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宋清辉:中国发展定调 增环球经济稳定性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实体经济的再聚焦,不仅回应了内地发展需求,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稳定供应链和全球增长的期待。在此背景下,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无疑将会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强的韧性与可持续动力,同时也能够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00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

【沪港通锦囊】中国发展定调 增环球经济稳定性

乘势而上,擘画新蓝图。二十届四中全会(下简称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笔者认为,全会将对内地经济与全球产业链均具有深远影响,尤其为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航天强国等目标提供了清晰路线图,从而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

首先,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本质上是要把「经济发展的根基」夯实在实实在在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上。全会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体现了政府对产业基础、产业链自主性和国家竞争力的高度重视。这一定位意味着未来政策将进一步向产业政策、投资导向、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倾斜,强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闭环支持。

「三化并举」精准推动产业变革

其次,全会强调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精准把握了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智能化」要求加快人工智能、工控系统、工业互联网与制造深度融合,推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化」要求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技术普及,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清洁能源发电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快速应用;「融合化」则要求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笔者认为,通过这「三化并举」,传统产业既能改造升级,也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腾出成长空间,从而形成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产业体系。

再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目标,体现出基础设施与战略能力的双重布局。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仅包括高质量的交通网络和能源系统,更涵盖数字基础设施、空间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能力。加强这些领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关键时刻维护供应链安全的能力,也为企业跨区域、跨国经营提供更可靠的物流与信息保障。与此同时,推动质量强国战略,意味着要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并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从「做大」向「做强」转变。

A股有望走出结构性上涨

对资本市场而言,尤其是A股,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出的明确信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发展取向将继续驱动长期资金向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配置,从而对相关行业板块形成结构性支撑。其次,「科技—产业—金融」融合的政策取向将推动资本市场在支持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培育中长期成长性公司的功能上发挥更大作用,预计会有更多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优化科创板、增强并购重组与直接融资渠道。再次,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宏观调控框架,有助于修复市场预期,降低系统性波动。从短期看,市场可能会对政策实施节奏进行反覆消化。但从中长期看,随着产业政策落地与企业盈利改善,A股的估值修复与结构性上涨逻辑或将更为清晰。

总体来看,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实体经济的再聚焦,不仅回应了内地发展需求,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稳定供应链和全球增长的期待。在此背景下,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无疑将会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强的韧性与可持续动力,同时也能够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本栏逢周一刊出。

本版文章为作者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