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500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2025年10月30日上午9时1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局局长张静波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以下为发布会介绍内容。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受任务总指挥部委托,由我向大家介绍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经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3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3种航天员类型。航天员张陆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武飞和张洪章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武飞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洪章入选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目前,船箭飞行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各项条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返回东风着陆场。

以上是这次任务的有关情况。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01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飞行了6个月,请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感谢您对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关心。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陈中瑞和王杰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各项任务完成顺利。此次任务期间,乘组共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完成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辅助装置安装、舱外设施设备巡检等任务。其中,在舱外平台安装的脚限适配器和接口转接件有效提高了航天员舱外作业效率,问天实验舱此前规划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也已全部完成安装。

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乘组在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典型成果包括:空间环境下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了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的纪录;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结晶形成长寿命亚稳态结构等。

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正在开展乘组轮换和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谢谢!

02

我们注意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立项之初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通过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积淀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大工程管理模式。现如今空间站已经建造完成,面对常态化实施的发射任务,工程在优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感谢您对工程的关心。针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特点,我们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任务总指挥部-任务指挥所-场区指挥部”三级组织指挥体系,为圆满完成历次飞行任务发挥了关键作用。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提到的,载人航天工程历来不仅高度重视技术突破,也在不断推动管理创新。当前,空间站任务已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任务指挥所、各场区指挥部两级指挥机构已比较成熟,在飞船发射、返回组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推动任务指挥链条扁平化、高效化,经研究决定,从此次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起,将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实施工作授权任务指挥所具体负责。这也是基于当前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建设需要以及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任务特点,作出的一项优化调整举措。

谢谢!

03

请问在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期间有哪些亮点的科学项目可以介绍一下吗?

谢谢您的提问。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天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之后,随飞船返回地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在轨还将开展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项目,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组合之间的选择性规律,探讨分子手性和重力环境对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响。

此外,神舟二十一号还上行了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试验等搭载项目,将为后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在轨应用进一步奠定基础。

谢谢!

04

今年7月,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了2套新舱外航天服,与之前的舱外服相比有哪些变化?据了解,目前在轨的舱外航天服中有1套已使用超过20次,后续是否会继续使用?

谢谢您的提问。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的2套舱外服与之前的舱外服相比,在确保安全可靠前提下,在热舒适性、人机操作界面、操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航天员穿着更为舒适便捷。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确实有1套舱外服在轨使用已超过20次。科研人员在3年15次的设计指标基础上实现了在轨延寿,是首套在轨开展寿命评估并延寿使用的舱外服,有效验证了舱外服健康监测评估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后续计划不再使用该套服装执行出舱任务,但还将对其关键材料、特征参数开展详细测试研究。后续,将择机随新研飞行器下行返回地球。

谢谢!

05

可以告诉我关于外籍航天员的进展以及该计划的目的吗?

感谢您的提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实施以来,一直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选拔外籍航天员到中国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积极促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交流,推动航天技术发展、造福全人类,我们欢迎世界同行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

今年2月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后,正式启动了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与中国航天员选拔一样,这项工作也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其中,初选工作正在巴基斯坦实施,复选和定选工作将在中国实施。目前已同步开展复选阶段准备工作,包括训练方案、教材教具、以及训练期间的生活保障等。按计划,定选完成后,将有两名巴基斯坦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起接受训练。根据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中期规划和合作进展,将择机安排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以载荷专家的身份执行短期飞行任务,飞行期间除了完成乘组的日常工作外,还将承担巴方科学实验等工作。

谢谢!

06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备受关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有具体的时间表吗?

感谢您对载人登月任务的关注。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飞行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主要工作,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已完成各次飞行任务载荷方案设计工作,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加速推进。

今年,我们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试车、系留点火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等,并已通过媒体进行了报道。后续还将组织完成揽月着陆器集成测试,梦舟载人飞船热试验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及技术验证飞行等试验。这里提前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明年任务标识征集中,除天舟十号货运飞船,神舟二十二号、二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外,还包含了梦舟一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标识,该型飞船主要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同时也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欢迎大家积极踊跃参加标识征集活动,神舟、天舟、梦舟期待把您的创意和梦想带上太空、带往月球!活动详情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官微和新闻媒体发布的征集公告。

至于具体的时间表,我们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应该说,后续还有不少新技术需要验证,产品研制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飞行试验安排衔接紧密,进度紧张,各项工作面临风险挑战。工程全线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科学统筹、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研制任务,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

07

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请发言人介绍一下载人航天工程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和规划?

感谢您的提问。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实施以来,我们在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载人月球车、月面遥感卫星等方面采用商业竞争模式,吸引了商业力量积极参与工程研制任务。截止目前,工程采用商业竞争模式已完成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载人月球车、月面遥感卫星的竞争择优,签订合同并启动了研制工作。可以说,商业航天参与工程任务规模比例较以往大幅增加,促进工程加速发展效果日益显著。

后续,工程还将在月面科学探测器平台、撞击坑探测器平台等科学载荷研制中采取商业竞争模式,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力量参与工程研制。

谢谢!

08

早前公布港澳航天员最早可能在2026年正式执行飞行任务,目前是否已经开始乘组磨合训练?他们目前训练情况和心理状况如何?进展是否顺利?可以介绍一下他们的训练和任务安排具体情况吗?

感谢您对航天员队伍的关心。两名港澳航天员入队后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航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体质、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基础训练,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技术相关训练,期间还完成了沙漠生存、发射场紧急撤离等难度较大的训练科目,任务技能稳步提高,基础体能、抗压能力等身心素质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体状态良好。后续将安排两名港澳航天员开展飞行任务强化训练,确保满足执行任务的各项要求。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精彩亮相。

谢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