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武器》曝光“四发大轰-6”改进方案:性能翻倍,航程14000公里?
今儿个周末,咱们暂时没啥比较好的话题,那不如来谈谈轻松点儿的问题好了。昨天大伊万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位大佬发了某期《舰载武器》杂志的扫图,对轰-6系列轰炸机实施深度技术改进的设想,把轰-6直接变成四发大轰!所以这是怎么个事,有军迷想让六爷再用半个世纪?
所谓的四发大轰-6是咋回事?其实就是《舰载武器》一个喜闻乐见的栏目,武器改进设想,设想的基本都是军迷们天马行空的产物,大伊万早在高中时候就是《舰载武器》的忠实读者,记得里边出过很多武器的改进设想。
比如956型驱逐舰,就有军迷们曾经上手,加垂直发射系统,加相控阵雷达,好一通改进……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终于折腾上了轰-6轰炸机,开始给轰-6轰炸机上手做大手术了。
看绘图者的想法,现在美国还在装备B-52H型战略轰炸机,俄罗斯也还装备有大批的图-95MS型战略轰炸机。而且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打算将这些老式战略轰炸机再用上几十年。
比如美国,直接采购新的CF-34型发动机对B-52H展开换发作业,打算让B-52H直接服役到2050年代去。俄罗斯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根本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图-95MS什么时候退役更是根本没准。
因此,既然人家都在使用老轰炸机,轰-6轰炸机为啥不能进一步改进,也用上它半个世纪呢?
目前轰-6的改进
毕竟,目前的轰-6型轰炸机,虽然到了轰-6K和轰-6J之后,已经算改进的比较成熟了,而且也跟上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主流:
机体结构进行了更新,增强了结构强度可以在机翼下携带大型载荷。飞控系统部分进行了更新,尤其是轰-6N型战略轰炸机还直接上了电传飞控系统,取消了之前机械液压增稳设计,飞行品质和操纵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火控系统上,轰-6K和轰-6J均具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主要是空射巡航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和空射高超音速飞行器,还可以携带精确制导炸弹,同时还更新了自动化火控系统。
而在航空发动机上,轰-6K和轰-6J全部使用了D-30KP系列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之前的涡喷-8型发动机耗油率极大降低,带来了轰-6K/J型航程和作战半径均有极大提高的优势。
但是问题也还是很明显的。首先轰-6平台无论怎么改进,都还是一个基于图-16的中型轰炸机平台,图-16按照当年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的定义,只要求其攻击欧洲部分的目标,也就是说它的框架已经被限定死了。
图-16(轰-6原型机)在一众战略轰炸机中,体型显得十分瘦小
同时,图-16平台的机体直径受限,机体直径太小的话带不了旋转式挂架,只能在机翼下方使用DF4型导发架携带大型载荷,对机体阻力影响比较大,阻力大了影响航程。
因此,轰-6K/J无论怎么改进,它总归是存在一定的性能痼疾的。比如轰-6N,为了实现洲际攻击,就必须采用非常特殊且麻烦的构型,轻载起飞,空中加油补充燃油,然后还要配备空射远程高超音速飞行器,才能达成实施洲际战略攻击的性能目标。
四发大轰-6的构想
所以,《舰载武器》刊载的“四发大轰-6”,针对性改进的就是轰-6系列机体小,弹舱小的问题。
为此,“四发大轰-6”,对轰-6的整个机体进行了放大设计。机体长度从之前图-16轰炸机的34.8米延长到45米,翼展则从图-16轰炸机的32.93米延展到49米,机体直径也扩大到3.2米。空重从图-16的37.2吨提高到68吨,最大起飞重量一下子从图-16的79吨提高到185吨,变成一架200吨级的准重型轰炸机了。
而为了推动这么大的一架飞机,“四发大轰六”选择在发动机上乘以2,使用4台FWS-18型中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总推力达到54吨。飞机最大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等和图-16型轰炸机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最大燃油航程达到14000千米,比图-16飞机的7200千米几乎延展了一倍,具备洲际打击能力。
当然了,最为关键的还是“四发大轰-6”的载弹量。按照军迷们的想象,“四发大轰六”在将机身直径增加到3.2米的情况下,机体内部可以用于安装旋转式挂弹架,可以用来安装空射巡航导弹。但是更重要的是,之前位于机翼下方的左右各三个挂架,现在可以增加为3个双联装挂架。
其中,位于进气道结构下方的挂架是重载挂架,可以携带惊雷一号空射高超音速飞行器。而在三个挂架都用双联构型时,可以携带12枚空射巡航导弹或者类似于鹰击-21型的空射高超音速飞行器。总而言之,这“四发轰六”的挂弹量极大提高,打击能力成倍增强了。
这么来看,这“四发轰六”的性能确实不错。作为对比,B-52H型战略轰炸机机体长度48米,翼展56.4米,空重83.25吨,最大起飞重量220吨,发动机最大推力61吨,最大航程可以达到16000千米。
也就是说,咱们的“四发大轰六”相当于一架略微缩小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其载弹量和挂载方案则和B-52H型战略轰炸机类似。从之前的勉强具备洲际打击能力,变成具备较强的洲际打击能力,可以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就使用惊雷一号对强敌本土实施战略打击。
四发大轰-6好改吗
看着这设计挺科学的,要不咱们赶紧上手把这架“四发大轰六”实现?嗯,大伊万就有话要说了,寻思这个方案的军迷,可能觉得从小飞机变成大飞机,就是简单的放大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你这“四发大六”机体长度增加10米,翼展更是增加17米,空重和最大起飞重量几乎都提高了一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放大设计这么简单了,这几乎相当于我们要重新发明图-95MS或者B-52H了。机体尺寸提高了,而且提高的幅度这么大,整个结构都要重新设计。
如果使用简单的放大策略,要么飞机的机体结构强度不符合要求,要么等比放大飞机就飞不起来了,不亚于重头开始设计一架战略轰炸机的工作量。所以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不能叫“轰6改进型”,而是应该叫“新型战略轰炸机研发项目”,完全是从头开始。
以我们目前研发大型飞机,包括运输机和战略轰炸机的能力来看,能力确实不错,但也没可以随便到同时推进两个战略轰炸机项目的地步。如果要保证隐身战略轰炸机项目,就不能保证重新发明B-52H型战略轰炸机项目,这两个项目孰轻孰重,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怎么选那完全不是问题。
四发大轰-6承担的任务
好吧,如果我们真的靠强力推进,把这架“四发大六”给搓出来了,那么它可以承担怎样的任务呢?现在我们的战略轰炸机有这样几个任务执行:
第一,前出第一和第二岛链。在歼-20的掩护下,执行打击第一、第二岛链美军基地,或者实施航空反舰任务。执行这个任务……额,好像用轰-6K/J型轰炸机也挺好,毕竟作战半径足够,而且也可以带6枚反舰导弹,觉得一架飞机带的导弹少,那我多出动几架的事。
第二,前出第三岛链打击太平洋中部美军基地,或者打击埃尔门多夫,迭戈加西亚,中东阿萨德或者苏丹王子美军基地的任务。这个任务……额“四发大六”完全干不了,因为它没有隐身能力。在没有歼-20护航的情况下,深入敌方战略纵深就是靶子,必须得上隐身战略轰炸机或者隐轰+无轰才行。
第三,越过北极打击强敌本土。这个任务……在一定情况下“四发大六”可以干,也就是美国在北方的战略防御还不够完备,空情态势和战斗机巡逻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但是,一旦强敌明白过来开始加强自己北方的空防,“四发大六”就不行了,出去战场生存能力还是低。这事儿效能最高的模式,还得是隐轰加无轰协同起来才能做到。
总结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
如果要搞这样一个“四发大六”,事实上和重新发明一架B-52H轰炸机差不多,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等比放大”,这要占用我们宝贵的研发能力。即使研发出来了之后,第二岛链内执行的任务轰-6K/J也可以执行,第二岛链外执行的任务效能最高的方式是隐轰+无轰,远远比这架“四发大六”效能高。
所以结论是很明显的,这都2025年快结束了去重新发明B-52H,跟21世纪重新发明恐龙差不多,军迷们自己乐呵乐呵就完事儿了。真正的装备研发,必然是需要科学论证的过程,在充分考量预定承担任务的基础上达成最优解,这才是一款新型作战装备正确的打开方式,大概就是这样。
最后,《舰载武器》的这个栏目很好,大伊万很喜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