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个人的运气靠什么?拉开差距的不是重复,而是看你不做什么
你不在做的事,决定了你的命运。
两个人在20岁的时候起点差不多,而在他们45岁的时候就天差地别了,为什么?
一直在原地打转的人认为是对方运气好,自己运气不好。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运气好”的人在二十多年里没有投机,不凑热闹,不把时间耗费在无聊的饭局上,他一直是为自己的专业领域沉淀。板凳一坐十年冷,他何止是十年辛苦呢?
努力很重要,但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没做多少事。

我见过太多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越忙越穷。这就是不懂战略思维,不晓得战略的本质是放弃。
职场上很多人都是消费主义,迎合自己的欲望,觉得是在悦己。
而有的人就很早把房贷提前还清了。不是他更有钱,是他从不买没必要的东西,他更能够管理自己的欲望。
然后在遭遇周期的时候,前者就没有后者从容。
他不是没机会赚钱,他是不碰那些让他睡不着觉的钱。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谁还有战略定力?

太多人以为努力就是重复,重复就是坚持,那一辈子都在一个位置重复的人最能坚持,最应该成功才对。
事实正好相反,那样原地打转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分量。
你见过真正有分量的人吗?
他们不是最能说的,也不是最忙的。他们只是,不随波逐流。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活得清醒的人,都有一套“不为清单”,有所不为,有所必为,非常有主见:
他们不刷短视频到凌晨;
他们不为了合群去说违心的话;
他们不为了“看起来很努力”而假装加班;
他们不把孩子的未来,押在一堆补习班上;
他们不靠朋友圈的点赞,确认自己有没有价值。
这些“不”,看起来像退让,其实是守住了自己的内心。看“35岁男子因朋友圈无人点赞患抑郁症”,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在能够坚守内心的人身上。

有人做投资很成功,别人以为他是因为做对了什么,实际上他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做什么才赚到了很多钱。
少就是多。这句话每个人都听过,可不是每个人都懂。巴菲特和段永平这样的人肯定是真正理解了,所以他们可以取得大的成功。
人这一生,最难的不是学会怎么做,而是学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前进,什么时候该停下。
我们总以为,成功是加法:多读书、多认识人、多赚钱、多表现。
可真正改变命运的,是减法:
不参与无意义的内卷,
不讨好让你疲惫的关系,
不追逐那些让你心跳加速、却让你灵魂空荡的东西。
你不在做的事,决定了你有没有空间,去接住真正属于你的那一点光。

“重复是平庸的温床,而‘不为’,是天才的门槛。”
我以前也忙。手机里上百个群,每天回不完的消息,焦虑地刷着手机上的信息流,生怕错过什么。直到有次冬天住院,手机不用看了,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窗外的雪,慢慢下。
那时候我突然想通了:
我这一生,到底在为什么奔忙?
是为了活得像别人期待的样子,还是,活成自己愿意的样子?
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和感悟,对生命、因缘、关系、意义等东西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幅画,那我们都应该学会留白——在纸上画什么是聪明,不画什么是智慧。

运气这东西,确实存在,但运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你一次次拒绝之后,留出来的空地,是别人在喧闹中往前冲,你却站在原地,安静地等——
等那个真正值得你去接住的机会,悄悄走过来。
你不需要成为最努力的那个人。
你只需要,成为那个,不把自己浪费掉的人。
四十岁以后,真正的成熟,不是你能做什么,
而是你敢不敢,对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事,说一声:不。
你不在做的事,
就是你命运的刻刀。
一刀一刀,削去浮华,
留下真正属于你的,那点重量。
——那点重量,
才是你这一生,最稳的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