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新一军”、“新日军”及孙立人
01
看到国民党逃台后担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次子孙天平,申请将孙立人遗骨迁葬大陆的消息,令我想起了孙立人赖以成名的新一军。
1945年9月,从印缅战场“载誉归来”的新一军,奉命开赴广州受降。同年12月,新一军被蒋介石作为“王牌”投入东北战场,从香港九龙乘坐美军大型登陆舰北上秦皇岛。

新一军在广州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三个月,为什么会被广州人民加上“新日军”的恶谥呢?
这是因为,新一军和所有国民党军队一样,作战无能,但鱼肉百姓,则无出其右。
新一军进驻后,广州街头的刑事与治安案件急剧增加,其中40%以上为新一军官兵所为。
广州一家报纸曾专门在头版刊出“新一军治安恶化警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建国日报》也对新一军相关劣迹有所报道。
进驻广州城后,新一军士兵经常三五成群在街头游荡,看中商铺的衣物、食品、日用品等,直接拿取,拒不付款,店主若敢阻拦,就被污蔑为“通敌”“汉奸”,轻则被殴打,重则带走关押。
有新一军士兵,结伙闯入市民家中,以“搜查日军遗留物资”为借口,翻箱倒柜,洗劫钱财、首饰、粮食等财物,调戏、强奸妇女,稍有反抗便拳打脚踢,甚至开枪杀人。
长堤周生生金铺因拒绝新一军士兵白拿金饰,被手榴弹炸毁;
西关陈塘电影院因制止新一军士兵无票入场,被投掷手榴弹,造成多人死伤。
1945年9月,广州警察局巡逻队在西关抓获6名抢劫民宅后携带赃物的新一军士兵,但在押解回局途中,路过仁济路口时,遇上另一伙新一军士兵,后者二话不说,直接开枪,包括队长在内的多名巡逻队员受伤,被捕者也被劫走。
有市民因不满新一军士兵抢掠,在街头与他们讲理,结果被殴打至重伤,围观市民因惧怕新一军势力,敢怒不敢言。士兵行凶后大摇大摆离去,无人追究。
由于新一军官兵犯案太多,广州警察局局长李国俊、督察长练秉彝等曾求见孙立人,要求他约束部队、整顿军纪,反遭孙立人训斥。
孙立人不仅拒绝承认新一军官兵犯下的劫掠、强奸等暴行,反而斥责“广东人分外刻薄”,声称“华侨在缅甸对我军解衣推食,广州人却斤斤计较”。
更讽刺的是,孙立人甚至颠倒黑白,指控警察“捉贼不到,嫁祸士兵”,强迫广州警察局道歉。
由于军长孙立人的蓄意包庇与纵容,新一军军纪日益崩坏,其行为给广州市民造成了极大的恐惧和痛苦,让市民觉得新一军与过去的日军没什么差别,又因为在粤语中“一”和“日”发音相近,所以市民就将新一军称为“新日军”。
对广州市民来说,最值得欣慰的是:“新日军”在辽沈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再也不能祸害他们了。
02
孙立人之所以被一些人称为“抗日名将”,主要是因为他在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一军、新六军)任职期间的战绩。
关于中国远征军/驻印军,限于篇幅,这里不做全面分析,仅指出这样几点:
一、驻印军由史迪威亲自担任总指挥,美国将军柏特诺任参谋长。史迪威还从美国国内调来了300多名美军军官,派营以上部队里任联络官。
按照史迪威的规定,这些联络官权限很大,包括武器装备及弹药的发放、军事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作战计划的制定等,中国的部队长官只有行政管理权。
就这样,美国军官事实上成了驻印军营以上部队的主官,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除了按照史迪威的要求输送新兵补充部队外,已失去了指挥驻印军的权力。
这样的部队,已不能说是一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军队”。
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两次中国远征军行动,付出了十几万人伤亡的代价,却没有使国民政府在和缅甸的英国殖民当局谈判有争议地区归属时,做出任何有利于中国的解决。
“江心坡”一带数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尽管中国远征军一度实际占领着这一地区),仍然被划归了缅甸。
中国远征军的无量献血,就这样被白白虚掷了。
三、中国远征军入缅后面临的形势是:英国是老牌殖民强盗,日本后起的新殖民强盗。
本着被压迫民族相互援助的原则,国民政府理应以英国允许缅甸在战后独立做为援救英军的前提条件,或者在远征军控制的区域内帮助缅甸人民建立自己的自治政权和武装,否则,中国远征军就仅仅是帮助老牌殖民强盗抵抗后起殖民强盗而已,有什么进步意义呢?
事实上,反而是日军提出了“打倒英国统治,缅甸人民独立”的口号,欺骗了很多缅甸人,给中国远征军造成极大困难,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就与此有关。
无疑,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非孙立人所能够决定的,但孙立人作为“抗日名将”的成色,也必须放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得到正确解读。
03
孙立人遗迁葬大陆的事情,有关方面正在考虑,在此无意置喙。
仅仅想提示这样几点:
1、对前国民政府的军政人员,应该根据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给予盖棺论定,并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
约略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起义人员;投诚人员;被俘人员;被击毙人员;逃台顽固分子,等等。
对于逃台人员,如果其后表现出对新中国的认同,并为祖国统一作出实际贡献,自然可以提高其政治待遇;

2、孙立人是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内战的积极追随者、参与者。1948年12月1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以蒋介石为首的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孙立人名列第38位。
在逃台后的漫长岁月中,孙立人并未表现出任何对新中国的认同,也从未对参加内战感到懊悔。相反,有回忆披露,他甚至在弥留之际,还仍然对1946年五月指挥新一军攻占四平而感到自得。
3、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孙立人迁葬故乡,自无不可,但这件事演变成一出质疑解放战争,鼓吹国军抗战“功绩”的政治闹剧的可能性,也严重存在。【点击阅读】

最后强调一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只谈抗战,不谈解放战争,其实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也对不起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无数先烈!



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