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熊爆发,13个日本人被熊杀害,背后原因简直离谱......

最近日本有两件大事。
第一件,当然是高市早苗当首相,举国忙着招待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是对外的事,在咱们看来可能属于“外患”。
但对于日本老百姓,可能更在意的是“内忧”——熊灾来了。
不得不说,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是先遣服,中国国内由于自然村大量消失、环境保护越来越到位,野猪进城的新闻已经时有发生,但日本在这方面走得更快更远,直接“熊级”难度。
据日本环境省统计,从今年4月到现在,已有13人死于熊袭,172人受伤,还有数人下落不明,可能已入了熊腹。这个死伤率创下“历年新高”。

熊来了
图:facebook
而且,随着时间进入深秋,熊灾可能越演越烈,不光日本人怕了,旅游业也怕了,不少深山不让进了。

离熊的生活圈远一点
图:壹图网
日本熊年年杀人,有啥新鲜的?主要是今年熊杀的人格外多。而这背后的原因,我细细看来,三大原因,真的都很让人无语——全球暖化、老龄化、日本人太天真。乍一看这三条和熊有毛关系呀?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咱们从第一条说起。
熊不冬眠了,开始吃人解馋
日本除了樱花,还有一种叫做“山毛榉”的树木,遍布日本全境。尤其是秋田和青森两县,有着闻名世界的山毛榉森林——“白神山地”。

山毛榉的果实富含油脂,是熊在冬眠前用来积累储备脂肪的主要食物。
別看山毛榉果实不大,但足足养活了日本境内两大熊族,一类是居住在本州岛的亚洲黑熊,另一类是出没于北海道的棕熊。

看到警示牌就别找刺激了
离远点就行了
图:壹图网
其中,亚洲黑熊性子比较温顺,北海道棕熊就很有攻击性了,不光会骚扰农田和养殖户,甚至还会直接吃人,一直为当地百姓所惧怕。

2021年6月18日,在札幌市中心逛的一只棕熊
图:北海道电视台
100年前,北海道就有巨熊怒杀7人的恐怖传说。现在,当地又经常出现体型硕大的熊只,不敢想象,这种体型的动物为吃饱肚子,能做出何种猎杀行为。

曾经捕获的体积巨大的熊...
不是专业带枪猎人,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因此,监控山毛榉和其它果树的产量,成了观测熊类是否能顺利过冬的重要指标。日本植物学家发现,近些年因全球气温变化,山毛榉交替出现“丰收”和“歉收”的状况,每逢“歉收”时节,熊总会因为没饭吃而做出极端行为。
2025年上半年,日本山毛榉竟然进入“零开花”期,“无花”就“无果”,今冬的熊注定会因为粮食短缺而彻底疯狂。

熊也得吃饭啊
上图中的“大凶作”是日语中的“大歉收”,充满极度、严重的语感。可见今年日本山林中,一场无声的饥荒正在发生。
果不其然,深秋一到,万熊因饥饿集体抓狂。连一向比较老实的亚洲黑熊,都被饿得频频出没于居民区甚至市中心。还有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被饿熊袭击。

2025年10月20日,
盛冈市原隆纪念馆一只熊出没
图:朝日新闻
比如岩手县发生的一起熊闯入民宅袭击80多岁女性事件,有明显的吃人痕迹,专家判断“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
就连东京等大城市,近日也陆续出现50年未见的“熊出没”。熊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和人类斗智斗勇,还会因食物不稳定而放弃冬眠,届时可能会转化为全年都不能放松戒备的长期抗战。

一只小熊翻围墙进入居民区

熊也去大城市找生计了...
熊出没已经开始拖累旅游业,外国游客也难逃熊袭。原计划在11月初举办的白川乡“合掌屋亮灯活动”,现在被迫取消,不少旅游路线也赶紧关闭。

老龄化,日本猎人严重不足
近年来,日本熊的数量激增,从过去约8000只激增到现在4-5万只。
如此增速,环境改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熊的主要天敌——人类的不作为。
在日本东北地方,有一群专在秋冬季节狩猎熊、鹿等大型动物的猎人,人称“又鬼”(Matagi),这便是本地熊唯一的天敌。

“熊熊那么可爱,怎么可以杀熊”
不遭受熊威胁时,新理念和旧传统也有些冲突
图:natgeomedia
在二次元里,柯南可以用手表一针放倒一只熊。但在现实中,猎杀熊只是一件难度极高的工作,职业猎熊人即使有世代传承的经验和技术,即使有来复枪和现代科技加持,外出打野也还是要组团行动。

专业猎人尚且难逃命
何况普通民众
相比于熊只数量暴增,职业猎人已经从1978年的两万人,锐减到2022年的5361人。这一职业已经集体老龄化,平均高达60岁。再加上狩猎执照、枪支管理、捕猎程序日益收紧,且报酬太低,导致猎人职业青黄不接,日本对熊战力已大不如前。
人和熊此消彼长,人类强势,野兽就弱势,现如今日本势弱,正是熊族恢复势力的大好时机。事实证明,理想中的“人熊共存”还是太乌托邦了。“彼此互为食物”或许才是两个物种真实的关系。

熊肉大串烧

尝过了人肉的熊,可能更容易袭击人类
显然,对熊战力如果仅靠猎人,已经势难扭转。日本地方政府索性直接@自卫队,有枪有炮,火力这么猛,能不能对付一下食人熊?毕竟以前就有过“陆上自卫队炮轰驱赶海中流氓北海狮”,“空降部队出动直升机大战草原流氓虾夷鹿”的新闻。
新晋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大手一挥,自卫队果断进军熊灾严重的秋田县,但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新修订的《鸟兽保护法》等法规限制,自卫队拿着枪也不能开,只能做一些支援类工作,比如,呃,帮忙收尸。


巡逻,设陷阱,帮猎人运熊...
但是不能使用武器伤害熊
图:日本防卫省
可见,日本对熊势弱,主要不是技术问题,是观念上的自我约束,这不光是政府层面,在民间,如果不是真的直面饿熊,大把大把的日本人对熊是有着很强的二次元疼爱之心的。
打野不能太天真
重要的话说三遍,熊一点都不可爱,都不可爱,不可爱……

日本有很多熊类吉祥物,各种卡通熊被设计成又懒又萌,一些熊爱好者真的会主动去找去观察去找机会能不能合影.....但遇到真熊,还是要有点觉悟。

NHK几天前做过一档“遇熊自保”的片子,但因采用的头套过于卡哇伊,让一票观众都大喊“太可爱了,求合照”,效果大减,被直批没用。

难以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娱乐化了
甚至还有民众以为,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起码能和野熊打个平手,说不定还能赢呢。

毁灭性的伤害
至于什么“熊掌好吃,可以去吃到灭绝吗”之类的言论,秋田县知事直接撂狠话——“那我就把熊送到你家去!”
还有一些人,仗着组队人多,或随身携带了防熊铃、防熊喷雾等卵用不大的东西,认为自己绝对能全身而退。
专家指出,熊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会透过经验认识到“人类没有想象中强大”,或已有食人习惯后,“防熊铃”可能直接变成“您的外卖已送达”,“胡椒喷雾”则成了“你越挣扎我越兴奋”的前戏开场。


不要靠近熊的出没场所。
在山里要发出声音,让熊知道人的存在。
如果熊在远处,要沉着地离开,
不要奔跑,也不要大声喧哗。
如果熊在附近,不要背对它,要慢慢后退。
如果被袭击,要蜷缩身体保护头部,任由熊摆弄,
之后它会离开
建议归建议,但主要看熊的心情
最后,作为一个都市人,如果真的信了电影里“遇到熊攻击时要装死”,那么答案肯定就是——装死死更快,逃跑死更惨,爬树不如怒视,至少死得有尊严。

那面对熊灾究竟要咋办呢?正确答案是:“躲远远的,不要再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
日本网友自发搞了一个“熊出没app”,并内建北海道猎熊人认证过的“猎枪和猎犬狂吠声驱赶器”。官方已躺平,普通人没事就别去求偶遇了。

最好的避害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
多一点自知,少一点自以为是



环行星球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