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战略新布局助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从国考年龄放宽说开去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近日,202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的举措,与即将铺开的“十五五”规划宏伟蓝图相互映照,共同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才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彰显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决心。
10月中旬,国家公务员局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明确报考年龄限制放宽至38周岁,应届硕博毕业生可到43周岁以下。
这一政策调整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年龄限制框架,在人才引进机制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无独有偶,党的二十大四中全会即将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两项时政要闻共同指向中国发展新征程中的核心命题——人才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察势者明:国考年龄放宽传递的政策信号
国考年龄限制的调整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深思熟虑的制度创新。这一政策变化蕴含着多重深意:
一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适当调整公务员招录年龄限制,是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人才队伍的冲击。
二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的制度创新。 传统公务员招录年龄限制将大量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才排除在外。放宽年龄门槛,打破“唯年龄论”的惯性思维,打通了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与公共部门之间的人才流动通道,为治理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三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务实之举。 现代公共治理涉及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诸多专业领域。吸纳更多具备多元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的中年人才,有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升政府治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二、趋势者智:“十五五”规划蕴含的人才战略观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其规划编制体现了鲜明的人才战略导向: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从“一五”计划到“十五五”规划,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始终与时俱进,但其对人才的重视一以贯之。“十五五”规划建议必将进一步凸显人才资源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战略机遇中的核心地位。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激发人才活力。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更加注重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发展路径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注重民生福祉提升,优化人才服务。 “十五五”规划将继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价值导向要求人才工作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优化人才服务、完善人才保障,让人才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驭势者赢:人才战略与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国考年龄放宽与“十五五”规划看似分属不同范畴,实则共同构筑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深度契合:
政策导向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国考放宽年龄限制,正是为了广开进贤之路,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公共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制度创新契合人才成长规律。 不同年龄段人才各有优势:青年人才充满活力、学习能力强;中年人才经验丰富、技能成熟。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符合人才成长和开发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人才生态。
改革方向契合治理现代化需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吸纳更多具有多元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四、因地制宜:地方实践与顶层设计的良性互动
国家人才战略的宏观布局需要地方实践的细化和落实,近年来各地在人才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 广州近期公示的《广州市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2026—2030年)》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的目标,并注重“青年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体现了全龄友好、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
区域协同促进人才流动。 “广州孵化+清远制造”的产业共建模式,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为人才跨区域流动、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这种区域人才合作模式值得在“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开发。 各地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完善激励机制、优化服务保障,逐步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五、远景展望:构建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展望“十五五”,我国人才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和历史任务,需从多个维度持续发力:
固本强基,壮大人才队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不断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形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资源体系。
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开放包容,汇聚全球智慧。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全球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生态。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类人才扎根中华大地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国考年龄的适度放宽,看似微末之举,实则是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十五五”规划的宏阔蓝图,描绘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目标,更是各类人才竞相奔腾的壮丽画卷。
从科技创新最前沿到基层治理第一线,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唯有让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才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才能更加稳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当每一颗智慧的种子都能在适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当每一个创新的灵感都能在包容的环境中开花结果,中华大地必将迎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