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骂郑智化 “要特权” 的人,在为自己建一个冷酷牢笼

从郑智化事件看社会的”冷漠病“

郑智化事件中”症能量患者”的荒谬逻辑

“而所谓四个人扶着通过,甬道内的空姐想抢郑作为支撑的拐杖,外边右位小哥全程站着做路灯,只有外面左边的地接小哥协助郑抬腿。基本上,郑都是靠自己撑拐杖,拉门把手通过这25公分的高度差。他把这个形容为连滚带爬没有任何问题”

就从你的表述出发,请问,空姐抢拐杖干嘛,趁郑智化行动不便抢走卖钱吗?而右边工作人员全程站着也不对,看不见舱门多大吗?你这种表述就是典型的预设立场,然后看什么都不对。“

“事实上,郑智化没有吐槽地勤和空乘吧?他清楚地写明是升降车司机和整体设施的问题,骂他污蔑的阅读理解不及格。”

你的阅读理解及格吗?自己写的啊,没有吐槽地勤,那升降车司机不算地勤?算什么?机场高层?他的原文中,没有提及空乘和搀扶他的工作人员,但是明确提到了升降车司机。

“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态度是最没人性的,远机位就算了,升降车停至机门居然离机门地板25公分,我轮椅推不进飞机,腿也没办法跨进机门,更恶劣的是操纵升降车的司机根本不顾我的安全,完全不愿把升降板提高,冷眼看著我连滚带爬进飞机。”

这是原文吧?请问,正常学过阅读理解的人会如何理解?是“虽然有很多人帮助我上去了,但是我很狼狈,所以我不满意,深圳机场对特殊乘客出行考虑不周”,还是在强化机场的工作人员的“恶劣”、“不顾我的安全”、“冷眼”?

请问在升降车与飞机舱门对接时,操作人员可以离开工位去旁观乘客登机吗?别说冷眼了,连“热眼”都不行吧?安全事故你负责还是郑智化负责?

何况上来就是“远机位就算了”,开玩笑,你想怎样,因为一个郑智化就要把这个航班调到廊桥?这是为了照顾残疾人就该做的?这是自大还是自私?美国大统领吗?

最关键的,舆论反转最核心的内容你是一点不提,郑智化在后续道歉中又针对安检员和新疆大放厥词,这才彻底引爆了舆论争议。郑智化出行不便这是事实,机场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也是正确的,郑智化对于机场的诉求更是应有权利,但是他的表述都已经需要你用这么长一篇文字来解读,才能证明你心中的那份正确,这算什么?夸大事实了又有什么损失吗?

“请问在升降车与飞机舱门对接时,操作人员可以离开工位去旁观乘客登机吗?别说冷眼了,连‘热眼’都不行吧?安全事故你负责还是郑智化负责?”

操作员的“安全职责”和“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绝对对立吗?你暗示,要保证安全,操作员就必须变得“非人化”(不能有“热眼”或“冷眼”)。

这种话术完美地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本应无缝对接的专业升降车,会出现25公分的致命高度差? 

郑智化原文写的是“操纵升降车的司机……完全不愿把升降板提高”。

你不问“为什么升降板没有被提高”,不问“这是设备缺陷还是操作失误”,反而去“论证”操作员“必须”待在岗位上。

这恰恰是为“系统失职”洗地的最典型逻辑:用一个僵化规定,去合理化一个巨大失误。

郑智化的诉求是什么?他的诉求是,轮椅可以直接推上飞机。不需要任何的前置知识,作为一个正常人类来说,摸着良心讲,以朴素的道德来判断,郑智化的诉求是合理诉求。

一个正常的人类逻辑应该是这样的:残疾人也是人,轮椅应该可以推上飞机。以这个作为基础来看,然后发现规章制度说必须有25公分高度差,那么好,我们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轮椅推上飞机呢?很多人指出,可以放一块斜坡,这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但是现在许多”症能量患者”逻辑是这样的:轮椅可以上飞机吗?查一查规章制度,哦必须有25cm高度差,所以轮椅不能上飞机。

用这种逻辑去思考问题的话,还能被称为人类吗?AI都比你有人性。

郑智化所说的“冷眼”,根本不是在讨论操作员的“视线物理位置”,而是在描述一种“被系统冷漠对待的、无助的、丧失尊严的感受”——即系统(通过操作员)冷漠地看着他陷入困境,而不愿(或不能)作出任何调整。

“你想怎样,因为一个郑智化就要把这个航班调到廊桥?这是为了照顾残疾人就该做的?这是自大还是自私?美国大统领吗?” “空姐抢拐杖干嘛,趁郑智化行动不便抢走卖钱吗?”

 郑智化原文写的是“远机位就算了”,这是一个表示“退一步、接受现实”的让步状短语,他接受了远机位的不便。他的抱怨核心是升降车。

你故意将“就算了”曲解为“我对此极度不满,要求换廊桥”,然后树立一个“要求特权、自比总统”的“稻草人”,这不过是暴露了你内心深处的阴暗——你不是在讨论“残障人士的权利”,而在寻找一切机会把郑智化(或者进行投诉引发舆论的人,特别是公众人物才能更引发舆论关注,普通人都没这份幸运)都打成“索要特权”的“精英”,从而将一场“民权讨论”扭曲为一场“阶级斗争”,以此来合理化自己的冷漠和嫉妒。

郑智化是公众人物吗?即使算,但也跟有权有势不沾边,一个成名巅峰期早就过了的老歌手,能算什么人物呢?

“抢拐杖卖钱”同理,是用极度荒谬的推论来解构原分析中“抢”(代表不专业、粗暴)的严肃性,这是典型的“泼皮”式辩论,旨在解构一切严肃讨论

“你的阅读理解及格吗?自己写的啊,没有吐槽地勤,那升降车司机不算地勤?算什么?”

这是“偷换概念”和“恶人先告状”。在原文的语境中,存在两组工作人员:1. 设备操作者(升降车司机);2. 人力搀扶者(空乘和地勤)。

郑智化原文明确批评的是1(司机不肯抬升),没有批评的是2(搀扶他的人)。而原文分析“没有吐槽地勤和空乘”指的也是2。

你故意用“地勤”这个广义词,把1和2混为一谈。然后指责“阅读不及格”,而恰恰是你自己,在利用这种概念混淆来搅浑水。

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郑智化就是在攻击一线员工”,从而把他打成“忘恩负义”(即原文批判的“不懂感恩”逻辑)。

“最关键的,舆论反转最核心的内容你是一点不提,郑智化在后续道歉中又针对安检员和新疆大放厥词,这才彻底引爆了舆论争议。”

“舆论反转”的第一波,就是深圳机场放出监控视频后,大量“症能量”涌入,指责他“夸大其词”、“不懂感恩”。

这100%是针对“深圳升降车”事件本身的。而“安检”和“新疆”的微博,是后续事件

用“后来的事件”,去合理化“最初的网暴”。这在逻辑上是荒谬的,等同于说:“你今天打他是对的,因为我预测到他明天会骂人。”

你非常清楚,在“深圳升降车”这件事上,机场的服务流程和设施存在无可辩驳的重大缺陷。在事实层面,你们是无法“洗地”的。

郑智化在他的微博中,是把它们作为“残障人士出行不便”的系列例证来讨论的。

他说的是:

南京安检: 要求他脱下关乎行走的金属支架(这是否合乎人情与专业规范?)。

新疆安检: 要求他托运拐杖(这是否剥夺了他在机舱内的基本行动能力?)。

上海安检: 为检查支架耗时半个多小时(这是否缺乏专业预案和效率?)。

这些全部都是“服务流程”和“规则是否人性化”的讨论

 既然“就事论事”赢不了,你们就必须“另换战场”。

通过引入“新疆”、“安检”这些高度政治敏感的词汇,其目的根本不是讨论服务。其真实目的是:将郑智化从一个“维权的残障乘客”瞬间打成一个“对国家不满、有政治问题”的“敌对分子”

故意无视郑智化批评的“南京”和“上海”,单独抽出“新疆”,将其从一个“机场服务案例”恶意拔高为对“新疆地区”的“政治抹黑”。一旦这个“政治污名化”完成,就不再需要讨论“25公分”的细节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郑智化,将所有对他的攻击(包括最初的网暴)都合理化为一场“清除敌对分子”的“正义行动”。

这恰恰是“症能量患者”最阴险的话术——通过“恶意转译”和“上纲上线”,强行把一个“服务批评者”打成“政治异己者”。

“症能量患者”们之所以兴高采烈地抓住这两个词不放,其动机不是讨论服务: 他们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讨论“残障人士的拐杖到底该不该托运”。唯一目的,是给郑智化这个人“定性”。

这也是你们想要的效果:

 一旦一个人被“证明”在政治上“有问题”,那么他所说的一切话,都会被视为“别有用心”。深圳机场“25公分高度差”的服务缺陷,瞬间变得不再重要了。因为“人民群众”的怒火,已经从“机场服务太差”被成功转移了,从而合理化一切网暴: 那些因为“监控视频”而去网暴郑智化“不知感恩”的人,现在找到了最强大的“正义”后盾——“骂他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他‘反动’!”

当在“事实层面”(25公分高度差)和“程序层面”(舷内轮椅缺失)已经理屈词穷时,你们便放弃了“说服”,转而寻求“毁灭”。你们无法在辩论中“战胜”受害者,于是他们试图在政治上“消灭”受害者。你们的目的不再是“解决问题”(如何改进服务),甚至不是“赢得争论”,而是“置人于死地”

这是“最低级的红,最高级的黑”。你们披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爱国”外衣,实际上将“安全”(安检)与“冷漠、僵化、不近人情”划上等号,将“地区稳定”与“粗暴、拒绝批评”划上等号。用自己的行为,完美地向世界(和自己的人民)展示了一个“伦理荒漠”的样本,这恰恰是对你们口中“国家”最大的背叛

你们今天锻造了这把“政治污名化”的武器,并教会了一个逻辑:“任何批评 = 政治异己”

明天,当你们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当你们的孩子遭遇不公,当自己(或家人)老去、残障、需要社会帮助而试图发声时——会用你们自己发明的这套话术,来对付你们自己。

这种话术的盛行,会彻底摧毁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同情。

当“帮助”变成“施舍”,“批评”变成“反动”时,整个社会将退化为一个“人人自危”的“黑暗森林”。

今天,你们是“正常人”,你们可以冷漠地“围观”残障人士、弱势群体,被侮辱和损害者被刁难。明天,当你们自己遭遇裁员、疾病、意外,当你们自己沦为“弱者”时,你们会惊恐地发现,自己正身处一片“社会的荒漠”——没有人敢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有风险;更没有人会为你们“发声”,因为“发声”等于“自杀”。

这种“正常人优越感”是你们最大的幻觉。

那个今天叫嚣着“残疾人别给正常人添麻烦”的人,他会老去,他的父母会老去。当他老到无法跨越25公分的台阶,当他病到必须依赖金属支架,当他坐在轮椅上,面对着一个冷漠、僵硬、不愿抬升的升降车司机时……

他才会想起多年前那个“连滚带爬”的郑智化。

他所捍卫的那个“冷漠社会”,将给他以最“公平”的回报。

你们以为自己在“捍卫”什么,实际上,你们只是在积极地、兴高采烈地,为自己(和所有人)的未来,建造一个更冷酷、更坚固、也更无法逃离的牢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