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广州,那个更廉洁?

很多读者一直在追问我们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老是说社会主义好,为啥这么多腐败呢?人家资本主义不好,为啥又那么廉洁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这期的节目,选择近在咫尺的香港和广州,来论证一下到底哪个更廉洁?

”廉洁“,看似简单,背后却牵扯着两座超级都市完全不同的运行逻辑。有人说,香港法治严明,是全球公认的廉洁之都;也有人说,广州务实高效,在民生福祉上做得更实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感觉会骗人,立场会偏颇。说得太宏伟高大,可能难以理解;说得太肤浅,又跟什么都没说一样。

因此,我们选择一个跟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民生必须品——电,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是电?因为无论来自煤炭、核电还是三峡的水电,电子在电线里流动时,并没有“广州电”或“香港电”的贵贱之分。它是现代社会最基础、最平等、也最无法“包装”的民生产品。

当我们撕开“廉洁”这个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把它塞进一度电的成本里进行解构时,一个惊人的故事浮出了水面。

这个故事里,有:

近在咫尺的两座城,一度电价格背后近一倍的差距;

一份看似普通的电费单里,隐藏的“天价”密码;

以及一个灵魂拷问:当我们为“廉洁”支付高达每年250亿的溢价时,这究竟是一种制度成本,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

本期,我们将抛开所有空洞的口号与滤镜,进行一次彻底的硬核拆解。我们不做价值评判,只做数据呈现和逻辑推演。让我们一起看看,在“电”这个最公平的尺度上,“廉洁”二字,究竟被标上了怎样的价码。

电力的价格对比

香港与广州,这两座璀璨的城市,都隶属于我国广东省的版图之内。它们不仅是广东省内的双子星(深圳大怒:我呢?——不好意思,因为我们在广州,你先忍忍。下次让你做主角。),更是蜚声国际的大都市。广州与香港在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仅为区区100公里,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它们的人均GDP水平也相差无几,呈现出一种经济上的默契与平衡。按照常理推断,这样的地理与经济背景之下,两地的电力价格理应相差不大,这似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测。

然而,为了确保我们的对比分析既公正又全面,我们需要对两地的电力情况进行详尽而细致的分解。首先,我们从电力来源这一关键环节入手。以广州为代表的广东省,其民用电价大约维持在0.59元/度的水平(这是最低档次的电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电价标准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也无论是用电高峰还是低谷时段,电价都保持稳定。

再来看广东省的电力构成,大约有2/3的电力是本省自行发电所得,而1/3的电则依赖于外部输入,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邻近省份。这些地区由于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丰富,常常面临电力过剩的情况。相比之下,广东省作为我国的工业重镇,电力需求旺盛,常常供不应求,因而需要从这些邻近的省份拉电线。正因如此,广东省的电价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较高水平。所以,我们选择广州而不是南宁,昆明这种0.45元/度左右是出于最公正的考虑。

视线转向香港,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电力来源则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其中,约有25%-30%的电力是由广东省输送而来,而这部分电力主要源自邻近的大亚湾核电站,因其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性而成为主要供应源。至于香港本地的电力生产,则主要依靠煤电,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香港正逐步转向更为清洁的天然气发电。

那么,香港的电价又是怎样的呢?根据香港当地的电价,香港的民用电价大约为1.13元(这里统一以人民币计价,且为最低档次)。大家对于几毛钱可能没有什么概念,好像多了几毛钱也相差无几,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其中的差异不容小觑。试想,香港每年的用电量高达400亿度,若以每度电相差0.64元来计算,一年的差额也就是250亿左右。

500

每度电相差0.3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意义。它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用电成本,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间的能源政策、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是时候我们深入探讨这一话题,从廉洁的角度审视电力价格背后的种种因素了。

电费单背后的逻辑

各位同学,如果你们手上有南方电网的电费单,麻烦请大家把电费单拿出来并打开。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地为大家介绍电费单上各个名词的具体含义。电网单据上包含了许多专业名词,这些名词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和复杂的计算逻辑。今天,我们从中挑选出最关键的几个名词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费构成。

首先,我们来谈谈“代理购电电价”。这个名词在不同地区的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核心意义是相通的。那么,这个名词究竟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它代表的是电力成本,也就是电厂提供给南方电网的成本价格。不同类型的电力,比如火电、核电、水电以及光电,它们的成本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通常不会超过0.1元/度。这里的成本价是一个综合性的价格,涵盖了各种电力来源的平均成本。

具体到广东省,这个代理购电电价大约在0.4元到0.5元/度之间。至于波峰波谷电价,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因为居民用电通常不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无论哪个时段,居民用电都是按照统一的价格来计费的。香港的情况也大致相似,这一点我稍后会进一步解释,帮助大家理解两地电费结构的异同。

接下来,我们来看“基金及附加费”。这个名词代表的是政府征收的税费。无论是广东省政府还是香港政府,这项税费大约都在0.02元/度左右,数额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也不打算详细讨论。

现在,我们来到最核心的部分——输配电价输配电价所代表的是南方电网或者国家电网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费用。在香港,这个费用则是指香港电网的建设费用。这个费用是整个电费构成中的核心部分。既然电力成本大致相同,那么输配电价的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南方电网需要从云南、贵州等地通过高压远距离输电项目将电力输送过来。这样的特高压项目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通常在500亿到1000亿人民币之间。这其中包含了特高压变压器的费用、电缆的费用(这其实是最大的开支部分)、巨额的研发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那么,每度电中包含了多少电网的建设费用呢?大约是0.13元/度。也就是说,南方电网收取的0.13元/度这个价格,已经包含了他们的利润。大家可能都羡慕南方电网的员工工资高,但实际上,他们每度电仅收取了0.13元而已。

让我们再对比一下香港的情况。香港不需要特高压输电,因为广东省政府并没有打算向他们收取这部分费用,而且香港的电力主要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理论上也不需要特高压输电。(如果大家对为什么广东省电力不够用,还要卖电给香港这个问题感兴趣,我们可以找个机会再详细讨论,这里就不展开了。)

在香港,电网和电厂是一体化的,由两家公司垄断经营。但无论是否存在垄断,最核心的问题是,全国各地电厂的电力成本其实是差不多的。南方电网每度电仅收取0.13元,而香港电网却收取0.6元/度-0.7元/度。当然,香港电网会解释说,这是由于成本差异导致的,他们的成本更高,所以电价也更高。

那么,香港所说的“成本”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其实,这里所说的成本更可能是所谓的“廉洁”成本,而不是真正的发电成本。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解释这一点的关键,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电费背后的复杂因素。

电力的成本介绍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广州的发电成本问题。其中,最经济的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其成本大约在每度电0.4元以下。而在内地,这一成本甚至可以低至每度电0.35元左右。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光电和风电等发电方式成本较高。然而,影响发电成本的因素众多,包括发电规模、维护能力以及燃料价格等。也很难一概而论。

在香港,其电力供应中有25%是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提供的电力价格与向南网提供的价格大致相同,大约在每度电0.4元至0.5元左右。实际上,这一价格大约为每度电0.45元,但在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我们按照最高价格进行估算。有趣的是,尽管香港从大亚湾核电站获得了相对较低的电力价格,但香港方面并未对此表示出特别的优惠。

在香港,剩余的75%电力是由本地发电厂自行生产的,这部分电力成本构成了香港所谓的发电成本。如前所述,这部分电力主要依靠煤炭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确实,这两种燃料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在上涨,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的影响下,价格更是不断飙升。

然而,燃料价格的上涨与发电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不大。能源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不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价格也会随之波动。例如,中国与卡塔尔签订了为期20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假设,我也不知道实际价格,这种价格一般不会公开)。在合同中,双方确定了每立方米3元的天然气价格,并规定了每年至少1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即使天然气市场价格飙升到每立方米20元,卡塔尔仍将按照每立方米3元的价格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唯一可能受到价格影响的是运输成本,可能因为战争原因需要绕道而行,从而增加运输成本。

看到这里,读者应该很明白。所谓的成本飙升,不过是指期货价格,或者即时市场价格飙升。跟成本没有一毛钱关系。以期货价格作为成本计算依据,不过是为了误导那些对电力市场不甚了解的人。香港号称透明和即时,市场能够迅速反应及时的调整电价。这个所谓的迅速反应,代价就是高了超过1倍的电价。

然而,香港政府和民众被这种误导所影响。香港政府声称可以对此进行监督,但实际上,他们无法监督双方签订的合同,更无法监督可能存在的阴阳合同。这种监督最多只能针对期货市场的价格,而无法对实际合同价格产生影响。

顺便提一下,香港的这两家发电公司的持有人是谁呢?其中中华电力是由犹太人嘉道理家族的财团控制。香港电灯的实际控股是李嘉诚(持有40%股份)。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香港的电力成本会如此之高,这又是李嘉诚和犹太人的一项杰作。

如果我们对此仍持怀疑态度,可以参考另一个依赖进口能源的地区——台湾省。台湾省同样依赖国际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气。在台湾省,民用电价的最低档大约为每度电0.5元人民币(最低档次),甚至比广州的电价还要低(其实整体上他们的做不到的,不过不影响讨论)。在这方面,台湾省在电价管理方面值得肯定,尽管其他物价都比大陆要贵的多,但在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电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呢?不清楚就对了,这样资本才有理由收钱。并且时不时还要“忍痛”降价,号称宁愿自己承受高额的能源,也要让人民用上“便宜”的电。这种伟大,社会主义的人民能够感受的到吗?

不合逻辑的电力使用

单单价格高就是所有的问题了吗?too young too simple。香港的问题还不完全在于单价高,还在于人均消耗过多的能源上面。我们先来看看下表:

500

广州的人均居住面积是要比香港大的多的,并且价格上要便宜的多。广州有大量城中村,并且这些城中村不少价格低,而且离地铁也不远。例如广州黄埔这边的城中村,离最中心的珠江新城大概是8-10个站,一个30方大小的单间大概也就500-1000。

我们今天不讨论居住环境,要讨论的依然是电力问题。广州的居住面积明显大于香港。房子越大,空调的使用范围肯定是更大的,按照逻辑,居民用电应该是要大幅高于香港的是不?但是很多数据是反直觉的,来看看下面的表格:

500

为啥广州的居住面积大,用电反而更少。到底是资本主义的电表压力大,KPI考核的,需要更勤快的跑;或者说香港过于问题,无论多大的家,电器的种类以及使用都远远多于广州。我不是很想下结论,因为没有足够数据支撑,有调研过的麻烦说一下。

之所以要提及用电情况,就是想说。广州的居民,除了在夏天和冬天会用到2档的电价外,其他时候都是最低档的电价。但是香港的居民,他们用了1.5倍的电,按照逻辑1档是绝对没法满足的。他们的电价保底是2档起步。也就是说,他们的电价就不是以下最低档的电价了。

500

那么,了解了之后,我们就来算一个总账看看。电力的“廉洁”,香港和广州的成本是多少。这种成本用了多少钱来维护。

“廉洁”卖了多少钱呢?

香港是否比广州更为“廉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而且,这种“廉洁”的程度并不是空洞无物的泛泛之谈,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和详细的计算来进行量化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地探讨一番,看看“廉洁”这个概念究竟值多少钱。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香港的电力情况。香港的电力供应以其高度的廉洁著称,其成本大约在0.4-0.5元/度之间。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取一个中间值,按照0.5元/度来进行估算。而香港居民实际支付的电费是1.13元/度,这意味着电网的运营成本加上利润大约是0.65元/度。

如果我们进一步细化分析,电网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估算为0.13元/度(参考南方电网的类似费用标准)。香港每年的总用电量大约是400亿度。按照这个计算方式,廉洁的价值是0.42元/度。据此推算,“廉洁”所带来的额外费用,每年合计约为160亿人民币。这实际上就是像嘉诚哥这样的电力供应商所获得的额外利润。(在这里,我已经尽可能采用了最保守的数据来进行估算,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夸张,但我们暂且不展开讨论。例如,我还没算广州用的电是比香港多得多的情况。)

接下来,再来看看内地的情况,尤其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南方电网曾经被抓的最高级别官员是副总经理,其涉及的贪污金额最高大约在2500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金额是累积了20多年的结果,并非一年的贪污数额,而且是最高的那个官员才达到这个金额。而在最近十年中,类似这种级别的官员被抓的也有十来个。如果我们按照20个来计算,每人平均贪污3000万,那么总金额大约是6亿人民币。

请注意,南网被抓的是南网管辖的五个省的总人数(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不是广州单独一个城市的。

对比之下,香港的廉洁成本是多少呢?每年大约160亿,十年就是16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香港为了维持其廉洁形象,十年间付出的代价是内地的200倍之多。

1600亿与6亿的对比,这就是“廉洁”背后的真实代价。我们内地虽然抓了很多不廉洁的人,但香港却以200倍的高昂成本,确保了不需要再抓一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还需要贪污吗?为什么还需要贪污呢?因为香港的电力供应已经通过合理、合情、合法、合规的收费来实现的,香港市民甚至还得感谢像嘉诚哥这样的电力供应商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电力。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香港“廉洁”吗?答案是肯定的,非常“廉洁”。我已经没有兴趣去深究是否有相关人员被查了。毕竟,用了1600亿的费用,付出了200倍的成本,这足以让“廉洁”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这样的代价最终由谁来承担呢?嘿嘿嘿,反正又不是我。这样的高昂代价,虽然看似与个人无关,但实际上却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到每一个市民的生活。不过,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结语

“一国两制”,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我一直都这样认为。因为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让我有机会理解资本的逻辑。电力,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电力的“廉洁”代价,是160亿一年,那么,教育,交通,医疗,基建,食品等呢?

有人可能会坚持说,香港工资高,不怕代价。真的是这样吗?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我们将在未来一一讨论。任何的代价只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慢慢的讨论和计算,这座大山到底有多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