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和平计划,到底是谁的霸权游戏?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场投票引爆全球,13票赞成、2票弃权的结果,让特朗普第二任期主推的加沙和平计划正式获得国际授权。
这个被编号为2803号的决议,不仅要落实停火和人道援助,更核心的是要派一支国际稳定部队进驻加沙,还得由特朗普主导的“和平委员会”监督治理到2027年底。
哈马斯几乎是立刻翻脸,直言这不是和平是“国际托管”,坚决反对外国军队踏足加沙,联合国前高级人权官员克雷格·莫克希伯怒批这项决议是美以殖民暴行的遮羞布,把国际公平正义踩在了脚下。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和平计划里的“门道”。

先说说这个计划的由来。
这份被特朗普吹成“安理会史上最伟大投票”的计划,核心其实就是他在9月就抛出的“20点计划”,可以说是特朗普2024年大选期间喊出的“中东和平承诺”的升级版。
简单来说,就是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停火、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以色列撤军至商定界线;第二阶段,哈马斯解除武装、组建国际稳定部队、由和平委员会接管加沙治理。
第一阶段的目标确实基本达成了。哈马斯已经释放了20名活人质,以色列也撤出了部分军队,双方总算从打到底的死循环里喘了口气。
但真正的硬骨头全在第二阶段。哈马斯解除武装、国际部队入驻、加沙重建资金落实,每一条都可能成为新的导火索。

再回到联合国这次投票,最耐人寻味的,就是中俄的弃权票。
中方代表傅聪直言不讳,这份决议对巴勒斯坦的主权关注太少,和平委员会和国际稳定部队的授权含糊不清,完全没体现“巴人治巴”的基本原则。
俄方代表涅边贾更直接,警告这可能是美国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搞的地缘实验,国际部队的权力设定很可能让它变成冲突的一方。
中俄的态度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支持停火和人道援助,但绝不认同美国主导的托管式和平。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是怎么让13个安理会成员国齐刷刷投赞成票的?
答案很简单——绑定利益,做好“围猎”铺垫。
特朗普政府早就料到中俄两国会有异议,所以提前联合了印尼、沙特、土耳其等8个伊斯兰国家发表联合宣言,把“美国方案”包装成“伊斯兰世界认可的和平方案”;对于欧洲国家,美国则许诺加沙重建有巨额商业机会,让需要经济增长点的欧洲各国动了心;对于其他中小国家,联合国大会之前已经以142票赞成通过了支持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这份决议算是顺水推舟。
这波“拉帮结派”的操作,把特朗普的商人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交换。

再往深了扒,特朗普的“和平政绩”野心藏不住了。
首先是国内政治需求。中期选举在即,特朗普急需一份拿得出手的外交政绩,俄乌冲突上他没捞到多少好处,要是能搞定持续两年的巴以冲突,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能给自己贴上“和平缔造者”的标签。
其次是地缘利益。加沙靠近地中海,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天然气储备,美国主导加沙重建和治理,相当于攥住了中东的一个战略支点。
更重要的是,这能彻底否定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让美国重新掌控中东事务的主导权。这样一笔一举多得的买卖,特朗普怎么可能放过?

当然,特朗普的计划能推进到这一步,还有个关键原因:以哈双方实在耗不下去了。
以色列两年军费花了530亿美元,2025年更是拿出GDP的9%搞军事,长期战争已经让国内经济承压,民众反战情绪也在上升。内塔尼亚胡政府虽然嘴上硬气,绝不允许建立巴勒斯坦国,但再打下去,不仅国际压力扛不住,国内执政根基也会动摇。
哈马斯的处境更艰难。加沙被打成了废墟,民众流离失所,人道援助通道被以色列控制,继续抵抗下去,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哈马斯才会同意释放人质、移交管理权。说白了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保住残余力量再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真的认同这份计划,矛盾只是暂时被掩盖了。
哈马斯早就明确表态,解除武装可以,但必须是向“拥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交出武器,现在建国无望,哈马斯自然不会轻易放下枪。10月14日,哈马斯武装人员还以警察名义接管了以军撤出的地区,甚至公开处决通以者。

以色列这边也没闲着。内塔尼亚胡刚签署了约旦河西岸“E1区”犹太人定居点建设计划,公然宣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以方高官更是集体发声,强调加沙必须非军事化,一旦哈马斯不配合,这和平的火苗随时可能被浇灭。
除了以哈双方,周边国家的算盘也让局势变得更复杂。
沙特、阿联酋明确表示,要是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就不会给加沙重建掏钱。说白了,就是不给好处不干活。
埃及则担心哈马斯被彻底铲除后,加沙的难民会涌入本国,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所以一直主张不能完全消灭哈马斯。
最有意思的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他直接放话“没有国家会派军队去加沙解除哈马斯武装”,还强调国际部队的使命是“维持和平”不是“强制和平”。

这就尴尬了,决议授权建立的国际稳定部队,现在成了没人愿意牵头的烫手山芋,没有军队撑腰,非军事化就是一句空话。
还有卡塔尔这个关键角色。之前卡塔尔一直是哈马斯的支持者,现在却突然变脸,说哈马斯要做好放弃控制加沙的准备。这其实是卡塔尔的利益权衡的结果,继续支持哈马斯会得罪美国和沙特,不如顺水推舟,换个“和平斡旋者”的身份,在中东格局中保住自己的位置。
这下哈马斯是真的被孤立了,除了伊朗还在背后撑腰,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愿意公开支持它,这也是它不得不暂时妥协的重要原因。
现在来看,这份和平计划虽然通过了,但要真正落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首先是援助物资分配的矛盾。加沙已经被分割成以色列控制区和哈马斯控制区,援助物资肯定会优先流向以控区,哈马斯控制区的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不满情绪迟早会爆发。
其次是和平委员会的运作。这个由特朗普担任主席的机构,明着是过渡治理,实则是美国主导加沙的工具。之前哈马斯已经谴责这是国际托管,侵犯巴勒斯坦主权,要是委员会真的插手加沙事务,很可能引发新的抵抗运动。
还有重建资金的问题。加沙重建需要巨额资金,光靠自愿捐款和世界银行贷款远远不够。而重建搞不起来,民众看不到希望,停火协议就很难长久。
更核心的问题是,这份计划绕开了巴以冲突的根本矛盾——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联合国大会已经有15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两国方案”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以色列一直坚决反对。
内塔尼亚胡16日还公开表态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和决议里“为巴勒斯坦自决和建国创造条件”的表述完全相悖。一旦矛盾爆发,整个计划都可能泡汤。
说到底,特朗普的加沙和平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先上车后补票”的地缘豪赌。
他用停火和人质问题作为突破口,拉拢各方势力达成表面共识,却把最核心的矛盾留给未来。对于美国来说,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它已经掌控了加沙事务的主导权。

但对于加沙的民众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暂时的停火,而是真正的和平,不是国际托管,而是自己当家作主。
中俄投弃权票的态度,其实已经给出了最清醒的答案:和平不能靠外部势力主导,更不能牺牲一方的主权和利益,靠利益交换和强权主导的和平,注定不会长久。
真正的持久和平,必须建立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存,让巴勒斯坦人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国家和主权。否则,这场看似光鲜的和平闹剧,迟早会因为核心矛盾的爆发而再次上演,加沙的土地上,可能还会燃起新的战火。
希望这场持续了两年的冲突,能真正迎来转机,希望加沙的孩子们能早日走出废墟,在阳光下享受和平的生活——这才是和平计划最该实现的目标。
图片源自网络



有理儿有面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