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买到自己捐出的衣服!你的爱心成就别人无本的生意……
前几天,小柴社区有个穿着志愿者衣服的女士,拿着扩音喇叭喊:上某某小程序把不穿的衣服捐出去,为社会做贡献,减少污染。
这让小柴万万没想到,旧衣回收这个行业,已经卷到这地步了,开始地毯式地推了!但小柴也好奇,如果是纯公益,这么庞大的地推成本,怎么来?
直到今天的一个热搜话题,小柴心中的答案也逐渐被解开了,这个话题是——“女子在直播间买到自己捐出去的衣服”。
看到这个话题,小柴简直是醍醐灌顶,你以为你捐衣服是被拿去做公益了,但万万没想到,你捐出去的爱心,竟然成了别人的无本生意。
事情大概是,来自四川的黄女士在逛直播间的时候,突然看到主播手里的一件白色蕾丝衣,非常的眼熟,当然不是因为有同款而眼熟。
而是直播间这件衣服和自己以前穿过的一件衣服,细节一样!据黄女士的说法,自己“一样”的一款衣服,当时网购收到货后,因袖子一颗水晶扣缺失,老板娘当时还给了优惠,另一颗纽扣则是至亲长辈发现袖子扣不上,在家随意找了颗普通纽扣缝上。
随后,这件衣服就托朋友捐赠给了贫困地区。但离谱的是,一模一样后补的纽扣的同款衣服,就明晃晃的出现在了直播间,为了确认这衣服是不是自己的,于是就花88.89元买了回来。
买回来发现,这件衣服,竟然就是自己捐出去的那一件。她表示:刺痛她的不是钱,是纽扣里藏的心意,和被辜负的善意。
因袖子一颗水晶扣缺失,老板娘当时还给了优惠,另一颗纽扣则是至亲长辈发现袖子扣不上,在家随意找了颗普通纽扣缝上。更让她奇怪的是,这件衣服怎么就从公益的路上走歪,走到了直播间。
而像这样的案例,绝不是个例,去年,还有媒体报道,浙江王女士在直播间刷到399元的"孤品羊绒大衣",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竟是十年前她捐给贫困山区的旧衣。
她表示:“因为这件衣服勾到了一个小洞,而且越洗越长我才放进了小区的旧衣回收箱。”
类似的还有:“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国外小哥做了一个实验。将自己的鞋里装了GPS然后捐出去。最后通过GPS定位到一个商店,最后小哥飞过去找到了自己捐出的鞋。 ”
当然,除了捐赠者发现自己捐出去的衣服神奇的出现在直播间,被挂出高价,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买到过有异味、污渍的衣服,有的还有拉链生锈、缝补痕迹,更有人打开包裹发现“有蟑螂跑出来”。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调查显示,每年超800万吨捐赠衣物被非法分拣,翻新后摇身变成"工厂尾货"。
而事实上,假借公益之名回收旧衣,再将捐出的旧衣倒卖牟利已经成为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据宁夏三级政协调研发现,大量直播间所谓的“尾货孤品”“品牌样衣”,实则是经分拣处理的二手旧衣,商家通过“论吨收、按件卖”的模式赚取高额差价。
央视新闻的调查还显示,在深夜的一些直播间里,主播歇斯底里的呐喊, “这件有没有人要?要的扣号。”成排的衣架上挂满衣物,甚至堆放在地上,这就是深夜的“孤品”直播间。
这类直播间通常标注着“孤品”“清仓”“工厂尾单”“9.9包邮”“默认微瑕”等字样。他们通过所谓公益捐赠收回这些衣服后,成堆的堆在仓库里,然后开始分拣、贴上几分钱一个批发来的吊牌,摇身一变就成了品牌尾货、孤品。
而他们的回收价格,大概从600元/吨(折合每件不到1元)、3000元/吨到20元一件的风衣、羊羔绒外套,应有尽有。
而这些低成本收回来的衣服,比如大衣,最高能卖到三四百,纯赚三百多,而那些一块钱成本收来的衣服,可以卖到三四十,如果是品牌货,卖上百也是常有的事,买一单,基本上全是利润,而且还是暴利。
有搞相关直播卖货的人员表示,一个月卖几十万不是问题。而这几十万,基本上都是利润。
而在直播间,卖掉一件这样的“孤品”只需要10秒钟,无论是利润还是销售规模,都大到惊人。用相关从业人员的话说,就是不愁卖,就愁货……
而据了解,大量街头“公益回收箱”由商业机构私设,无慈善资质,仅以慈善名义零成本收集衣物。民众误以为捐给山区,实则衣物被以0.5–2元/公斤低价收购。
随后,进入分拣环节,分拣厂将衣物分级,优质衣物遭截留翻新,A类(9成新以上),简单熨烫后贴“孤品尾货”标签,进入直播间售价翻10倍。=,甚至百倍;B类(普通)转卖非洲或国内批发市场;C类,也就是残次品。少量送往贫困地区。
然而,即使是价格翻十倍以上的所谓9成新衣服,翻新过程也是非常粗糙,缺乏规范消毒,消费者反映异味、毛发残留,甚至检出霉菌、大肠杆菌,而这样的直播间,一般都明确说明,发货概不退换,以至于消费者维权无门。
当然,这类事件的猖獗,则是对整个社会公益体系的信任的侵蚀,当捐赠衣物成为直播间商品,社会善意被反复透支。
在今天的这个热搜话题评论区,我们也明显的感受到了网友们的愤怒:“看来以后还是别捐衣服了”“太离谱了,捐赠的衣服居然到了商人手里”“你的善良,我的利润”……
也有人表示:当“捐衣助人”变成“捐衣养商”,只会催生更多爱心冷漠。唯有明确公益与商业界限,实现全流程溯源,才能守住善意的底线。
“那句放心吧,什么东西都到不了山区,含金量又涨了。看到自己亲手捐的衣服出现在直播间。谁的心里都不会好受。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是唯一一次。捐赠的本意是让衣物去到需要的人手里,而不是变成他人牟利的“货源”。”
何尝不是呢?你以为你的爱心,能温暖贫困地区的人,能给他们带去一点点喜悦,但万万没想到,你的爱心和善意,竟然成了一些人零成本创业、赚取巨大利润的筹码。
当这种事成为常态,这个世界的善意也会被透支殆尽……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