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砸10亿推“高德扫街榜”,能打过大众点评吗
9月11日中午,“高德扫街榜”公众号宣布,该业务上线第一天,用户规模突破4000万人。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25年8月,大众点评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为3260.57万。也就是说,高德扫街榜的首日用户规模超过了大众点评。
阿里巴巴重磅推出的这项新业务,取得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看起来没有辜负集团寄予的厚望。
1
“神秘项目”选在特殊时间发布
9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将于10日发布重磅业务,不过具体是什么业务,大家都语焉不详。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市场讨论热度的升温,阿里股价也随之走强。
其实在此之前,许多媒体已经收到了参加发布会的邀请,但是发布会的详细情况却无从知晓,品牌方守口如瓶,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
直到9月10日当天,谜底揭晓:“高德扫街榜”正式发布。
△本文图片均来自餐宝典
这天正是阿里巴巴26岁的生日。7年前的这天,阿里创始人马老师宣布退休,并在一年后的同一天辞任集团董事局主席,投身教育事业。
发布日期的选择,反映出阿里上下对这个新业务的重视。而新业务的诞生过程,更能看出它在阿里的战略地位。
高德扫街榜产品负责人李刚透露,项目在今年6月正式立项,人员从北京集结到杭州,封闭推进。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本次业务得到了阿里相关高层的支持,多位知情人士指出是马云本人较为关注,因此该业务将与集团内部多业务形成协同,“阿里集团会给大级别的支持”。
最终,随着团队成员从二十几人扩充到五十几人,再到一百人,历经七八十天的奋战和“相当多的大模型服务与算力资源”的投入,在数百家媒体的现场见证下,高德扫街榜问世了。
2
“身体力行”和“言而有信”
据介绍,高德扫街榜是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并融合了AI技术的生活服务类榜单,构建了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榜单评分主要基于两部分数据构成:行为+信用,也就是“身体力行”和“言而有信”。
“身体力行”是指包括导航、搜索、到店,以及多次前往、专程前往等真实行为,体现多维度的“用脚投票”。“言而有信”则是利用AI能力提升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再通过引入芝麻信用体系,让高德扫街榜的评价信用体系能够结合用户的信用等级,进一步提升评价可信度。
这让刷榜刷好评成为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好评要有真实的到店行为,而刷评分需要大量完成从导航到店、到好评、再到反复到店等一系列动作,可以说已无现实可行性。
在发布会上,“真实”两个字也是品牌方反复提及的。“有行动才更可信,”李刚表示,“我们希望这个榜单最大程度还原顾客对一个店铺的真实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指引。”
扫街榜首次将“轮胎磨损”纳入评分,分为“状元榜”和“扫街榜”两大板块,“状元榜”为年榜,每年更新一次,包含餐厅、景点、酒店品类;“扫街榜”为日榜,每日更新,以餐厅为主。
3
为什么是高德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一个地图软件教我去哪里吃饭”,这是一些网友对高德扫街榜的调侃。
其实,早在2020年9月,高德就曾推出过“高德指南”业务,希望通过数据驱动的榜单体系和用户UGC模式,提供覆盖餐饮、酒店、景点等场景的决策服务,当时便被认为剑指大众点评“必吃榜”。
时隔五年,“高德指南”业务显然是大大升级了,从集团给的资源就可见一斑。更主要的是,高德自身也大大长进了。
作为一款国民应用,高德地图为10亿级用户提供出行服务——这也是扫街榜slogan的来源,“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
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的高德地图2025,将地图导航服务演进为具备深度时空理解和自主推理决策能力的出行生活智能体,完成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的进化,不仅提供目的地导航服务,更可主动为用户推荐心仪的目的地。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高德地图AI推荐日均生活服务类点位已超过6300万个。
发布会上高德首次披露,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
这些让高德将出行行为与店铺评价结合起来成为可能,让它做一份用户“用脚投票”的榜单成为可能。截至目前,高德扫街榜已经覆盖了全国超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包括超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以及近5万个景区等。
发布会上,高德同时宣布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其中:出行补贴方面,针对出发地或目的地是线下商家的用户,发放价值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交易补贴方面,发放9.5亿元消费券,鼓励用户前往烟火好店体验优质服务。
4
剑指大众点评
高德扫街榜推出的时机颇为巧妙。
过去的这个夏天,淘宝闪购在外卖大战中取得了超预期的战果。7月以来,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到了1.2亿单;月活用户数达到3亿,对比4月前增长300%;日均活跃骑手数达到200万的规模,比4月份增长三倍。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闪购作为一个更高频的场景,拉动淘宝8月DAU增长20%,带动手淘大盘用户活跃天数上升。流量的上涨带来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的提升”。
从财报上看,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期内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13.52亿元跌至3.65亿元,下降接近110亿元,降幅高达96.8%;而同期阿里巴巴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06.91亿元下降约72亿元,同比下降17.65%,其经营利润更是仅同比下降3%。
家大业大的阿里巴巴,在餐饮商家端的存在感与日俱增,在外卖业务上对美团的“杀伤”初见成效。现在,在到店业务上,阿里也要同美团正面硬刚了。
对美团而言,大众点评是个超级流量入口,更是个核心抓手,是其掌握商家资源的利器,一年能带来上百亿元收入。餐宝典分析师认为,正是因为美团有大众点评以及自有配送体系,过往那些想要跨界做外卖和团购的,没有一个打得过美团。
点评平台的战略价值巨大,高德扫街榜对阿里的战略价值巨大。
5
扫街榜打得过大众点评吗
毋庸讳言,大众点评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点评平台,发展到今天已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致命问题是评论失真,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近年来已多次指出相关问题。参加9月10日高德发布会的嘉宾“六神磊磊”等人也认为,失真的榜单将餐饮商家“异化”了,使其陷入为榜单而经营的怪圈,偏离了做餐饮的本心。
不过话说回来,刷好评、恶意差评也并非大众点评想要的。大众点评发布的《2024评价透明度报告》披露,其在2024年累计处置违规评价超2000万条,处罚违规商户超过6万家,成功拦截超156万次"差评骚扰"行为。
如今扫街榜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基于用户真实的导航、到店及消费行为,通过“行为+信用”构建全新的线下信用体系,有望杜绝上述问题。
那么扫街榜能打过大众点评吗?
难度很大。
大众点评已经成了餐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餐饮消费和经营的逻辑。在消费端,许多人习惯了在消费前先打开大众点评搜餐厅、找团购,习惯了在消费后写评价、攒等级;在商家端,越来越多商家把入选大众点评的必吃榜、热门榜、好评榜等榜单作为一项背书张贴在门口显眼处,通过“霸王餐”等活动来积攒口碑、提高知名度。
面对这样的大众点评,扫街榜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虽然首日用户规模即超越对手,但整体上依然差距较大,难以撼动对手。餐宝典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最大的难点是在用户习惯上,要培养出用户导航消费后在高德上写评价的习惯,不是一件易事,很多消费者习惯于用高德导航去门店,消费后在大众点评上写评价;其二,高德的许多流量,是从大众点评过去的。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商榷的是,扫街榜的初心之一是发现烟火小店,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附近的小店”却可能成为榜单遗珠。以餐宝典所处地点为例,“烟火小店”前十名全部在5公里以外,其中6家在10公里以外。
究其原因,跟扫街榜基于导航行为的评选逻辑有关,而“附近的小店”,可能第一次去还需要导航,以后再去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那就不需要了。这样一来,一家可能回头客很多的“附近的小店”,就无缘登上扫街榜。除非这家小店本身名声在外,或者在其他平台上赚得大名,引起了远处消费者的注意。
对于扫街榜和大众点评,就涵盖的商家数量来说,显然后者要更多。因此,扫街榜也做不到像一些人想的那样替代大众点评。
6
人们需要怎样的点评榜
高德扫街榜暂时撼动不了大众点评,但仍然意义重大,它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评价体系,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对消费者而言,有更多可信的榜单;对商家而言,有更多可展示的平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件好事。
何况平台之间这就有了竞争。
9月10日,在扫街榜正式发布前大约一个小时,美团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真实”是点评榜的命脉所系,竞争越充分,就会越接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