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赛道的快手逻辑:从引流到产业,打出可持续牌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晓芸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云南小粒咖啡、宁夏盐池滩羊、大连深海海参、淮安小龙虾……都是旅游中游客必带的“硬通货”,但从前,它们的命运局限在当地的货架与往返的行李箱之间。
传统认知里,特产是旅游时才买的“稀罕物”,但现在快手通过溯源直播,把产地的故事搬进日常刷视频、直播等场景里,让特产从所谓的纪念品变成了可复购的消费品。
以淮安小龙虾为例,今年4月中旬,快手深入淮安小龙虾核心产区溯源。一边靠短视频、直播等组合动作激活文旅热度引流,一边为当地商家提供流量、货品、培训等扶持,最终带动淮安小龙虾相关商品卖出6800万销售额。
淮安小龙虾的出圈并非孤例,越来越多地方特产正借着快手的东风走向全国。它们之所以能突破地域边界,端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核心在于快手“政务文旅品牌营销+特色原产地溯源电商售卖”的创新模式。
这一模式的高效落地,离不开快手庞大的活跃用户基础。它既是城市展示文旅风情的窗口,也是聚合流量的核心平台。城市依托于此,既能帮城市精准触达更多受众,破解客源难题;又能借电商基建打通产销链路,让地方好物真正从“地域符号”变成“国民消费品”。
更重要的是,这种助力绝非昙花一现,随着用户对产地文化的感知、复购习惯的养成及城市品牌的沉淀,快手会为地方注入长久活力,让“地域符号”价值持续延伸。
1、吃不厌的淮安小龙虾,逛不够的临沂百货城
江苏淮安盱眙县水系纵横,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这里便兴起专业养殖,2001年当地政府更率先打造本土龙虾品牌,为产业打下扎实基础。但受城市旅游业欠发达、地理区位限制,以及早期物流与电商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这类鲜活水产要走出淮安、迈向更广阔市场,始终面临不少阻碍。
快手将目光投向淮安,正是看准了这份“有潜力却难破圈”的困境。要让小龙虾真正打破地域边界,第一步便是让更多人看见淮安的价值。
于是,快手以“短期流量引爆+长期品牌深耕”的策略破局,为这座小城的文旅注入新势能。
短期层面,快手联动国民体育明星苏炳添打造“和苏炳添一起逛淮安”主题活动,借明星效应打开淮安文旅知名度。通过综艺化拍摄、直播互动等形式,带观众沉浸式打卡洪泽湖大闸、御街大唐遗址等地标。仅线上直播就实现总曝光超5亿、直播场观3000w的热度峰值。
同步启动的#看见100种淮安话题下,启动达人挑战赛,发动全民创作,吸引了18位旅游、非遗、产业领域达人深入淮安,产出超120万条优质内容,话题累计播放量破26.2亿,从多元视角持续拓宽淮安受众,二者合力为淮安引来高峰客流。
短期流量爆发同时,快手也在着力长期价值沉淀。“看见淮安”快手账号以“展现淮安自然美景、人文底蕴与发展成就”为定位,聚焦“烟火淮安”“淮安产业大摸底”等原创内容,成为持续对外发声的窗口,半个月内带动粉丝净增长6.6万。
创新推出的“可灵城市大片”项目则以AIGC技术为支点,联合专业机构与10+顶级创作者,打造《脉乘淮水》等城市主题大片,总播放量超7000万,#用AI看可宝藏城市淮安的话题在快手热榜冲至第9位,不仅为淮安塑造“敢为天下鲜”的文旅新名片,更以科技沉淀品牌价值。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快手电商“宝藏小城”项目中的临沂。山东临沂是北方最大的商贸批发市场集群,这里货源丰沛且是快手电商早期重要根据地。这里崛起了时大漂亮、吴召国等头部主播,也成长起大批“野生达人”与“网红书记”,形成多元主播生态。
快手小店联动谢广坤、沂蒙二姐、超级丹、鑫鑫爱生活等达人,创新性推出全国首个“直播化”沉浸烟火大集——“宝藏临沂·72小时日不落直播”,连续三天不间断直播让老铁“云赶集”,融合线下商贸与线上直播,揭秘临沂好货硬实力,激活文旅新动能。
7月16日活动启动至今,活动主话题曝光达到5.4亿,趣味内容29个热搜霸榜、3.8万老铁发布视频并参与互动,实现了全网热度与GMV的双丰收。
当淮安的文旅热度随直播间扩散,临沂的商贸活力借直播大集涌动,两座城市被更多人看见的同时,那些藏在烟火里的地方特色也顺势走出地域:淮安小龙虾从时令鲜成了畅销品,临沂的百货、蜜桃、炒鸡也从本地专属走向全国。
这背后,是快手构建的“地域符号”价值释放生态,快手电商“宝藏小城”作为核心载体,通过挖掘城市爆款与特色文化,既助力商家成长实现消费转化,又联动文旅资源打造城市名片。
随着项目推进,未来会有更多城市循着这一路径,这套“政务文旅品牌营销+特色原产地溯源电商售卖”双结合的创新模式,也将助力更多宝藏城市打造城市品牌,让特色产业与文旅发展相互赋能,释放持久活力。
2、跳出旅游边界,锚定产业深耕
以往的文旅运营,多聚焦流量瞬时爆发,要么斥资打造网红打卡点、推出短期节庆活动,靠密集营销吸引眼球;要么通过门票折扣、套票优惠等手段刺激消费,试图用一时的游玩热度拉动经济。
这种模式虽能在短期推高客流、刷亮数据,却像一场昙花一现的“狂欢”。游客的体验多停留在“到此一游”,与当地产业关联极低。一旦营销减弱、话题退潮,便易陷入客流分散、旅游失速的困境。
而快手打破了这种流量陷阱。它不只是让游客“来一次、玩一趟”,而是将文旅运营视为连接“城市认知”与“产业价值”的纽带:用直播镜头展现城市烟火气,更借由电商基建将“看见”转化为对本土产业的赋能,让游客变成复购的消费者,让旅游延伸为对地方特色的认同,最终实现文旅热度与产业活力的共生共长。
这种赋能在淮安小龙虾产业中尤为明显。快手以电商平台为支点,联动“小龙虾狂欢周”打造淮安龙虾季,通过全链路运营助力产业破圈。一边靠站内流量激活消费需求,一边借供应链打通产销渠道,推动小龙虾从“地域食材”成长为“国民消费品”,实现产业升级。
具体来看,快手特色达人和内容生态构建了高效的种草、转化路径,让商家与消费者形成深度连接。@壁虎哥将“同桌摇”改成魔性“龙虾摇”,借洗脑旋律带火话题;村支书直播剥虾,凭接地气互动加深记忆;@超级静等主播钻进虾田现场品鉴,直观展现食材新鲜。这些多元内容不仅让淮安龙虾热潮席卷全网,更将文旅流量精准转为购买意愿。
与此同时,官方溯源行动更筑牢消费信任。5月21日,作为“小龙虾狂欢周”首场官方直播,快手小店带用户走进洪泽湖岸,全程揭秘小龙虾生长、喂养及品控流程。这种透明化既展现淮安城市底蕴,又以权威担保品质,推动消费者购买、复购。
产业基础夯实后,游客不再只是为了短暂的观光而来,更多因认同当地产业与文化成为长期客群。这种以产业为支撑的文旅模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持久生命力。
3、从“内卷”到“破卷”,快手文旅如何冲出重围?
今年文旅营销陷入内卷,同质化手段层出不穷:要么靠噱头吸引短期流量,热度过后便没了踪影;要么线上声量虽大,却难转化为线下收益,沦为“看似热闹却难获利”的无效消耗。
而快手做文旅,跳出了一次性流量争夺的逻辑,以深耕产业为基础,锁定地方文化与特色产业,再用持续输出的原生态内容深化互动,最终和游客形成深度情感联结。
这种策略的生命力,在香港的实践中尤为显著。快手与当地旅游局联手打造首个大型旅游IP《带你趣香港》,创新采用“游戏化叙事+文化深度解码”模式。头部主播牌晓亮、依玥带着互动玩法展开旅程,将随机游戏任务与香港文化地标深度绑定,带领用户深入体验都市文化、历史遗迹与美食特色,每一步行进都将是香港都市文化的切片采样。
在广西,快手精准捕捉“南北气候差异”的共鸣点,发起“冬游广西”活动。依托快手在东北的庞大用户基数,聚焦“反季节旅游”。从桂林烟雨漓江的冬景,到北海银滩的暖阳;从柳州螺蛳粉的热辣,到巴马长寿村的慢生活,全方位向东北游客展现暖冬魅力。
同步推出的#广西给东北一个暖南话题挑战赛,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吸引了大量东北游客的关注。
最终话题播放量达到了6亿次。直接推动东北游客增长112%,并带火了广西的特产姜疗和皇帝柑。从线上话题热度到线下消费转化,快手让“冬游广西”从营销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再次印证了“情感共鸣+全域互动”模式对文旅经济的激活作用。
如今,快手正在更多城市编织起“线上线下全域联动”的网络,线上的内容种草引导用户到线下体验,线下的文旅场景又成为线上创作的素材,催生更多优质内容反哺流量池。
这种“营销、体验、传播”的闭环,让流量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是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为地方产业带来可持续增长的动能。而这,恰恰是快手在当下文旅同质化竞争中实现突围的独特价值。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