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世纪表决”!马斯克的10000亿美元薪酬,周四闯关成功?

本周四,特斯拉的股东大会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焦点。一场围绕CEO埃隆·马斯克是否能够获得价值高达10000亿美元的天价薪酬方案的股东投票,不仅关乎一个人的财富,更被视为对特斯拉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一次“全民公投”。
这笔企业史上规模空前的薪酬计划,正将特斯拉推向风暴眼,支持者与反对者阵营分明,战况激烈。


马斯克的10000亿美元天价薪酬,本周闯关成功?

特斯拉创始人暨CEO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10000亿美元天价薪酬,本周将交由股东表决。据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10000亿美元天价薪酬计划将于本周四(11月6日)进行股东表决,若获得通过,将成为全球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薪酬方案。
据此份薪酬计划,若马斯克能在未来十年内完成一系列营收与产品目标,他将获得10000亿美元的薪酬。
截至上周五美股收盘,特斯拉的总市值为1.518万亿美元。此份天价薪酬计划设定目标包括: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销售1200万辆汽车、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投放100万辆自动驾驶计程车(Robotaxi),以及将调整后获利从2024年的166亿美元提高至4000亿美元。
这份薪酬计划遭到了部分投资机构的强烈反对。两家主要投票顾问公司ISS 与Glass Lewis 均建议股东投反对票。这促使马斯克在上周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愤怒回击,怒斥他们是“企业恐怖分子”。

马斯克
堪称“宇宙级”的薪酬方案,不画饼,直接挑战人类商业史。
这份薪酬计划之所以被称为“天价”,在于其目标设定之宏大,堪称商业史上的“登月计划”。它并非简单的现金奖励,而是一系列与业绩深度绑定的股权激励。
马斯克要想将这10000亿美元收入囊中,必须在未来十年内带领特斯拉完成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市值飞跃:将特斯拉的市值从目前的约1.46万亿美元推高至8.5万亿美元。这几乎是目前苹果市值的三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销量狂飙:实现年销售1200万辆汽车。作为对比,全球汽车巨头丰田2023年全球销量约为1000万辆。机器人军团: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这意味着特斯拉要从一家汽车公司演变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出行革命:成功投放100万辆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彻底颠覆交通运输业。利润暴增:将调整后的年度获利从2024年的166亿美元大幅提升至4000亿美元。
简单来说,这份薪酬的本质是“利益深度捆绑,豪赌未来十年”。马斯克一分钱底薪都不要,全部收入与特斯拉能否实现指数级增长挂钩。支持者认为,这是驱动天才领袖不断突破极限的最佳燃料;反对者则嘲讽,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画饼游戏”。

美国教师联合会(AFT)
此次投票并非一帆风顺,马斯克遭遇了来自大型机构股东的强烈阻力。反对阵营——机构巨头拉响警报,“企业恐怖分子”之争。
《一波说》注意到,两大极具影响力的投票顾问公司——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和Glass Lewis——双双建议股东投下反对票。它们认为,此方案规模“过大”,稀释了现有股东的权益,并且对马斯克能否全身心投入特斯拉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这直接点燃了马斯克的怒火。在上周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他罕见地激烈回击,将ISS和Glass Lewis斥为“企业恐怖分子”,指责他们打着保护的旗号,实则破坏企业的创新与长期发展。
此外,反对者阵营中,不乏重量级玩家: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直言该方案“远超同行”,“将过多权力集中于单一股东”,并已投下反对票。紐約州退休基金:其审计长致信股东,批评特斯拉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令人担忧”,敦促大家否决该方案。
美国教师联合会(AFT):联合多家工会和投资机构发声反对,理由是该方案无法确保马斯克对特斯拉的“专注度”。鉴于马斯克同时管理着SpaceX、X(推特)、Neuralink等多家公司,其精力分散问题一直是股东们的隐忧。
这些机构的反对声音,为方案的通过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马斯克“铁杆粉丝”——方舟投资创始人凯西·伍德(Cathie Wood)
马斯克的支持阵营,是由他的“铁杆粉丝”——“女股神”领衔,力保“灵魂人物”不离场。
面对强大的反对声浪,支持者的阵营同样星光熠熠,他们的核心论点是:留住马斯克,就是留住特斯拉的未来。特斯拉董事会:董事长罗宾·丹霍姆发出了最明确的警告——如果薪酬方案被否决,马斯克可能会离开特斯拉。她将此方案视为“为我们的未来押下重注”,是留住这位 visionary 领导人的关键。
“女股神”凯西·伍德,是特斯拉的长期铁杆粉丝。她已公开表示预计方案将“轻松过关”,并力挺马斯克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力,认为这是他应得的激励。
佛罗里达州行政管理委员会:掌管超2800亿美元资产的该机构明确支持,盛赞此方案是“大胆的、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华尔街有名的“多头”艾夫斯:韦德布什证券的分析师丹·艾夫斯认为,这份薪酬将确保马斯克继续聚焦公司,并加速特斯拉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化未来”的转型。
支持者们坚信,特斯拉的价值与马斯克的个人愿景和执行力深度绑定。在电动汽车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失去马斯克这位“灵魂人物”所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过这份天价薪酬的成本。

华尔街知名投资人Gavin Baker
这是一场关乎信心与忠诚的公投,那么,马斯克的10000亿美元天价薪酬的表决,最终能否闯关成功?
《一波说》认为,目前来看,胜负仍在伯仲之间。尽管机构反对声量大,但特斯拉拥有大量忠实的散户股东,他们是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坚定拥趸,在以往的投票中多次展现出强大的支持力量。马斯克本人也在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积极呼吁散户股东投票。
此次表决,早已超越了一份简单的薪酬合同。它已经演变为一场对马斯克领导力的“信任投票”,一次对特斯拉能否实现第二次革命性跨越的“信心测试”。股东们需要权衡:是相信马斯克能再次创造奇迹,带领特斯拉冲向8.5万亿美元的巅峰,从而愿意与他分享这份巨大的成功;还是担忧权力过于集中、目标过于激进,从而用投票权加以制衡。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表决都将在企业治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方案通过,马斯克将获得人类商业史上最强大的“发动机”,驱动他向着更宏伟的目标前进;如果被否决,则预示着特斯拉与它的“明星船长”之间可能出现难以弥合的裂痕,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本周,全体特斯拉股东将用自己手中的选票,共同决定这家全球最具争议也最具魅力的公司的命运。这不仅是关于10000亿美元归属的答案,更是关于创新、风险与回报之间如何平衡的终极拷问。

前妻:这世界不会因为你有欲望,就扔给你10美元

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Maye Musk)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因为特斯拉,认识了“世界首富”马斯克,也认识了他身后那位满头白发、气质爆棚、充满魅力的超模母亲——梅耶·马斯克。
现年77岁的梅耶·马斯克,有一本畅销自传《人生由我》,除了培育了一位“世界首富”马斯克,她的人生很励志。身为单亲母亲的她,除了模特工作,她还是拥有三国营养学位硕士的专业营养师。虽然已是77岁的人,她依然精力充沛、思想前卫,她写书、旅游、作演讲,当代言人。
许多人喜欢马斯克的母亲,也在于她有一颗“中国心”。这几年来,梅耶·马斯克爱上了中国,也频繁出席在中国的各种商业活动,到处都有她“打卡”的城市。有一次,她花了两周时间,走了广州、厦门、成都、武汉、上海七座城市,她在中国玩嗨了!
难怪《纽约时报》会发问:马斯克母亲为何在中国备受追捧?

马斯克与母亲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出生于1971年6月28日,他年届50已成全球首富,此位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和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创办人,其成功创业现象堪称奇迹。
马斯克,出生于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目前拥有美国和加拿大之双重国籍。马斯克的父亲,曾是一名南非机电工程师,他是英荷混血儿。母亲梅耶·马斯克,是加拿大人,是一名模特,兼职作家、营养师;马斯克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马斯克毕业于宾州大学,获得经济学和物理学本科双专业,他是个“神童”,十岁就学编程,13岁时因开发一款游戏卖给一家杂志,赚得一笔钱——500美元。
1995年,马斯克辍学,原本欲攻读斯坦福大学博士的他,与弟弟卡姆巴·马斯克(Kimbal Musk)拿到硅谷一公司的随机天使投资,创办软件公司Zip2,当年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成了他的客户。四年后,公司被康柏电脑收购,马斯克兄弟得到了2200万美元,后于1999年创办X.com。2002年,在“火星绿洲”计划基础上,马斯克创办SpaceX,2004年,他投资特斯拉,也获得空前的成功,成功登顶世界首富宝座。

马斯克与前妻
马斯克的婚姻,也和他创业一样,充满着传奇、浪漫色彩。
马斯克首任妻子贾思婷(Justine Musk),是一名加拿大小说家。在8年婚姻里,她靠着体外人工受孕为马斯克生了5个儿子(注:不包括已夭折的首个孩子)。离婚后,她分得了房子、子女抚养费、还有特斯拉的部分股票。
第二任妻子妲露拉.莱莉,出生于1985年,她与马斯克未有生育,2010年分手后又于2013年“再续前缘”,2015年初离婚后,她得到一笔1600万美元“分手费”。
2020年,马斯克与女友Grimes有了爱情的结晶,马斯克给第六个孩子起名X Æ A-12 MUSK!多名魔幻的名字。
此后,马斯克的一任任女友,都成了舆论关注的话题。
马斯克的前妻贾思婷(Justine Musk)写过这样一句话,颇有哲理:“这世界不会因为你有欲望,就扔给你10美元,也不会因为你努力工作,觉得你值得10美元。”
贾思婷还说:“这个世界只会做一件事,用它认为相同或更多的价值,与你交换对应的金钱。”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