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良厚:普通高中是人生成年最后一公里,不容错过!
普通高中是人生成年最后一公里,不容错过!
达良厚
前不久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无论是扩资源、提质量、强保障、优生态、促融通等五大任务,还是教育资源扩容、办学条件改善、课程教学提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数字化赋能以及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等六大行动,都高格直指一个目标:扭转县域高中塌陷危局,“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愿望”。(澎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683864)
这作为重振县域普高的策略应对,无疑正确、切实,应该能取得实效。但作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考量,我以为关键一点还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结束普高职高双轨运行格局。
因为自从普高职高分流以来,我们整体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学生和家长基本不愿分流,都只想读普高,是我们的条件和政策强行分流了。
强行分流下的普高似乎高人一等,而且日益向城市集中、向名校集中,县域普高不塌才怪呢。强行分流下的职高自然低人一等,成了初中生的无奈甚至被迫选择或者不选择,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不一直尴尬才怪呢,职高生的含金量更是不好开口评价了。
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构建享受所谓优质普高教育,而是构建享受公平的普高教育,准确说是普及的公平普高教育。因为优质普高教育没有标准,更没有尽头,而且随时变化着,我们只可适时达变、与时俱进。我们能做到做好的是普及和公平,是普高教育的合格底线。
而县域普高之所以塌陷的两个主要原因,都与这当务之急攸关。从县高学生人数日渐减少原因看,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基础绝对原因,向名校集中、向地市省城集中是根本相对原因。从县高高考升学率日渐降低原因看,考试天赋较高的学生都集中走了,县域高中既少了尖子生,又少了普通生,更少了尖子生领头的上进竞争气氛,能不降低升学率吗?
一旦普及普高,学生减少原因便自然消解,升学率低的原因也因为普高普及教育价值的主体追求也能轻易消解。因为高考升学率只是普高办得好坏的一个指标了。更主要的指标已由高考升学的唯一,变成了全面全程的合格;已由学生为多考一分而拼死拼命的疯狂,变成了全面发展的惬意、全程张扬的洒脱。更让整个高中阶段在人生成长成年的枢纽处、最后一公里处,远远超越了竞争残酷的惊喜或者落寞,平常又激情地把孩子推向成年的美丽憧憬。
这才是普通高中的最基础意义、最深层意义,更是普及普高的根本意义,也是人生不容错过普高教育的节点意义。
这无需深层理性的演绎理证,也无需数据堆砌的繁琐例证,只简单例举一下我过去的深切体验,就能生动证实这一点了。
我曾亲眼见证了高中毕业中师生与初中毕业中师生教初中的明显差别:人生成熟差别大,专业知识差别大,教学适应差别大,专业进阶差别大。至少初中毕业中师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更多心血才适应初中教育教学是肯定的。
至于高中作为人生成年最后一公里节点的枢纽作用更不用我细说了,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很多人也都切身体验过。
说真的,我作为长期从事初中教育的语文教师,深深地为那些错失人生成年最后一公里的纯真潇洒、理性深刻而遗憾、而痛惜:他们在基础知识体系化提升的关键时刻被迫去接受没准备也不乐意的职业教育,他们在初一一个学期后因为升普高无望而烦闷放弃了学习进取甚至人生进取的强大动力,他们在理性深切交友的关键时刻只能与一群被普高抛弃、被大人们抛弃的学差生朝夕相伴,他们在青春勃动、心态浮躁的危险时刻被迫跑进了社会大染缸……
真的好遗憾、好痛惜啊!我想大声疾呼,让我们的孩子最好上完专科教育,至少上完普高教育吧,这才是当下也是相当长时期内完整完善的基础学习人生。而只要实行“5222学制”“即小学5+初中2+高中2+专科2”学制,这一切都不是梦,是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真切现实、渴盼现实。
(2025年10月10-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