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到各大城市房价继续下跌的视频,发现抱怨最多的就是中产
一直以来,我都自诩是个社会观察家,喜欢抓住社会现象去深剖。
这两天刷到各大城市房价继续下跌的视频,发现抱怨最多的就是中产,说自己高位站岗,或者首付跌没了之类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中产财富的大头都在房子上面拴着。
而自己要靠出卖手艺+时间去赚钱,然后拿着大部分工资去还房贷。房价连续下跌几乎相当于白打工了,当然受刺激了。
但不管怎么说,财富缩水是件挺难受的事,我的读者中很多人也都是中产群体。
就想着结合自身经历和大家聊聊中产这个群体,以及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稳度过。
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能认真看完,并有所行动。
昨晚我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到场的无一例外都是以前的中产阶级。
这里强调下,我说的是以前。
因为在6年前的那次聚会,每个同学在一二线城市都有一套或几套房,家庭年收入在30万到200万之间,日子普遍过的滋润舒服。
而现在10个同学里面,除了两个维持住了现状,其余的大部分日子过的都不如从前,甚至有一个已经中年失业。
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和中产自身的阶级属性是有关的。
我说句直白的话,中产本质上是依靠出卖自己的技能、知识和时间来换取工资收入的,基本是没有掌握生产资料的。
这就决定了中产就像无根之木,混得好与坏完全取决于行业环境这个平台。
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整个社会能为中产提供大量的高薪岗位,中产阶级的位置才能保得住。
而一旦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再叠加行业发展瓶颈,中产的饭碗立马就会受到影响。
就比如2010-2020年,是我国中产大批量产生的阶段。
当时很多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量空间巨大,大家都一门心思地抢占市场,做大做强。
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上演了千团大战,阿里、京东、滴滴打车、抖音等纷纷入场。
这些大玩家一边忙着打架,一边玩命地招兵买马,讲故事分股权。
井喷的岗位,溢价的薪酬,让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实现了大踏步的提升。
手里攒下了第一桶金,又碰巧赶上楼市的高歌猛进,坐着电梯就成了一名中产。
给孩子上国际学校,让老婆全职在家,甚至还分担出精力去做股票基金等投资。
可谁也没想到,经济发展有周期,行业发展也有瓶颈。
这几年经济正在转型,少不了经历阵痛期,楼市接连降温,人口增长放缓,消费也变得保守。
一些行业也从蓝海变成了红海,遭遇发展瓶颈。
企业挣钱变难了,就会收紧过日子,少不了裁减人力降低成本。
那些年龄大的中产,因为过去给的钱太多,性价比不如20来岁的年轻人,自然就成了企业淘汰优化的选项,一旦被裁收入可能就被掐断了。
就算侥幸躲过了优化,随着年龄增大,心智和体力走下坡路是不可逆的,就像一把剑悬在头上,被裁的风险一直存在着。
更不容易的是,很多家庭还有长达二三十年的房贷要还。
要用现在的低收入去还高收入时期买房欠下的房贷,每月雷打不动的还钱。
还要为孩子上学,父母养老持续花钱投入。
除非你家底很厚,否则辛苦维系的生活,也可能因为收入下滑影响到,以后可能也很难再回到收入的巅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