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年轻人,在虚拟世界偷偷造人?

500

年轻人的爱好千奇百怪。

有用白菜做成菜狗养的,有用芒果核做芒狗养的。

以及当下最流行的,造一个OC养的。

500

烧钱又上头的OC

OC是Original Character的缩写,就是原创角色的意思。

但在当下,OC的含义更聚焦。

是个人创作者独立构思、设计的角色,是为爱发电的行为,没有商业化色彩。

简单来说,在网络上看到OC,十有八九是指某人自己“生”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亲儿子亲闺女”角色。

这个角色一般是虚拟的,创作者会赋予他们性格、外貌特征等等,甚至会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专属故事。

500

OC圈的常见玩法就是“养OC”。

也就是通过绘画、文案的方式,将想象出来的角色进行初步呈现。

但这只是养的第一步,要补全角色,还需要更多的设定。

比如TA的身世是什么,出生在哪里,有没有那个国家的地图;TA的朋友家人是怎样的,有没有形象;TA自己的故事和成长线又是怎样的……

500

养OC就有点像养娃,不仅费心力,也费钱。

一张能精准传递OC神韵的高质量画稿,价格在上百到上千不等,而且热门画师的排单周期往往长达数天至数月。

500

每个画师还有自己的隐藏规则,你约稿之前还得做好功课。

500

而且OC是有成长线的,所以你得不断约稿,这样才能有新的故事延续。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麻烦的爱好却让一大批人疯狂上头。

小红书的话题浏览量接近百亿,QQ频道也聚集着大量OC人,热门小组几乎都与OC相关。

500

OC衍生出来的各种艺术创作也越来越多。

漫画、游戏、动画……CP同人展上还有专门的OC街道。

前段时间,OC还登上了上海静安大悦城的广告屏。

500

如果你要约画师画你的OC形象,得做好全面功课。

你要熟读OC圈禁忌,比如不可以直接复制他人OC的外貌、性格、故事等;不可以收藏别人的OC稿件;不要随便问单主画师是谁。

500

为什么总喜欢花钱养纸片人

对于他们来说,OC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这是他们自我的延伸。

他们把OC看成自己内心某个被压抑部分的外化。

比如,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循规蹈矩的人,他的OC可能是一个狂放不羁的流浪者;一个性格软弱的人,他的OC可能是一个杀伐果断的战士。

OC承载了那些在现实中无法表达、无法实现的自我。

它不是“另一个他/她”,而是“未被看见的我”。

花钱花精力去养OC,本质上也是在投资和滋养那个被现实压抑的、理想的自己。

这个过程是带有疗愈性质的。

500

更何况OC提供的是一个永不背叛的关系。

人类天生需要关系,但现实中的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OC就不一样,和它的关系是绝对安全的。

你可以与你的OC建立任何你想要的关系,你投入了真实的情感,但却拥有完全的掌控权。

这是一种零风险、高纯度的爱,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情感体验。

500

而且,养OC的情感链更完整,能让人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传统消费链条是“购买-拥有”,但养OC是“创造-互动-回馈”的闭环。

OC是你自己创造的,无中生有的过程就是定义自我的过程。

之后的互动,比如为它写剧情,想象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也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内心对话。

OC只是媒介,实际上,你是通过它与自己内心的不同侧面进行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与OC建立了牢固的、私密的情感联结。

500

而当你花钱请画师,得到一张精美的OC图,这个闭环就完成了。

你投入了创意(设定)、情感(期望)和金钱(委托),最终收获了一个可视化的、美好的情感实体(画作)。

这是你自己情感、想象力和审美的外化,所以你获得的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我有才华,有想象力。

这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远高于对财富的展示。

500

但反观传统消费,它的幸福感曲线是高起点、快速衰减的。。

传统消费行为满足的是个人的需求和欲望,满足感通常在于拥有的瞬间。

而且很多消费品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符号意义,这种价值依赖于他人眼光,是很不稳定的。

500

OC的骗局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钱赚。

养OC首先需要设定,但是有的人对自己的OC设定还不明确,所以就诞生了OC问卷这个神奇的东西。

这些问卷的适用场景不是指导OC人如何写作,而是将问题作为引线,挖掘出你在创作OC时,意识中存在得不够清晰的问题。

通常一份问卷售价不超过10元。

小红书一份定价5.2元的问卷,在3个月内卖了超9000份。

500

虽然单价是不贵,但你看了这些问题就会发现,这就是网上各种问题的整合版。

因为,在10年前的互联网,这类深度挖掘角色内核的问卷,都是免费的。

所以查重率高达90%。

你以为他们是为你答疑解惑的“菩萨”,实际上只是想从你口袋里刮一点油水。

500

约稿的水就更深了。

虽然画师们在平台上有明码标价,但画得好不好看,符不符合要求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

所以,就延伸出了无数无法用具体数字衡量的附加价值。

比如沟通次数、情绪价值、工作排期等等,都能对最终价格产生影响。

而且除了形象之外,你可能还需要故事篇章,需要立绘,甚至需要动画……

在真正开始约稿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把想象完整呈现。

500

为了开源节流,有一些人甚至想出了养小画师这种诡异投资。

所谓养小画师,就是出钱让自己看中的,有潜力但当前实力不足的小画师去报班上课,等小画师学成归来再让他给自己的OC设计形象。

但由于自己在小画师不成熟的时候介入的,因此约稿价格可以比较便宜。

从稿主角度说,养小画师成本可控,平均几百就能给他报上课,课后练习全是与自己的OC相关的稿子,有一定概率爆出“金色传说”。

相比于动辄上千的大大,这还是比较有性价比的,而且如果小画师成名了,自己的OC也会身价暴涨。

500

但除了这点,其他就全是赌了。

你要赌自己看人的眼光,要赌小画师的人品,以及他日后成名的可能性。

现在很多帖子都是稿主交完学费小画师直接跑路,而稿主的维权途径就是小红书挂人。

500

但即便如此,仍然吸引后来人前赴后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