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教材出了大问题的,这次修改做得好

500

【本文由“特离谱必败”推荐,来自《“使用新教材后,列式只能写成8X3,写反的话就算错”》评论区,标题为特离谱必败添加】

3×8和8×3,虽然结果数值一样,但在数学中,两者是不一样的,其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学数学,就是要从小学习严谨的概念,学习严格的数学表达规则。3*8和8*3不一样,数学打基础时就应该明确区分,交换律只是证明结果相等,不能认为表达式就可以互换。前些年的教材出了大问题的,如果现在修改了,那这修改做得好!

3×8=24,这个式子意思是有8个3相加,结果等于24,3×8=24是 3+3+3+3+3+3+3+3=24 的等价表达。这就是这个乘法式子要表达的意义。

8×3=24,是8+8+8=24的等价表达,说的是有三个八相加。

上面的概念就是在小学阶段要必须清晰的,这是数学的基础。

虽然有交换律,但是交换律是在彻底掌握乘法和了解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再去进行理解,并且需要在下一个阶段进行讲授和理解的。

对应在生活中,前一个式子可以理解为每个小朋友吃3个包子,一共有8个小朋友,吃了24个包子。而按照第2个式子,就是让每个小朋友吃8个包子,虽然包子总数一样,但这样的安排,小朋友受不了的。如果是机器人来这样安排午餐或者安排任务,那会出问题的。

以前的教材都是把上面内容讲得很清楚的,怎么就改了?我们在内的许多人也没注意到,但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和教材里面出现国旗倒插、玩游戏时男孩掀女孩的裙子、手摸女孩胸部,开的飞机上有数字731等插图是同一时间段发生的。

在数学教材的文字表述中,乘法概念的讲解略去了,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在图画上,教材暗中在重点传播什么,不是很清楚吗?对孩子来说,告诉他们3×8和8×3一样,简单啊;对老师来说,不用费劲去讲解乘数、被乘数的概念,也不用去纠正孩子们在这个学习难点中出现的问题,轻松啊,所以很容易就铺开了。

在语文教材中,所有有好习惯的孩子都是外国名字,所有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都是中国名字,在这样的主课教材培养下。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能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缺乏信心,数学学习中概念不清,可能被诱导不良行为。

难道不觉得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高小和初中前些年的教材,打着改革启发思维的旗号,但是所有的问题不给答案,关键的概念不明确给出定义,也被大家戏称为教材的“防自学”机制。

把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交给各个学校的老师,这样不可避免的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老师水平而不能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也不能进行自学;此外,作为学生总会有开上课走神的时候,这又导致即便老师讲的好,一部分学生也会漏掉知识点,无法通过教材进行课后弥补。

所以现在改的好啊,真真是在拨乱反正,包括教材要给出概念定义、给出问题答案等等这些问题,也在一步步改进中。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