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之所以能够强大的主要奥秘在哪里?细说现代汉语与规范汉字的紧密关系
细说现代汉语与规范汉字的紧密关系
——拼义语言(第4篇)
夏国民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前言中说,“规范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只有记录普通话的字才有资格进入规范字的范围,虽然规范字也可以用来作为音化字记写方音和译音,但那只是附加的职能”。相对来说,本文标题中的“现代汉语与规范汉字”对比“汉语与汉字”,范围要小得多。范围设限,为的就是便于细说。
语言中最古老的词汇都是单音节的,创造单音节用来指称自然现象,在意思上汉语和英语没有区别,只是形和音不同,例如,日sun,月moon,树tree。如此明确指称众多不同的现象,须要大量使用不同的音节。但单音节的数目是非常有限的,超过了一定的数量,音节与音节之间,彼此就有可能过于相似,直接导致不容易准确发声,听觉上也难以分辨清楚。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表达万事万物,汉语和英语各自走了“以单音节词为语义基础”和“以多音节词为语义基础”两条不同的道路。
先来说汉语。
汉语一方面通过给基本音节(不带声调)添加声调来扩大音节数量。另一方面,用同一个有声调的音节来代表多种不同的事物,不过这样做会引起含义混淆,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予以缓解,这是后话。
大家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声母是21个,韵母是25个,基本声调是4 个(不包括轻声)。但据统计,通用规范汉字实际上所用的基本音节是409个,被使用的有声调音节是1269个(不包括23个轻音)。理论上,声母和韵母有较多组合21X25=525,另外还有一些零声母音节。但某些声母和韵母不能搭配,比如j、q、x不能和a组成音节,中间要加i,所以这些音节只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不存在。大概而言,从数字对比来看,现代汉语音节还有较大空间可以利用。
统计还表明,《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8105个不同形状的字,7808个是单音字,占比92.63%;597个是多音字,占比7.37%。字典中不同音的字头是8772个,8772÷1292=6.8,即平均每个有声调的音节里有近7个字。仅yì一个音节里就有74个不同的字,而且其中的“义”又有6种不同的意思(因子)。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简单说明,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语义基础的语言,一个单音节可以表示很多个不同的字,并且各个单音节词又可以包容多种意思(因子),而且为了表达更多的事物,还可以不断地创造新字予以支持。因此,汉字对汉语来说,同时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是在书面上清楚地表示汉语的意思;二是支持汉语单音节的扩展。
仅通过以上简单的统计分析,就可以初步断定,汉语如果脱离了汉字,表达上就有可能进入混沌状态。通俗地说,针对有的事物,单凭口语表达不容易说清楚。比如,在问及Chéng姓时,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姓的情况下,就需要有“成功成”、“言旁诚”、“日成晟”、“乘法乘”“禾旁程”等多种解字式的回答。
用同一个音节来代表多种不同的事物,这类麻烦事主要由不同的字形来承担,而进一步组成的多音节词或句子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语气甚至肢体语言,将会进而消解其中的主要歧义。中文的优点和复杂也主要集中于此。
既然汉语的基础是单音节词,并且还可以不断地扩展,一是音节数以千计还可以多字一音,二是以33种笔画为零件可以构造成千上万的新字形,即使新概念或意思再多,根据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其中的一小部分被应对生成新单音节词,另外的大部分则被应对成为多音词,汉语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底层原因就在如此。
几千年来,汉语的基本表意单位即单个汉字如果出现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时,一方面会适当增加,比如近几十年新造的字“氕、氘、氚”等等,另一方面则会反向逐渐被边缘化,汉字历史上数以万计的所谓“死字”就都是证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代汉语借助规范汉字的支持,其基础主要是以常用单音节词为载体且语义负担较多(语义多载)的语言。
当然,现代汉语很少使用单字表意,主要使用多音节词表意,这是汉语持续进化的结果。这种进化昭始于汉代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兴盛于白话文的崛起,如今把侧重于单字表意的文言文逼上了窄路。古时候单字的多层含义积累得比较少,后来逐渐丰富,以至于现代清晰表达意思需要用多音节词来锁定。
不得不承认,仅就一音多字和一字多义来说,汉语与汉字就是不可分离的,众多汉字的单音节多形态无可替代。
由此可见,汉语与汉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这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而言,汉文因此不可能走通所谓拼音化的道路。
再来简单说说英语的语义基础。
相比较而言,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语言,主要是以多音节词为载体且语义负担明显较少的语言。英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计48个音素。英语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一个元音可以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元音和一个辅音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尽管英语的音节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可以造出众多的单音节词,但是,英语现代常用单音节词大约是1500个,而且高频使用的双音节词也只大约在8000个以内。对于常用动辄数以万计的英语单词来说,以多音节词为载体则是其语言基础,英文不可能像中文一样有大量的一音多形和一形多义的现象出现。
英语愈来愈趋向于成为主要以多音节词为载体而语义单载的语言,一遇到新概念就必须要另造新单词。社会文化越发展,多音节词快速增加而且不可阻挡是其基因决定的。更不可能成为主要以多音节词为载体而语义负担较多(语义多载)的语言。
在可预见的未来,英语中的专业语言壁垒越来越高,细分专业单词的数量越来越多,专业与专业的隔阂越来越大,“小院高墙”越来越普遍,面对“新词”,社会大众将不堪重负,说不定又会像四百年前的十七世纪开始编词典时那样,再一次求助于西方学者认为的“表意文字”,从而获取经验,也许能拯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