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自哀,后人当鉴
韩国出现一个新词:尼特族((NEET,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写),即不就业、也不接受教育或培训者增加50%至42万人,占这个年龄层的5.2%,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百分比。在2023年,尼特族里多达38%拥有大学本科或更高的学位。据估计,尼特族带给国家经济损失近400亿美元。韩国出生率本来就低,韩国青年人数10年内减少了13%,15岁至29岁人口去年为815万人,使得韩国陷入焦虑。
一名受访者说,他放弃求职是因为看到招聘广告列出的职位要求,都是职场新人难以达到的。另一位则说:“我第一份工作很辛苦,要轮两班和穿防尘服。我想还不如留在家里休息,别花钱算了。”
人工智能是新的压力。在大企业,无就业增长已成为显著趋势。通过人工智能和数码化,企业无须增聘人手,即使要招人,也往往只录取有经验的求职者。
韩国政府上月为青年求职者创立了名为“第一步”的支援计划,包括建立一个无业青年数据库,欢迎青年登记加入。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数据库,与15%至20%的无业青年取得联系,为他们量身提供就业援助。例如,当局计划为无业青年设立一家虚拟公司,让他们假装工作三个月,从中学习职场沟通技巧和从事志愿工作。当局也会安排无业青年与相关专家交流,或让曾失去求职或受教育热忱的人分享他们重新振作的经历。
虚拟公司是个有趣的想法。一方面,这可以使得尼特族无门槛、无顾虑地”入职“和获得职场经验,另一方面,职场经验的重要成份是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虚拟公司或许能提供前者,但能提供后者吗?虚拟公司里的虚拟同事是另一个问题,是一大帮尼特族互啄,还是有经验的职场老手传帮带?
不管怎么说,韩国在焦虑中采取行动,值得中国观察和学习有用经验。
日韩是崛起路上的先行者,也更早进入尼特族、”平成废材“的挑战。中国也有”躺平族“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最终要靠中国自己解决,但日韩如果能在重振青年进取心方面找到路子,对中国有用。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