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席卷致人伤亡,堰塞湖溢堤淹没乡镇,民进党当局推责被批

凤凰网

2025年09月25日 06:58:00 来自北京

台风“桦加沙”袭击台湾,导致强降雨,花莲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溢堤,大水冲进光复乡等村镇,造成十多人死亡,上百人失联。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对不幸遇难的台湾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表达慰问,并希望受灾民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居民爬到楼顶避难

据岛内灾害应变中心统计,截至24日下午4时,“桦加沙”已酿成17人死亡、32人受伤、17人失联,以花莲光复乡灾情最为严重。死者大多是住在一楼年纪较大的长者。另外,截至24日上午11时,岛内农业产物及民间设施估计损失为2.47亿元新台币,农田被淹没300公顷。

台湾《中国时报》24日称,强烈台风“桦加沙”虽未直扑花莲,但外围气流带来暴雨,造成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午后溢堤。下午4时50分,出现第二波洪水,溢堤后堰塞湖水位显示骤降13米,约27万立方米的泥水往下游冲,马太鞍溪桥被冲断,大水从堤防缺口漫延,一路沿花莲溪向北奔腾30余公里冲往出海口,瞬间造成光复乡大洪水,水深约一层楼高,居民纷纷爬上屋顶逃难。乡长林清水无奈地说,“惨到不知如何形容”。

灾民在网络上上传了许多现场画面,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震撼全台。有网民在脸书上传的视频显示,一名穿雨衣的女性紧紧抱住路旁的水泥电线杆,在水深及胸的湍急洪水中挣扎。这名网民焦急地发文求救,“有在光复市场附近的人,可以帮忙救救我妈妈吗?已经报警,但是水还在涨”。台媒称,花莲全县停班停课,20多人跑向乡立图书馆避难,但馆舍未开放且铁门紧锁,所有人只能站在门口台阶等待救援,眼见洪水水位越来越高,有人勇敢地跳入深度及腰的泥水里,最后被迫拿着物品打破图书馆侧门玻璃,众人才手牵手进入馆内避难。在光复乡住了60多年的乡民直言,“史上未见这种情形”。还有人说,“这是光复乡60多年来首见的灾难”。

全球高风险区之一

台湾中时新闻网24日称,灾害发生后,“堰塞湖”一词在网络上引发超过7.5万人热议。脸书上名为“翻转地理教室”的科普主页称,堰塞湖是因山崩、落石或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台湾因地势陡峭、地质破碎,加上地震与台风频繁,使其堰塞湖成因以崩塌及泥石流造成河道淤塞为主,使台湾成为全球堰塞湖中高风险区之一。该主页称,岛内历史上著名的案例包括花莲鲤鱼潭、1999年“9·21地震”形成的九份二山堰塞湖及水样森林,以及规模庞大的草岭潭。草岭潭在1862年至2025年间至少5度形成,其中“9·21地震”后的规模堪比石门水库,直到2004年才因台风豪雨溃决而消失。

据台湾“中央社”24日报道,台“农村发展及水土保持署”当天上午发布泥石流潜势溪流警戒,包括128条红色警戒及119条黄色警戒,全部集中在花莲、台东与屏东。登山专业人士蔡日兴分析称,花莲溪水势湍急,堰塞湖本就容易溢流,加上花东纵谷地形复杂,人为改道或建设更易引发灾害。

7月“薇帕”台风带来暴雨,造成马太鞍溪上游林地大规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面积约110公顷,满水量约9100万吨,相当于3.64万个标准游泳池。台湾联合新闻网24日称,伤亡数字恐会进一步增加。

救灾变“政治谋利”

花莲的灾情牵动全岛。“台中与花莲站在一起”,台中市长卢秀燕24日表示,已要求台中市消防局完成整装待命,配合调度随时投入救援。桃园市长张善政下令建立专责窗口,“家人有难,桃园永远是支撑;风雨再大,我们都会陪花莲走过”。

岛内不少人质疑,如此重大伤亡,为何事前不能先做预防处理?来自花莲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傅崐萁称,“立法院”8月中旬协商600亿元新台币的“丹娜丝台风重建特别条例案”时,国民党就提出附带决议,要求将花莲堰塞湖工程纳入该特别条例,由“行政院”督导相关“部会”及花莲县政府研究对策。台“农业部长”陈骏季当时承诺一定努力处理,但经评估认为“花莲堰塞湖没有立即溃堤的危险”。台湾中时新闻网还提及,9月21日,台大防灾团队评估认为,溃坝溢淹影响范围将比先前预估的更严重。

傅崐萁批评说,主管机关若当时积极处理,或许能降低今日灾害的程度。他认为“行政院”与“农业部”都应正视责任,并检讨防灾决策过程。民众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黄国昌24日称,全体民众都为花莲灾情感到难过,没想到民进党却持续造谣,该党“立委”吴思瑶宣称花莲县长徐榛蔚目前人在岛外,“人家在救灾你在造谣,目的仅是要为民进党谋取政治利益”。

24日,台“行政院长”卓荣泰前往花莲勘灾,批评撤离计划有瑕疵。傅崐萁反驳说,现在已经有10多人罹难,更有100多名民众下落不明,这些人都是因为相信当局所说没有立即性危险。他称,花莲配合当局单位调度搜救,没日没夜救灾,却还要承受网军恶意攻击,呼吁赖清德、卓荣泰和绿营停止这种没人性行为。

联合新闻网24日称,赖清德几天前才刚开了一场有关“全社会防卫韧性”的论坛,而如今的死亡数字,就是给赖清德引以为傲的所谓“防卫韧性”一记响亮的耳光。台湾民众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当局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究竟在哪,唯一知道的就是民进党当局推诿卸责的功力“无与伦比”。灾情曝光后,“立委”吴思瑶第一时间刻意引导风向,质疑花莲县长徐榛蔚不在岛内,绿媒也开动宣传油印机。平常防灾看不到人影,灾后马上就有所谓的“知情人士”说“堰塞湖形成后,当局立刻召开跨部会小组并分工……花莲县政府却仅派没有事权或决定权的人员来参加,且在会议中一问三不知”。文章称,民进党此举无非就是极力塑造在野党执政的地方政府失职失责的印象,而目的则在掩盖当局束手无策的窘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