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危机掐住美国AI咽喉!
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确实还落后于美国。
但英伟达CEO黄仁勋最近却公开警告:美国可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输给中国,原因出人意料——不是技术,而是电力。
美国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数据中心电力短缺,而中国,却似乎手握一张“免费电”的王牌。

人工智能的影响无处不在,即使在中国也不例外:一位参观者走过7月份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指示牌。(Foto:picture alliance / CFOTO)
数据中心:全球最贵的“空房子”,正遭遇停电危机
如今,数据中心堪称全球最昂贵的建筑。
美国科技巨头花费数百亿美元购买英伟达的高性能AI芯片,把它们塞进这些看似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盒子里。
正是这些冰冷空旷的空间,支撑着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的运行。
然而,问题来了:“英伟达总部附近的数据中心空置着,等电来,”彭博社这样报道。
亚马逊也公开指责电力公司无法保障数据中心用电。
美国在AI竞赛中遇到了新瓶颈:先是英伟达芯片短缺,现在又是电力不够用。黄仁勋不是唯一担心中国会借此反超的人。
7370亿美元投入,却可能“无电可开”
数据中心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
虽然过去十年间,得益于技术增效,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曾保持平稳,但ChatGPT的发布彻底改变了局面。
自那以后,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公司疯狂投入,生怕在这场计算革命中掉队。
高盛估计,到明年年底,美国科技公司在新建数据中心上的投资将达7370亿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这些数据中心需要80吉瓦的电力——比整个德国的用电高峰负荷还高!
美国家庭已为此买单:数据中心附近的电费,近年来涨了两倍多。
“中国的电几乎是免费的”
美国的能源基建已接近极限。
在英伟达总部所在的加州圣克拉拉,两座规模不大的数据中心原计划近期启用,却因电网连接故障而搁浅。
当地电力公司表示,新输电线路至少要三年才能建成,数据中心最快也得等到2028年底才能运行。他们把延误归咎于加州的官僚程序。
面对这些现实,黄仁勋和其他美国科技高管深感忧虑。
他指出,中国在AI竞赛中拥有两大关键优势:
中国企业面临更少的AI应用监管,能更快地将聊天机器人等项目推向市场;
中国企业完全没有能源供应问题——“中国的电力几乎是免费的,”他告诉《金融时报》。
具体来说,中国地方政府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公司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如果它们在指定省份建设数据中心并使用国产芯片,电费可降低高达50%。
部分重点项目甚至能享受额外补贴,据《金融时报》透露,有些优惠力度之大,足以让数据中心免费运行近一年。
中国电力储备充足,数据中心成“产能吸收器”
中国的能源供应能力确实充沛。
仅2024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就达356吉瓦,超过了美国、欧盟和印度的总和。
《财富》杂志报道称,中国的电力备用容量介于80%到100%之间,这意味着电网能随时提供接近实际需求两倍的电力。
在甘肃、贵州、内蒙古等偏远省份,巨型太阳能和风电场拔地而起,吸引了数百个新建数据中心落户。
这些地区既能支持高性能项目,又不会推高主要城市的居民电价。
一位美国能源专家指出,中国并不将数据中心视为电网负担,反而视其为“吸收过剩产能”的便捷途径。
北京一箭双雕:既推AI,又扶芯片
通过集中规划和电力补贴,北京实现了一箭双雕:
他们清楚,廉价能源可能成为中国AI公司对抗美国对手的决定性优势;
同时,要求数据中心使用国产芯片才能获得补贴,也直接助推了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
谁将赢得AI竞赛?可再生能源已成最大赢家
尽管美国在高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上仍领先中国约十年,导致中国企业在训练AI模型时速度较慢,但他们正通过数据中心运营与维护等其他方面努力弥补。
目前还难以断定这场AI竞赛的最终胜者。
但据美国分析人士观察,至少有一个赢家已经诞生: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投资银行杰富瑞预测,可再生能源将迎来“辉煌时代”,尽管特朗普一直在系统性地削弱风电和太阳能项目。
然而,现实是严峻的: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如此巨大,现有的天然气和核电站根本无法满足,而新建电站又遥遥无期。
等到它们建成,中国或许早已在AI竞赛中锁定胜局。
欧中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