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审核不应是“数字游戏”,而应是正能量传播的守护者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娱乐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平台内容量的爆炸式增长,审核机制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许多用户发现,平台的审核似乎成了一场“儿戏”——流于形式、机械僵化,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一方面,平台审核过于依赖关键词过滤,而缺乏对内容实质的理解。一些视频仅仅因为包含某些被标记为“敏感”的词汇或画面,即便内容本身积极向上,也可能被无情退回或限制传播。相反,一些打擦边球、低俗甚至含有潜在不良暗示的内容,却因为巧妙地避开了关键词检测而大肆传播。这种机械的审核方式,不仅无法有效过滤违规内容,反而可能误伤许多真正希望传递正能量的创作者。
另一方面,平台在内容推送机制上也存在明显问题。算法往往倾向于推荐那些吸引眼球、容易引发点击和互动的内容,而许多低质、娱乐至上的视频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相比之下,许多精心制作、富有教育意义或社会价值的视频,却因为不符合算法的“偏好”而默默无闻。这不仅是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不公,更是对广大用户获取多元信息权利的一种剥夺。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敷衍了事的审核机制,正在成为西方部分势力攻击我们的口实。他们借此渲染所谓“缺乏自由”或“控制言论”的叙事,而实际上,我们支持的审核是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保护用户免受有害信息的侵害。然而,平台目前的做法恰恰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不是因为审核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审核的方式过于粗糙和表面化。
事实上,如今的AI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完全可以实现更智能、更精准的内容审核。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上下文语义分析,AI能够更好地理解视频的真实含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匹配关键词。平台之所以未能大规模应用这些技术,无非是出于成本考虑,或者是为了放任一部分“擦边球”内容来维持流量和用户活跃度。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损害的不仅是用户体验,更是平台长期的社会责任和公信力。
我们呼吁短视频平台真正重视起来,不要将审核视为应付监管的形式主义任务,而应将其作为传播正能量、维护网络健康生态的重要环节。平台应当投入更多资源,开发和部署更先进的AI审核系统,同时结合人工审核,对内容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评估。此外,算法推荐机制也应优化,给予优质、正能量内容更多的曝光机会,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最大化。
正能量传播不能仅靠少数官方机构,更需要广大创作者的共同参与。只有平台真正承担起责任,才能让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被看见、被传播,才能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也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尊重。
短视频平台不应是低质内容的“放大器”,而应成为正能量传播的“助推器”。希望各大平台能够正视问题,改进机制,真正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