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着北的壮族人

转自公众号“老逼格”。

会讲壮话的人都知道,壮语词汇大量地“借汉”。

什么叫做借汉?

壮语和汉语一样,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两种不同的语言,发音当然是不一样的。比如“上、下、左、右”,汉语发音:shang、xia、zuo、you,壮语发音是:gen、la、sui、gua。显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古代,每个民族文明发展的进度不一样。在东亚大陆,我们伟大祖国的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很早就进入了较高的文明阶段。

先进文明必然会引领和带动周边其他部族的进步。在东亚,中原文明的辐射力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赘述。

500

网络图片

壮族人的祖先,我们现在称为百越民族,自古以来,就从中原民族那里学习模仿、汲取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随着交流,从汉语涌入壮语世界的新词汇,原本在壮语中是没有的,怎么翻译呢?

这种情形,在汉语中也遇到。很多的西方新名词,在进入汉语世界时也需要翻译,无非三种办法:一是意译,二是音译,三是直接借用。举个栗子:

激光是西方发明的东西。英文全称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思是“通过受激过程而扩大辐射产生的光”。由于太长,取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一个新词laser。

把laser这个词翻译成中文,一种是意译,翻译成激光。一种是音译,翻译成镭射。这个大家都知道。后来产生了一种激光唱片,叫做CD,这个名词中国人干脆不翻译了,就叫做CD碟。后来又产生了VCD、DVD等等,我们都不翻译了,直接读英文。

这种直接借用外语的现象,随着全球化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了。我们加入WTO,看MBA,背LV包包……你要不会两句,就有点out,太low了。这或许可以叫做汉语借英。好不好这里不讨论,反正是有这个现象不假。

拿汉语来举例说了一通,是为了让不会说壮语的朋友,能够理解壮语中的借汉。

没错,壮族人遇到从汉语里过来的新词时,大多根本就不翻译,直接用。

比如微波炉这个词,古代壮语里是没有的。壮族人对这个名词不做翻译,直接把汉语发音搬进壮语中。直白来说,就是在壮语中说汉话。壮族人把这种现象,形象地叫做土夹汉。

这种借汉现象从何时开始,这个本人没考证,但是估计早就有的了。因为自从秦始皇南征以后,中原文化就涌入了岭南这个百越民族的大本营。我想应该从那时就开始了吧。

古代没有民族划分的概念,在中原统治者的眼里,“没开化”的原住民不分种族,统统叫做土人。随着中原文化的逐渐渗透,土人逐渐地接受官府管理,缴纳税赋,基本上也能够听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后来,一些先富起来的土人,把子女送去读四书五经。有天分的长大后还能考个功名,混个一官半职,进入主流社会,也就不再有人说他是土人了。

因为没有民族划分的概念,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去考科举,倒是一视同仁的,既没有民族歧视,也没有照顾加分。更不会张榜公布时候,在名字后面加个括号(壮族)。

这种情况下,百越民族很早就接受了汉文化。并且还曾经模仿汉字的造字法,创造了一种古壮字。不过古壮字到今天已经基本失传,据专家说有种种原因。不过,老逼格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壮族人直接用汉字就很方便,觉得没必要另起炉灶搞什么壮字。

500

网络图片

在广西,随便你到任何一个壮族村寨,从家里的对联、中堂、神台,到户外的庙堂、墓碑、牌坊等等,不管是古迹还是现状,一律都是使用汉字。除了说话语音不同,看上去和中原地区任何一个农村几乎是一样的。壮族人之间,签订合同也好,来往书信也好,也都是使用汉字。

这就是壮族古而有之,今之更甚的借汉现象。

铺垫说了一大堆,却不是主题。本文的主题是,我在壮话借汉现象里,发现个有趣的事,想摆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个特别好玩的发现:古代壮族人似乎没有东南西北的概念。

何出此言?

一般来说,壮话借汉,是在壮语中原本没有这个词的时候,才会借。比如水、火,这种词汇原本壮话就有,就不会借汉。

按理说,东南西北这些方位词,在壮语中应该自古就有。但是,我在很多壮族地区,听到的东南西北都是借汉的发音。

既然借汉,就说明原本没有这些词。难道,我们壮族的祖先,一直没有给四方起个专有名词吗?

这个疑问,到我接触越南语的时候,又被扯了出来。

越南语和壮语一样,存在大量的借汉现象。他们说东南西北,也是汉语(粤语)的发音。既然借汉,也说明越南语原本没有这个词汇。

500

两种语言都是这样,这也许要从地理环境方面找答案了。以下是笔者的分析,浅见而已,欢迎评论区里见。

对于广西人来说,桂林已经是北方了,黄河简直像是北冰洋那么远。在黄河流域,太阳一年四季都处于南方。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基本不变,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在这里,南北的概念很明显。

而北回归线横贯广西。在夏天,南宁的建筑物甚至还有北晒的时段。因此广西这里的南北阴阳的观念,的确没有北方那么强。

除了日照的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地貌。岭南多山。由于有很多山,古代壮族人可以借助山丘来定方向。而中原是大平原。在大平原上,固定的参照物很少,古人四顾茫茫,就必须依靠太阳月亮星辰来定方位。

虽然研究日月星辰很高级,但是从实用性来说,以山丘来定方位,要比用日月星辰更简单,也更准确。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年四季并不同。所以在壮族祖先看来,说去狗头岭方向打猎,比说去太阳升起的方向要准确得多。

从前没有GPS的时候,在外地问路。北方人常说:往东走然后往北走。而南方人会说:往前走然后左拐。

这是不是百越民族遗留下来的习惯呢?不得而知。反正,我这个壮族人,听到北京人这样东南西北地指路,就会一脸懵逼:呃,劳驾,哪边是北?

500

网络图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