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写诉状,晚上卖球鞋,律师副业卷到离谱

作者 | 思考副业

来源 | 法律先生

500

图源「庭外」咖啡小红书,侵删

赚钱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体不体面」的问题了。

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开始做副业。有的开起了咖啡店,比如郑州的「庭外咖啡」。

将「法律」变成了店铺文化,杯套做成「传票」,咖啡取名「庭外和解」,既达到了宣传效果,还能靠咖啡回血。

还有些律师开书店、开餐馆,还有的趁着休息时间开网约车。

毕竟,在目前的环境下,只靠本职吃饭,已经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了。

500

图源「庭外」咖啡小红书,侵删

而美国律师尹卡·奥古苏拉迪(Yinka Ogunsunlad)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故事,开始于一瓶不用的香水。

当时法学院的尹卡手头紧,把一瓶没用的香水挂到了ebay「类似闲鱼+得物」上卖。

本来没抱期望,结果不仅卖掉了,而且卖得还不错,这让他看见了另一条跑道的入口:开网店。

500

店名充满法律气息:Fashionably Legal(赶时髦的法律)

法律思维,一旦介入副业是很「可怕的」。

白天,他是研究案例、分析证据的的法律人;晚上,他把同样的逻辑用在网店搭建上。

分析售出记录,找到用户的需求;比对品牌折扣,锁定利润区间;观察退货率,避开高风险品类。

最终,他选中了运动鞋与运动服(莆田律师有相当的优势)。

不挑人、不太踩雷、需求稳定、退货少,比正装好卖,也更容易做出规模。

他每周花30个小时去折扣店翻货、蹲线上商店的特价,进货、拍照、上架、回应买家、打包发货。

就这样,即便在疫情期间,他的副业收入也相当稳定,每年至少收入12万美元(87万人民币)。

500

有人不理解,堂堂律师,为什么要做倒卖鞋卖衣服,这种既没含金量又不体面的工作(美国律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

但他认为这是另一种自由,一种能够把兴趣变成钱的自由。

说到底,律师最懂风险,也最懂「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价值。

我们处理别人的危机,却忘了腾出时间处理自己的危机,等真的弹尽粮绝才开始想,为时已晚。

其实也有很多律师也开过「网店」,但依旧用老思维在老路子上卖法律服务。

500

闲鱼搜索「法律咨询」所跳出的页面

无论是是尹卡的网店还是「庭外咖啡」,都是将自己法律思维和副业很好的融合,所以,法律职业不一定要只走一条线。

比如之前我们提到的短剧编剧、脱口秀演员、正装品鉴师

你的技能、你的审美、你的洞察力,也许都能变成第二份收入,甚至变成另一种人生可能性。

在越不确定的年代里,越要打开思维,为自己多准备一条后路。

法律是你的技能,但不必是你整个人生的形状。

点击「法律先生」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