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马本斋,路东刘振寰
这句话我只听父亲一个人说过,可从父亲脱口而出的这句话里,听出了这在父亲的当年是理所当然的事。
随着电影马本斋的放映,更多的人知道了回民支队。似乎回民支队就等同于马本斋。
其实当时冀鲁军区和冀鲁边军区各有一个回民支队,分别在津浦铁路的东西两侧活动,这才有“路西马本斋,路东刘振寰”的说法。
这两个人当时都很有名,都获得过毛主席的表扬。只是马本斋病逝于1944年,有小说和电影宣传。刘振寰率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后职务是宁夏省革委会副主席,1971年病逝在北京。1969年刘振寰受wg冲击时,主席的“刘振寰是好同志”保护了他。
父亲所在的武工队的军事上的领导是刘振寰的回民支队,多次配合作战。父亲讲了个细节,他们回根据地时的肉食是回民支队分配的,是阿訇宰杀的牛羊肉。到敌占区时一般是带的干粮或堡垒户家里做的饭,基本没有肉。
这只回民支队多次对日军作战,发展到五个大队(营级)4000人的规模,到45年初,已经能独立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比较有名的是花寨伏击战,那次是回民支队五个大队加三个县大队伏击日军一个中队加伪军一个大队,虽没全部歼灭,却俘虏了日军指挥官森田。
武工队在这次战斗中的任务是带领200多民兵组织的担架队转运伤员,战斗结束后带100多伤员和那个活鬼子转移,要到几十里外的海边交给渔船队。这里还属于游击区,尤其是带着活鬼子,一路形势很紧张。
半夜到达一个村子休息吃饭,队长和指导员都是38年的老兵,来自主力部队,战场嗅觉很灵,吃完饭马上带队出发了,当时跟着行动的有一个税务所,十几个人,他们累坏了,找了间房子睡觉了,转移时没找到。天亮时鬼子骑兵赶到这个村,这十几个人都牺牲了。
父亲说村里有汉奸。
100多伤员,200多民工,加50多人的武工队,天不亮就到达海边了,可接应的船没来,因为鬼子的大部队接近了,接应船队没敢靠岸。为了救森田日军还是有点急。这300多人就在海边隐蔽起来,父亲带领分队警戒。
父亲说海边的滩涂看起来平坦,其实还是有很多沟壑和海边礁石,几百人的队伍经过和隐蔽居然看不出破绽。
敌人明显有情报,这只队伍朝这里来了,天刚亮就看到了鬼子的骑兵侦察,离父亲的位置也就不到200米,在马上用望远镜观察。
伤员里有个大队长,问武工队长吴凤桐,有啥情况?吴队长说被敌人盯上了,你放心,我们会拼命保护你们。队长说给我们每人发一颗手榴弹吧。
上午日军来过三次,茫茫海滩上没发现任何情况。
下午敌人撤了,接应的渔船也来了。父亲会几句日语,那个活鬼子上船时还同父亲打了个招呼。
这样的行动父亲还参加了一次。
日本投降后,回民支队进了东北,父亲他们这只小小的武工队因故没有去,如果去了就是四野的兵了。
名气大大的马本斋,名气小小的刘振寰,都是中国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