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年纪一样,为何你比别人“忘得快”?

500

引言

开始阅读之前,请重复一遍这三个词:皮球、国旗、树木

好,记住这三个词。

这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的一道题,常用于考察被试对象的记忆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人虽然年龄接近,在这些题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我们知道,随着衰老,大脑中生成新神经元的区域会逐渐“减产”,因此很多研究都聚焦于“老年后还能不能生成新神经元”,却似乎忘记了什么——我们年轻时就生成的那批神经元,后来去哪了?它们还在发挥作用吗?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长寿的成年神经元(ABNs)并没有离开我们,而且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1]。

500

先来认识文中的研究对象,我们称为认知韧性鼠认知脆弱鼠。它们年龄相仿、生活环境一致,只是在经典的水迷宫实验中,分别是各自年龄段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一批:

认知韧性鼠:训练几天后就表现出很强的记忆水平,方向感强、记忆稳定。

认知脆弱鼠:多次学习训练还是记不住,表现起伏大。

500

图注:实验将3月龄的大鼠分别饲养不同时长,在8月龄(约为人类青壮年)、12月龄(中年)、18月龄(老年)时进行水迷宫实验,筛选出各组中的认知韧性鼠和认知脆弱鼠。图中注射的BrdU是用于标记ABN

你可能会想,是不是认知脆弱鼠的大脑里,早期生成的那些ABN已经枯竭了?或者由于衰老,已经不再工作了?我们接着看下去。

500

我变了,我没变

出人意料的是,ABN的数量在同一年龄段的认知脆弱鼠和认知韧性鼠之间非常接近,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且它们衰老的程度也很相近,这意味着认知脆弱鼠的大脑里,ABN并没有比其他鼠更老一点。

500

图注:BAN存活数量和衰老情况均未在认知韧性和脆弱鼠中出现显著差异

那么是不是因为衰老,它们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了呢?就像一棵主干还在,但光秃秃的树?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科学家对ABN的总树突长度、初级树突长度、节点数、末端数,又细分到高阶树突和低阶树突、树突的分支角度和路径长度等等,都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

500

图注:科学家对ABN形态的各项指标均进行了统计分析,都没有显现出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认知脆弱鼠的神经元,健康程度完全和认知韧性鼠的一样。

500

起承转线粒体

不过,神经元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作为处理信息的关键节点,接收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

谷氨酸能是神经元活动所必需的主要兴奋源,为了量化它输入到ABN的能力,科学家将接收谷氨酸能的树突棘中含量很高的PSD95作为指标[2],并细分到了不同的分子层。

500

图注:IML为内分子层,MML为中分子层,OML为外分子层。结果显示,在每个年龄段中,认知脆弱鼠IML接收谷氨酸能的水平都显著低于认知韧性鼠

差异终于被我们找到了:认知脆弱鼠接收信息的能力在IML发生了显著的退化。也就是说,在这里的神经元虽然存活,却纷纷与自己的信息来源“失联”。

为什么明明形态还是完整而健康的,却没法正常工作呢?为什么中层和外层可以正常工作,内层却不行呢?

突触的形成、维持和可塑性是极其耗能的过程,而这些能量绝大部分由线粒体提供[3],因此,线粒体的健康状态直接决定了突触的工作情况。于是科学家推测,这些PSD95的丢失很有可能与为它们负责的线粒体有关。

500

图注:认知脆弱鼠在老年时,都表现出了线粒体密度的显著缺陷

果然,认知脆弱鼠在年轻时就已经在IML显示出线粒体的缺陷,而且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向外蔓延,到老年时,所有分子层的线粒体都已无法正常供能了。

至此,“记忆堵塞事故”的起因经过结果均已明了:在认知脆弱鼠中,伴随着线粒体稳态的进行性破坏,ABN与上游的信息断联,逐渐被“边缘化”,导致了记忆能力的衰退。

500

不仅相信光

然而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没到:

认知脆弱鼠的神经元是因为没收到消息而无法工作,还是“已读不回”呢?换句话说,如果想办法确保它们能收到信息,它们还有正常工作的能力吗?

科学家为这批大鼠安装了一种“光控开关”:先注射一种特殊设计的病毒,里面包含一种被蓝光照射就会打开的离子通道,然后把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植入大鼠的大脑。

在进行水迷宫学习训练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远程打开蓝光,精准照射到“光控开关”上,就像在那些ABN睡懒觉的时候刷地拉开窗帘。

500

图注:纵坐标为大鼠回想起“答案”的时间,时间越短表明记忆力更好,认知脆弱鼠在光刺激后记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恢复

结果没有让我们失望,光刺激显著恢复了认知脆弱鼠的记忆力,甚至几乎和认知韧性鼠达到了接近的水平。而对于本就不错的认知韧性鼠,光刺激也能进一步提升它们的记忆力。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即便是在认知脆弱的年老大脑中,ABN的功能仍然是完整的。这种光刺激的方法直接绕开了那些受损的信息输入途径,自己另开了一条线路,信息果真畅通无阻。所以我们看到这些ABN仍然性能优良,只是之前有点接触不良,只要顺利通上电就能恢复运行。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伴随衰老而来的认知衰退也许很大程度上是“连接性”的问题,而不止是难以抵抗的“退行性”问题。这为我们看待认知衰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视角。

500

而且也很实用:对抗认知衰退,只要让ABN别因为收不到信息而“睡过去”。所以我们可以想方设法、持续不断地为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提供高质量、有挑战性的激活信号

🌟保持身体活跃:保持跑步的习惯可以维持ABN的存活率和连接水平[4],有氧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维持神经元的健康。

🌟认知挑战:学习新语言、新乐器、新技能,下棋,深度阅读,为了做到这些事,大脑需要全面调动思考、记忆的能力,不断储存和提取新的信息,可以避免更多的ABN因为闲置而开始“摸鱼”。

🌟丰富感官:与人交流、去旅行、听音乐会、品尝新食物,这项活动能够提供多种新奇的感官刺激,激发大脑不断形成新的记忆联结。

🌟……

一句话:把大脑当肌肉,越用越连,越闲越断。

500

最后还有一件事——还记得开头的三个词是什么吗?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

参考文献

[1]Blin, N., Charrier, V., Farrugia, F., Palhol, J., Presset, A., Cartier, E., Oliet, S., Pacary, E., Koehl, M., Lie, D. C., Nuria Masachs, & Djoher Nora Abrous. (2025). Long-lived adult-born hippocampal neurons promote successful cognitive aging. Molecular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5-03286-5

[2]Chen, X., Vinade, L., Leapman, R. D., Petersen, J. D., Nakagawa, T., Phillips, T. M., Sheng, M., & Reese, T. S. (2005). Mass of the postsynaptic density and enumeration of three key molecul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32), 11551–11556. https://doi.org/10.1073/pnas.0505359102

[3]Comyn, T., Preat, T., Pavlowsky, A., & Plaçais, P.-Y. (2024). Mitochondrial plasticity: An emergent concept in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memory.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203, 106740. https://doi.org/10.1016/j.nbd.2024.106740

[4]Vivar, C., Peterson, B., Pinto, A., Janke, E., & van Praag, H. (2023). Running throughout Middle-Age Keeps Old Adult-Born Neurons Wired. Eneuro, 10(5), ENEURO.0084-23.2023. https://doi.org/10.1523/eneuro.0084-23.2023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