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微波武器为何能够轻松扫灭百架无人机?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中国航天报》

据相关网站4月18日报道,在英国军队举行的大规模反无人机演习中,泰雷兹公司的“快速毁灭者”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成功摧毁了两组共计100架无人机,而该消息也意味着在反无人机领域高功率微波武器即将大放异彩。
看不见的“电蚊拍”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一种通过定向发射高功率电磁脉冲来干扰、毁伤敌方精密电子仪器及电子设备,甚至杀伤敌方人员的新兴武器装备。其原理是使用工作在1~300GHz、辐射功率为数十吉瓦的高能微波脉冲来摧毁敌方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关键电子器件、电路和传感器,引爆弹头和燃料库,或者让敌方人员产生生理上的不适。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的军队在战场上越来越多地使用无人机来进行侦察和攻击。以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为例,双方在各个层面都使用了无人机,从远程打击到对前线部队的自杀式无人机袭击;同时中东及其周边地区等其他冲突中无人机系统的使用也日益增多;这些都让全球武装部队强烈要求扩展其防御无人机威胁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防空系统对这些小型、灵活的空中目标并不总是有效。在这一背景下,高能微波武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反无人机手段应运而生,并在实际作战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在反无人机作战中,高能微波武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迅速。高能微波武器能够在目标刚进入射程时迅速完成锁定并发起攻击,这对于快速逼近的无人机群体尤为适用。在处理那些移动迅猛、体型较小且轨迹不规则的无人机时,这一特点显得极其重要。
2、攻击范围广。高能微波武器能够产生电磁脉冲,覆盖的面积很大,可以同时对多架无人机进行攻击。尤其在应对蜂群无人机时,无需逐一锁定目标,显著提高了拦截效率。这种能力在无人机群集攻击的情况能够有效削弱敌方的空中力量。
3、高效重复使用。与传统导弹拦截方式不同,高能微波武器不消耗弹药,可以进行多次连续发射,因而具有较低的使用费用。这使得它在反无人机方面具备极高的性价比,特别是在无人机攻击频繁的战场环境中,其经济优势非常突出。
4、非致命性。与导弹和炮弹等动能武器相比,高能微波武器对人员的伤害较低,不会引发物理爆炸或产生大量碎片,这一特点使得高能微波武器在需要保护平民和基础设施的作战环境中具有显著优势,更适合在城市等复杂环境中使用。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自己的高功率微波武器项目。如美国军方一直将高功率微波武器视为重点关键技术之一,并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在2006年美方就研发了一种用于反导的高能微波武器,该武器可以产生宽带脉冲微波能量,具有在160公里范围内干扰电子设备和在10~20公里内破坏电子设备的能力。
同时,随着近来胡赛武装在红海频频发动袭船战,以“标准”系列导弹作为主要拦截手段的美军感到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对于更为廉价的高功率微波武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美军认为,此类武器不但能够拦截来袭的敌方无人机和反舰巡航导弹,对于反舰弹道导弹同样具有不错的效果。研究表明,高功率微波武器可以破坏反舰弹道导弹的光电/红外、雷达制导系统以及无线电引信,从而降低此类武器的威胁。之前有报道称,美国海军希望在2026年底前拥有一款高功率微波武器原型,以用于进行舰载测试,这也将成为美国海军首个高功率微波武器。
而英国也已投资超过4000万英镑用于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研发。根据此次的报道,英国的“快速毁灭者”是一种集装箱大小的微波武器系统,通过卡车装载机动部署,该项目由“赫萨团队”负责实施。这个团队是由英国政府多个研究部门与泰雷兹英国公司牵头的一个产业联盟共同组建的。在演习结束后,英国国防军需国务大臣安杰拉·伊格尔表示:“这个重要的试验体现了英国创新的实力——这是我们本土工业、技术公司和科学人才的功劳。”
未来战场或将发生新变化
有观点认为,未来随着微波武器的普及将推动战争从“物理摧毁”向“电磁压制”转型,电子战能力成为胜负关键。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可能重塑攻防平衡,同时催生新的军事伦理问题和技术竞赛。
一方面,传统防空系统(如“爱国者”导弹)单次拦截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微波武器单次发射成本仅几美分。这将推动防空体系从 “高成本单发拦截” 转向 “低成本区域压制”,尤其在应对无人机蜂群时,微波武器的效费比优势将彻底改变防空战术。这种“技术博弈”或将改变战争的经济逻辑,使防御方在持久战中占据优势。
另一方面,微波武器与激光、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可以结合形成“软硬杀伤链”。在实战中微波武器可先瘫痪敌方无人机群,再由激光武器进行精确摧毁。这种协同模式可以优势互补,提升作战效率,还能降低单一武器的技术依赖。同时,为应对微波武器的威胁,各国将加速研发抗微波的手段,这不但会增加装备成本和复杂性,还将推动新材料(如石墨烯屏蔽层)和新技术(如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发展,可能引发新一轮电子战军备竞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波武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如简易微波干扰器可通过商用组件组装),可能引发非国家行为体的扩散,一些组织和个人可能会采用高功率微波蓄意破坏民用通信、电力系统,从而带来新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