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脸面而"润",你会吗?
为了一碗饭而挣扎的润人
不知从何时起,"润人"这个带着戏谑意味的称呼开始在坊间流传。查阅资料后,我发现这个新词主要包含四层含义,其中有两项尤为贴切:其一,它源自英文"run"的谐音,暗指"逃离"或"迁徙"的行为;其三,特指那些为追求更好生活而移居海外的群体。还有两层意思完全不搭界就不在这哆嗦了。然而在我看来,这些含义似乎遗漏了一个重要类型——那些将出国视为身份象征的"面子润人"。他们既非为求学,也不是为事业,更谈不上理想追求,仅仅是为了能在亲友圈里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在国外生活"。
这类人往往家境尚可,否则也难以支撑起这场"体面的出走"。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两位故交的前妻,借助这两位的助力远赴异国,出去后就和这两位离婚了。但现在却在餐厅后厨洗着碗碟。但她们还是在朋友圈炫着呢。
我不禁想问:这真的比她们在国内当医生更体面吗?
还有几位耗尽积蓄送子女出国的家长们,如今孩子年过不惑仍在为一张绿卡挣扎,而父母仍在茶余饭后炫耀着"我家孩子在国外"的虚名。
更令人唏嘘的是几位朋友的女儿,靠着离婚分得的财产远走他国,竟也成了值得夸耀的谈资。
我并非反对出国——若为求学、工作或理想,远行自是明智之举。但眼前这些为面子而"润"的选择,实在令人费解。与妻子谈论这事时,我特意强调:虽不理解他们的选择,但也无权评判。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只要不损害他人,外人又何必置喙?只是看着这些为虚荣付出的代价,难免让人想起镀金的鸟笼——华美却囚禁了飞翔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