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政法虎”38岁当上县长

问道者 | 杜一用
已经在2020年退休的福州政法系统大管家高明最近出事了。这个曾经主政过闽侯和连江的平潭人,在巡视组受理信访截止前一天被查。

一直到退休,高明的仕途称得上顺风顺水。他1960年出生,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整个职业生涯几乎就没有离开过福州。他35岁担任罗源县副县长,开始成为地方的一名领导干部。38岁担任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成为正处级干部,隔年升任管委会主任兼马尾区副区长。不难看出,当时的高明,在福州干部体系中属于年轻有为的。
事实上,走上领导岗位的高明很快锋芒毕露。2005年改任闽侯县副县长、代县长,这是高明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久后去代转正,担任闽侯县长,首次主政地方。高明担任县长时,闽侯的GDP只有90亿元,2010年调往连江担任县委书记时,GDP增加到了239亿元。

高明在连江的三年,经济总量同样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010年GDP 189亿,2013年增加到303亿元,增速同样可观。地方经济的增长当然不是一个人之功,但过往的工作成绩表明,高明还是有相当工作能力的。这也为他接下来进一步升迁奠定了基础。

在地方主政八年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后,2013年高明调往福建省总工会担任副主席。这应该只是过渡,两年后,高明改任福州市副市长,隔年又升任福州市政法委书记,成为福州政法系统的大管家,个人职业生涯达到了巅峰。
2020年2月,高明从福州政法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到点平稳退休,可以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高明的职业生涯无疑相当完美。

估计外界都没有想到,这个福州政法系统的大管家会在退休五年后被查。9月22日,福建纪监部门官宣高明严重违纪违法。不过,高明在职业生涯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外界都只能是猜测。
官员被查普遍因为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又大多与权力滥用有关。高明曾在闽侯担任过五年县长,在连江担任过三年县委书记,这些岗位往往涉及土地开发、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等重大经济决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就可能构成严重违纪违法。

高明的职业生涯最后一站是福州政法系统的大管家,这个岗位负责协调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的工作,权力集中,容易受到围猎。高明利用职务便利干预司法案件、为不法活动提供保护、在政法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或采购中牟利都是可能存在的。
高明从基层一步步走到副厅级岗位,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贯穿了较长时段。问题的暴露往往具有滞后性,特别是当相关人员调离原岗位甚至退休后,一些过往的问题线索才会逐渐浮出水面,或者因为其他关联案件的调查而被牵出。

高明的被查或许与巡视组的工作效率还高度关联。今年7月第四巡视组进驻福建,并公布了受理信访的截止日期是9月23日,高明被查的时间恰好在截止日前一天。
高明的被查证明,无论职位多高、贡献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最终都难逃惩处。高明的例子也再一次证明,退休不等于安全着陆,反腐无禁区,追责无时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