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兵:城市“菜叶族”,是“荡秋千”,还是“楼塌”了?

作者:金仲兵

500

曾几何时,一股“捡菜叶”风潮悄然兴起。在各地菜市场的废弃菜或垃圾旁,捡菜者不乏少数开车来回的年轻中产白领的身影,称为“打野”。

有河南的朋友说:“郑州菜市场晚上多了很多年轻人在捡菜叶,众邦市场天天晚上的年轻人更多。”其它如著名的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等等,完全可以用全国普及言之。

《济南日报》报道说:随着参与人数增加,也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规则:不贪多,只取所需,不干扰市场正常运营,为真正需要的人留一份余地。“如果不是特别困难,最好不要一扫而光。”

一位博主提醒,“毕竟还有真正指望这点‘市场余粮’过日子的人。”

这话让人听得鼻子酸酸的:都这样寒酸了,还这样有气节,绝对配得上“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士大夫精神。所以转念一想,中产入圈,无疑给捡漏拾荒族吹来一缕清风,提升了菜市场粗老大的整体文化水平,多了几许道德人文修养。

500

《极光新闻》评论则让人振奋不已:“年轻人现在流行下班后去捡菜,0成本生存是在用5%的付出换取200%的快乐!”

以此推演,这显然是老年中产们不满足于多年前在QQ线上虚拟“种菜”,在线下到处寻新鲜刺激的另一种时尚流行风。往高级了说,很有些朱元璋登基后专门点“珍珠翡翠白玉汤”,以此居安思危和忆苦思甜的大家风范。再行拔高到思+政高度,就是“发扬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主动过“苦日子”的先进典范。

“捡菜叶自由”的说法,确实给足了“菜叶族”终于艰难屈尊下来的面子,但是,这很难说服世人——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段,想起这些“老古董”来了呢?

500

既蔚然成风,则是为现象,其爆发“风口”,大体与近年消费降级吻合。如此,很难不联想到当下“三大债务”(政府债、企业债、家庭债)之家庭项下,致中产普遍降级这一现实。

包括年轻中产在内,为节省生活成本而与大爷大妈为武,快速跨入“零元购”和“大葱也是营养品”行列,不再令人意外。在隆隆前行中迷失方向的时代机器裹挟下,个体生命如蝼蚁,盛衰皆有可能。

若言意外,则是牛马现形之快如白马过隙,其凄惨之状不忍直视,正如“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500

吃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却不是最高目标。在马斯洛的生存理论层级中,温饱最低,但仍高于生存。以生存权来昭示“活着”,是忘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国人偶逢盛世,政通人和也不过短暂温饱,仍生死犹关,故心中“死亡”之弦从未松动,且世代遗因相传。

穷怕了,方好死不如赖活着,方民以食为天,方在舌尖上追求正义和真理。

可悲的是:当别人在上吊,有人还以为他在荡秋千!

人类得益于科技进步、工业化生产和商贸交流,包括食品在内的物质总能实现“极大丰富”,甚至像马祖说的“生产过剩”,根本不用“统购统销,按需分配”,更没必要饥饿管理。所以,管理者越无所作为,越积济世之恩德。

二〇二五年九月十八日星期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