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银行“砍”直销业务!邮储银行合并邮惠万家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近日,邮储银行一则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的公告,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再添注脚。这场整合不仅标志着国内首家聚焦“三农”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正式退场,更折射出行业从“分散试验”向“集约融合”的战略转向。
回溯2022年初,邮惠万家银行带着50亿元注册资本、“服务乡村振兴”的明确定位亮相,曾被寄予打造“数字普惠试验田”的厚望。其推出的“中化农资贷”“经销贷”等产品,通过受托支付、产业链定制等模式,试图破解农业生产资金专款专用难题;理财超市、“惠商贸”等服务,也一度在县域市场积累超2000万注册用户,覆盖7省市近10万小微商户。
然而,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逐渐显现。财务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邮惠万家银行净亏损从1.62亿元扩大至4.1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8.4亿元。即便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达120.05亿元,仍难抵持续亏损压力。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自身数字化能力快速迭代,手机银行已成为核心服务渠道,线上业务架构日益成熟,独立运营的直销银行逐渐显现资源重叠与成本压力。
此次整合的逻辑清晰可见:一方面,将邮惠万家银行的线上运营经验、近五成硕士学历的科技人才队伍纳入集团体系,可直接补强邮储银行在场景金融、县域服务等领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销独立法人资格后,管理链条缩短,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将资源集中投向更具互补性的业务板块。据邮储银行披露,整合后承接的存量业务规模较小,且到期后不再续作,对整体财务状况影响有限,更像是一次“轻装上阵”的战略调整。
邮惠万家银行的退场并非个例。早在其开业后一个月,同期获批筹建的招商拓扑银行便终止筹备;近年来,已有超20家银行关停或整合旗下直销银行业务。这一趋势背后,是独立直销银行模式面临的共性挑战:在手机银行功能不断完善、场景覆盖持续拓宽的当下,直销银行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获客成本高企,难以满足用户对“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求,独立存在的价值被逐渐稀释。
对于行业而言,这场整合更具风向标意义。从早期多家银行布局独立数字金融子公司,到如今头部机构纷纷选择“一体化运营”,银行业数字化已告别“多点开花”的探索阶段,进入“精耕细作”的深水区。正如邮储银行通过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大数据赋能主动授信等举措所展现的,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将不再是“另起炉灶”的分散创新,而是集团层面资源整合、技术协同与业务深耕的综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邮惠万家银行探索期间积累的“三农”服务经验、小微场景运营模式,并未随着法人资格注销而消失。这些实践成果融入邮储银行现有体系后,有望与后者遍布城乡的物理网点形成协同,为乡村振兴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提供新的可能性。而这场整合的效果,也将成为后续银行业判断数字化转型路径的重要参考,推动行业在成本控制与创新突破间寻找更优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