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东方力量入侵,老外狂炫元气森林

美国顶流歌手SZA最近在《GQ》的专访里分享了她的十大必备单品,其中有一样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元气森林气泡水!SZA说这是她最近的新宠,尤其是荔枝口味的。

老美会爱上一款荔枝口味的气泡水,这事很不寻常。

因为在老美心目中荔枝是一种神秘的外来水果,在除了亚洲超市以外的地方很难买到,以至于到现在它的发音还没有被统一,外网经常为它的正确发音吵来吵去。

500

500

很多外国网友认为它的口感像眼球一样。

500

500

同时呢,美国人本身就不像欧洲人一样喜欢气泡水(sparkling water),他们更喜欢的是可乐、雪碧这样的汽水(soda)。美国人用在气泡水的形容词五花八门:像电视雪花屏,像静电,像长毛地毯。

500

500

荔枝:很可怕;气泡水:很可怕。

荔枝味的气泡水:真香。

不止是巨星SZA,很多老外都对元气森林这款气泡水迷得不行,一箱一箱往家里囤。

500

一瓶普普通通的东方汽水,是怎么把老外迷得神魂颠倒的?

 01.元气森林,老外上瘾

一个老外在reddit发了张饮料的图片,说自己快疯了,在到处找这款饮料。(话说电商平台没有一键识图功能吗(・_・;

500

好心的网友告诉他这是“Chi Forest”(元气森林海外版的名字),还给他分享了亚马逊购买链接。

元气森林在美国亚马逊的售价是24瓶32.99美元,这个价格相当贵,同样规格的可口可乐售价是24瓶9.9美元,比可乐贵了三倍不止。

一条亚马逊评价说:有点贵,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

500

“这个价格,我希望在罐子上看到5%ALC./VOL的标签”——卖这么贵?至少也给我整点酒精吧。

500

确实不便宜,所以当元气森林在Costco打折时,老外会在社交媒体上奔走相告。

500

元气森林在海外经常卖断货,有时要跑好几家Costco才能买到。“如果他们没有这个,我会非常生气的!”

500

在元气森林进入主流销售渠道之前,外国人基本只能在当地的亚洲超市、亚洲餐厅买到它。有个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小伙子,偶然喝到元气森林的气泡水,觉得惊为天物,想着家乡朋友们也得尝尝。

于是他从新泽西的仓库把货拉出来,用卡车一路运到佛罗里达装船,再穿过加勒比海,把它们带回哥斯达黎加。人肉转陆运转海运,如此大费周章,可见老外对它的痴迷。

最受老外欢迎的口味是荔枝和桃子,元气森林刚开始在北加州上架的是桃子和荔枝的双拼组合。

500

上架之后反响很好,老外说超出预期,完全没有传统气泡水那种电视雪花屏的味道(电视雪花屏到底是什么味道啊(・_・;

500

之后元气森林把双拼变成了四拼,加上了葡萄和橙子口味,这个调整让一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一位网友说幸好葡萄味被她老公喝掉了,没有浪费。

500

另一位网友回复她可能得考虑找一个老公,毕竟价格最重要。

500

大家可以通过甲亢哥的眼球凸起程度观察到元气森林对老外的吸引力。甲亢哥接过路人投喂的气泡水,喝了一口:这玩意叫啥?这么好喝?0糖?

500

在一条讨论“元气森林气泡水口味”的帖子下,一位外国网友回复:我希望临终前还能喝到它。

500

中国网友看到大概都会愣一下:不至于吧阿sir?中国便利店随处可见的元气森林?

 02.气泡水的降维打击

其实和中国人一样,美国人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喝气泡水的。

众所周知,美国人酷爱喝可乐,一直到2016年,美国市场的瓶装水(包括普通的水和气泡水)销量才第一次超过了碳酸饮料。而当时的消费结构里,每 15 瓶水中,只有 1 瓶是气泡水。

这当然是因为气泡水不如可乐好喝。

500

一直以来真正喜欢喝气泡水的是欧洲人。欧洲是全球天然含CO₂矿泉水最密集的地区,法国Vergèze、意大利Bergamo和德国Selters都是天然的气泡水源地,不管好不好喝,几百年来欧洲人也早就喝习惯了,所以有了巴黎水、圣培露知名气泡水品牌。

巴黎水的味道大家就算没喝过也应该略有耳闻吧——一种介于矿物味、铁锈味和石灰味之间的贵族味道。

500

美国没有气泡水文化,何况可乐又那么好喝,气泡水当然没啥市场。网上还有一大堆大家自制的调侃气泡水难喝的meme。

比如,在沙漠里快渴死了,看到一瓶水激动地捡起来,结果发现是气泡水:脏东西,扔掉扔掉。

500

“如果烦人的弹窗软件更新有味道,那大概就是气泡水的味道。”“发明这玩意的人要么是想捉弄他岳母,要么是想办个派对然后让所有客人离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500

“私下喝气泡水的人简直是变态。”

“你现在正与德国交战。”

500

500

传统的气泡水就是水加上二氧化碳,主打一个天然、健康,所以大多数气泡水品牌都对配料表干净这件事非常执着,它们最喜欢强调自己不加糖、香精、甜味剂和任何人工成分,最多加点浓缩果汁,比如青柠汁、草莓汁、黑莓汁之类的。

气泡水本身的味道就很寡淡,加入果汁也只是稍微多了点果味,难以改变寡淡的本质。

500

而元气森林就不一样了!赤藓糖醇、食用香精、三氯蔗糖全往里怼,对气泡水全面实施降维打击。代糖+香精混合而成的饮料,寡淡,不可能的。

欧洲人或许会嫌弃它的配料表不够纯正,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元气森林完全算得上一款很好的肥宅快乐水:它比味道像电视雪花屏的气泡水好喝,又比含糖量10%的可乐健康。

500

500

传统的气泡水爱好者认为元气森林根本不能算作一款真正的气泡水,充其量只能算无糖饮料,所以它很不幸地被逐出了气泡水俱乐部论坛。

500

但它究竟属于气泡水还是汽水这件事,就像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无人在意。重要的是它卖得很好,连续两年都在黑五季美国亚马逊气泡水销量前十,给对气泡水恨之入骨的美国人带来了一点荔枝味的慰藉。

 03.中国饮料,大航海时代

再冷门的中国饮料,都可以找到为它打call的外国人。

reddit上有一个帖子:你最喜欢的中国饮料是什么?老外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内看了都直呼内行。

“黑色包装印着性感女郎的椰奶饮料。”看来椰树这个包装设计的确很有记忆点。

500

500

有因为过于甜都快被市场淘汰了的阿萨姆奶茶,还有作为国人都很陌生的劲凉冰红茶和冰峰酸梅汤。

500

500

大窑、北冰洋、冰红茶、东方树叶、天地一号苹果醋、健力宝......这些饮料也都出现在了外国网友的喜爱清单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不少饮料品牌反应过来了:海外!好市场啊!

最近几年,选择出海的饮料品牌越来越多,出海的速度也快得惊人。从前,老外想喝这些,得专门跑去本地的亚洲超市寻觅;如今,在Costco、Walmart、Tesco这类欧美主流大超市的货架上,常常可以看见中国饮料的身影。

比如,王老吉换了个英文名“WALOVI”,又重新设计了包装,卖到了中东市场。因为中东的宗教文化限制饮酒,沙漠地区又很热,急需降火,非常适合“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大展拳脚。

500

比如东鹏特饮在大力布局东南亚市场,因为那里常年高温,且庞大的蓝领及年轻消费群体,对功能饮料有旺盛需求;比如香飘飘的Meco果汁茶在俄罗斯市场爆火,两年间销量狂翻了80倍,没准能换个起点绕地球。

出海对于品牌而言,意味着换一个战场重新来过。

规则变了,对手变了,品牌心智可以重新建立。最近几年,王老吉因为含糖量太高、品牌老化,正在被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遗忘,而到了海外,它是天然植物草本凉茶,是风靡了中国几十年的“冰中式”。

甚至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战终于又能再打一次了。上个月,加多宝集团发声明,说他们在全球6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拥有“王老吉”商标。

王老吉:有病去医院。

500

大家都抢着要出海,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的饮料市场,太卷了。

这两年,许多饮料品牌都推出了0.9-1.5L装的大号饮料,网友亲切地赐予它们"屌丝饮料"的爱称。

今麦郎1L装的维C水、和其正的大瓶凉茶、元气森林的冰茶......这些产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直接的生存策略——便宜大碗。在线下,今麦郎1L规格的柠檬茶3瓶只要9.9元;电商平台上,12瓶1L装的统一绿茶40元包邮。

500

不光卷价格,还卷新品。

《2025年新零售饮料新品趋势报告》显示,2025年1月至11月,总共推出了700多款新品,有果蔬汁、茶饮、植物饮料,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中式养生饮料。

口味更是五花八门,羽衣甘蓝、无花果、奇亚籽、油柑、白桦树、黄皮......新品的生命周期被压缩到以周为单位。一个爆款口味刚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数十个模仿者跟进。

500

能在极度内卷的国内市场杀出重围的品牌,其口味创新、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能力本身就经过了严苛考验。有过硬的产品力,只要在营销变通一下,连主打上火场景的王老吉,都可以卖给不知上火为何物的老外。

 04.从假洋气,到真出海

老外爱上中国饮料,这事乍一听没啥特别,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饮料的输出,向来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渗透。

当中国茶叶在17世纪首次抵达欧洲时,它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提神饮品,更是一整套精致的东方生活方式。

在英国的上流社会沙龙里,品尝中国茶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贵妇们以拥有来自中国的瓷制茶具为荣,学者们则在茶会上高谈阔论,仿佛杯中的琥珀色液体能带来东方的智慧。

500

如果说茶叶是东方生活方式的古典输出,那么可口可乐就是美式生活的现代化身。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与美国政府达成合作,承诺“让每位美国士兵在任何地方都能以5美分的价格买到一瓶可乐”。

这个商业决策让其随着美军的脚步,在全球建立了64座装瓶厂。对于全球许多地区的民众而言,他们喝下的第一口可乐,尝到了陌生的甜腻气泡糖水味,还有“自由”、“现代化”和“美式生活” 的滋味。

1979年,可口可乐作为首批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最初仅在北京的涉外友谊商店售卖,0.4元一瓶,在当时很贵;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他站在长城上,手里拿着一瓶象征崭新世界的可口可乐。

500

到了九十年代,红牛是走亲访友的高端礼品,用来招待贵客,那时一碗加蛋的炒粉才3块钱,一瓶红牛要六块;靠着一句“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雀巢速溶咖啡成为送礼佳品。

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饮料,早已超出了解渴、解馋的范畴,承载着当时人们对于时髦生活的具体想象。

那时为了显得自己比较洋气,中国饮料品牌还会在口味和包装上向国际品牌靠拢,比如娃哈哈搞出了格瓦斯饮料,汇源把自己的包装设计得很像美国果汁品牌Tropicana。

500

这种对"洋气"的模仿与追逐,在不知不觉中为中国饮料行业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市场教育。就像孩童学步,先模仿,后创新——当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转折便不期而至。

近十几年来,变化悄然发生。

消费者走进超市时会发现,国产饮料的口味变得越来越丰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那些曾经被认为很土的中式养生理念,如今被装进了现代化的瓶子里——从茯苓饮到陈皮水,从薏米水到梨汤,整整一个货架的"中式养生水"与可乐、雪碧并肩而立,毫不违和。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在国内市场淬炼成熟的品牌扬帆出海时,它们带去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套全新的生活方式。

当美国大学生将白桃口味的元气森林倒入调酒杯,东西方的味觉界限在气泡中消融;在中东的超市里,王老吉的红色罐装静立在货架上,将东方的草本智慧娓娓道来。

500

就像当年我们从可口可乐认识美式乐观精神,在红酒里了解法国人的浪漫情怀,如今世界也正在借助这些饮料,读懂当代中国的多元面貌:既有东方树叶里蕴含的千年茶道智慧,也有元气森林代表的年轻与活力,更有王老吉承载的中式养生理念。

当一个国家的饮料被世界接受,本质上就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在被世界看见:过去的我们,通过一瓶进口饮料理解世界;而今天的世界,正在通过一瓶出海饮料感受中国。

为这份跨越重洋的“真香”,干一杯肥宅快乐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