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会回来吗
特朗普常出惊人之语,在特朗普1.0的时候要美国海军放弃航母电弹,回到蒸弹,现在有意要美国海军重拾战列舰。他还挺认真,特意指出要厚厚的装甲钢板和大口径舰炮,因为那才好看。
特朗普是美军最高司令,但美国海军不会因为他发话了,就重拾战列舰,关键还是要看战列舰在现代条件下有什么用。
战列舰是火炮时代最强大的战舰,船坚炮利是刚需。大家的舰炮水平都差不太多,加上海平线的视力探测限制,只有靠坚固装甲接住对方的轰击,才有可能用自己的轰击把对方砸开花。
航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海战。舰载机可以飞到远远超过海平线的远方,舰载机投放的炸弹也比任何舰炮的炮弹威力更大,命中精度还不受离本舰距离的影响,只受投弹机本身的影响。新加坡海战决定性地锁定了战列舰在航母时代的没落,“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最后一代战列舰。反舰导弹在功能上相当于无人驾驶的自带炸弹的单程舰载机,其威力使得战后战舰继续追求装甲失去意义。
战后,“衣阿华”级断断续续用了很久,最后的出战是在海湾战争时代。406毫米舰炮的威力依然震撼,半吨重的炮弹砸上来,不震撼也不行。不过半吨重的炸弹对飞机来说家常便饭,一吨、两吨都可以端上来,只要有这个需要。美国在伊朗投下的GBU-57“炸弹之母”重达13.6吨,这是任何舰炮都不敢梦想的。
在装甲方面,“衣阿华”级的装甲对大部分现代反舰导弹免疫,法国“飞鱼”、美国“鱼叉”都无可奈何,但苏联的重型反舰导弹是专砸航母的,“衣阿华”级同样挡不住。事实上,老式的“冥河”反舰导弹都够“衣阿华”级一呛,原装“衣阿华”级和406毫米舰炮对“黄蜂”级导弹艇和“冥河”式反舰导弹真要打一仗,还不好说谁胜谁败。
当然,时代不用了,21世纪战列舰不一定要拘泥于二战时代的舰炮和装甲概念,可以用新概念发射装置发射重磅弹药,各种主动防御更是装甲的有力补充,问题是为什么。
大口径通用垂发可以用于发射重型弹药。在这方面,美国的VPM已经成为标杆。这是从“俄亥俄”级改装中发展过来的。“俄亥俄”级原来用于发射“三叉戟D5”潜射洲际导弹,由于美苏军控条约,最初四艘艇龄尚短,但必须退出核导弹发射,于是改装成巡航导弹潜艇。原来的大桶发射管周边填入众多的“战斧”发射管,中心正好成为炙热燃气的排放通道。
在“弗吉尼亚”级的研发过程中,这个本来“因地制宜”的改装概念被固化成“弗吉尼亚载荷模块”(VPM),用于Block V之后的升级改装,使得本来只有12个垂发管的“弗吉尼亚”级在插入VPM后,达到40个垂发管。不能完全补上“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退役的空缺,但毕竟“人多势众”,还有分散部署的灵活性。
VPM还可以在大桶内灵活布置不同的导弹,比如“战斧”巡航导弹换成高超音速导弹,也可以用作水雷和潜航器的搭载和释放空间,甚至用于特种部队的投送。在VPM之后,相关概念用于驱逐舰,下一代美国驱逐舰基本确定采用DPM,这是驱逐舰版的VPM。
换句话说,采用大桶垂发的DPM的下一代驱逐舰可以发射超重型弹药,只是弹药不用炮管发射,而是用火箭发动机推进。这是21世纪战列舰的舰炮。轨道炮、电化学炮是另一种可能性,不过技术困难似乎不容易克服。
在装甲方面,采用舰空导弹、近防炮的舰艇主动防御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激光防御正在作为新军加入。被动装甲的防御永远落后于甲弹对抗,硕大的军舰上处处布置厚重装甲的代价更是不可接受的,有选择地加强装甲则永远是可能的,但也必须有针对性,比如主要针对非常规武装的轻型反舰导弹、无人机之类。用装甲硬接重型反舰导弹则是没有出路的。
用钢而不是铝造舰,这不是问题。马岛海战后,没人再用铝建造大舰了。
所以,特朗普想要的21世纪战列舰已经在实现的路上,在美国海军,这就是DDG(X)。他不需要多嘴,只需要打钱。
但从“特朗普美学”出发的二战概念战列舰,那是彻底淡出历史,不可能重现了。特朗普或许还想恢复中世纪的城堡,那看着也很威武,还拉动房地产呢。那也永远淡出了,不可能再有21世纪城堡了,除非作为主题公园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