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准恋爱是保守、封建、悲哀吗?

500

爱情的甜蜜和学习的艰难为孩子们做出了选择

早起在观察者上浏览,看到多个讨论高中生恋爱帖子,其中《我们年轻时不敢谈恋爱,都25年了,高中生还是不敢谈恋爱,真是悲哀》的观点最离奇。

以这些议论为由头,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从1991年离开大学讲台到高中教书,至2016年退休,我在高中整整做了24年班主任,在这方面我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

写这类帖子的应该很多是家长吧?我想问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们费劲巴脑地把孩子送入高中,目的是什么?

应该是高考吧?那孩子参加高考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考个好点的学校。好让他(她)们今后在就业方面有点优势。

问题简单了,我不否认个别学生能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但以我的经历看,绝大部分学生一旦恋爱是一定会影响学习的,因为这些孩子摆不正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的越界行为,会影响他(她)们的终生。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吧。

一个女孩是学习委员,她不仅长得好而且成绩也好。但可惜的是,在高二上学期,刚刚16岁的她恋爱了。

我亲眼看到在上课时间她和那个男孩走进了学校渔塘边放工具的小屋。

我当然得联系她的父母,可怜她父亲千里迢迢从打工地来到学校,我把我了解的情况和她父亲做了说明,让她父亲和她好好谈谈。

她父亲和她谈了两个多小时后和我说,他要把孩子带走。经请示学校,我同意了她父亲的要求。这孩子就这样离开了学校。

可以肯定,这孩子如果不是恋爱,她是一定能考个好大学的。但这一切却因恋爱结束了。

可能有些家长会猜想,这是我做的激烈处理。

你们错了,我没有做处理,没有下结论,更没有在她的档案里留下痕迹。我把她父亲找来是希望她父亲能劝她回头,不想她父亲最后把她带走了。

这位朋友在帖子里说“怎么学校只考虑升学率”。我想提醒家长们,升学率的确是学校考虑的重点,尤其是重点高中更是如此。但升学率不是学校唯一考虑的问题,学生的行为品质也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班主任。

以我的理解,行为品质与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到我退休时为止,我没见过学习成绩与行为品质相去甚远的学生。

像这位家长认为的,今时今日,学校和老师还把高中生恋爱当成洪水猛兽是保守,是封建。这位家长说的是“悲哀”。

还真不是,学校和老师这样做是有科学依据的。家长们可以自己到网上搜搜就知道了。

发展心理学认为,高中阶段正值青少年认知能力与情绪调控系统发育的关键窗口期,前额叶皮质尚未完全髓鞘化,导致决策机制容易受到荷尔蒙波动的影响。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说的很形象:"青春期大脑就像一辆引擎全开却刹车失灵的跑车",多巴胺驱动下的情感冲动往往压倒理性判断, 容易使学生做出出界行为。

教育心理学认为,恋爱产生的情绪扰动会形成注意力的"隧道效应"。美国教育协会(NAE)2021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恋爱中的高中生日均有效学习时间减少37%,其记忆编码效率下降幅度相当于睡眠剥夺带来的认知损伤。

社会心理学认为,高中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过早建立亲密关系的青少年,其身份探索的广度会缩减42%,容易陷入心理学家马西亚所警示的"早闭型认同"陷阱——即通过他人定义自我,而非通过多元探索形成独立人格。

社会情感学认为,高中时期的同伴关系应该保持适当的"心理弹性空间"。哈佛教育学院追踪数据显示,保持群体社交的学生比专注恋爱关系者,在冲突解决、共情能力等社会技能指标上高出29个百分点。

以家长们自身的高中经历也应该可以理解这些科学结论吧。

最后给家长们提点建议: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之间保持正常交流渠道、关系融恰,见面都能说自己最真实的意见和想法,这是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也是学生成长最理想的关系。

抱怨,尤其是非理性的抱怨,徒增隔阂,不解决任何问题。

提醒家长们,早恋对女生损害尤其大!

500

影视剧中的高中之爱不是现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