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于预制菜的认知依然是非常陌生的,西贝这件事是广义预制菜和狭义预制菜的问题

@郭嘉宁:

昨晚睡得早,今早起来细看了一下这次争议。

500

这个事儿的核心其实有这么几点:

1.我之前其实就讲过,按照之前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的通知:(图一)已经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也就是什么不是预制菜。

500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2.于是,类似于西贝这样的连锁餐饮,到底什么是中央厨房配送的菜?什么是预制包装的预制菜?这个标准,确实是有依据可说的。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广义预制菜和狭义预制菜的问题。

3.中央厨房配送的菜和预制菜一个核心的区别是:

中央厨房的包装菜肴,只供自家连锁餐饮店使用,不会直接流入市场,直接卖给消费者;

预制菜,说的是复热即食的,消费者可以直接买到的预包装菜肴。

4.但是,从消费者的层面看,这些定义太过复杂,消费者理解的预制菜是广义的“只要不是饭店大厨一点点把食材变成热菜”,就算预制。

5.具体到图二的菜单,两道纯素菜应该不是中央厨房配送的预包装菜肴(但是食材用的也是统一配送的净菜,就是切好洗净的);其它菜大概率都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复热即食/复热+加入其它食材即食。

6.我的态度一直是不反对预制菜行业,更不反对中央厨房、净菜产业。

并多次科普强调: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现代化食品工业生产的安全水平+监管体系,肯定要比小餐馆后厨自觉式的卫生和食材选择,水平更高。

(预制菜国标一直在推动当中,但即使现在没有国标,目前的预制菜,实质上也有罐头类食品、零下18度冷冻食品的相关标准监管)

7.饭店使用预制菜(包括中央厨房)的核心争议,从来都不应该是安全问题。而应该是:中餐就想吃现做的朴素的情感问题、饭店使用广义预制菜削减成本是否反映在饭菜价格的问题、好不好吃的问题。

8.所以我也同时强烈支持饭店广义预制菜明示,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9.另一家连锁餐饮品牌老某鸡其实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通过红黄绿三种明确标识代表了:

红色为中央厨房预制复热、黄色代表半预制、绿色代表现做。

这是未来很值得借鉴的方式。

大众对于预制菜的认知依然是非常陌生的。

500

以目前食品工业的能力,狭义预制菜(也就是按照2024年六部门印发的通知的标准),以及广义预制菜(包括中央厨房)一般是不包括绿叶蔬菜的。

(现在已经有少量这种产品,但是预制青菜和新鲜青菜的口感差别极大,都能吃得出来。)

也就是说,肉类、汤类、根茎类蔬菜,才适合做成预包装复热食品,无论是罐头类(包括硬罐头软罐头)还是冷冻类。

换句话说,使用广义预制菜(包括中央厨房)的饭店:

纯青菜类的菜,一般都不是预制;

蔬菜炒肉类,一般都是肉是预制,再配合新鲜蔬菜加工;

还有一些汤类、炖菜类,也要在预制包的基础上,在点缀上一些新鲜蔬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