。太原理工的新任队长,特地给老队长准备了一件队服当退役纪念礼物。队服上铺满了队内成员以及其他车队的签名和祝福,连蔚来CEO李斌也在衣服上签下“一起造好车”。老队长收到礼物非常激动,哽咽落泪。
这和今天的汽车行业何其相似。车企创始人们既是惺惺相惜的对手,很多也是共患难的队友,大家互相竞争,也互相鼓励,“一起造好车”,共同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一幕是李斌在现场接收学生简历,现场面试,厦门理工一位女生用6句话就拿到李斌颁发的面试直通卡,堪称当代年轻人求职教科书。
成功并非易事,上到国家,下到行业、企业、家庭,想要成功,都要靠一代又一代优秀年轻人接力,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从合资到自主,再到新势力接棒,不论多艰难的时候,国家、行业对汽车人才的投入始终坚定不移,这样的“传帮带”从未停止,没有这样坚定不移的长期投入,也就没有今天百花齐放的景象。

拿新势力10月销量来说,零跑突破7万辆大关,小鹏、小米、问界也稳步增长,令人意外的是,曾经一度陷入低谷的蔚来汽车,月销也突破了4万辆。


车企“新势力”不断向上,在蔚来等公司的支持下,汽车人才“新势力”也不断从赛场走向职场。队长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大学生车队完全有可能像屠榜奥数竞赛一样,统治国内外电动方程式赛事,就像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一样。
照目前情况,只要坚持下去,稳扎稳打,做好自己的事,我们的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彻底超越日本,也是早晚的事。
日本是一个“畏威而不怀德”的国家,等到我们全面超越它的那一天,它自然会安分下来,现在我们只需要摆出坚决的姿态,做好自己的事,它就不足为惧。



牲产队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