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变成小费国家了?店铺最高收25%,日网友却吐槽:收小费像牛郎和陪酒女!
作者 | 树ki
来源 | 东京新青年
来过日本或正在日本生活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各行各业几乎不存在什么小费文化。
原因是因为在日本,基本上有着服务费用已计入费用的共识,另一个就是“おもてなし(待客之道)”所强调的无私奉献精神。
然而,最近日本似乎新兴起了小费制度。
日本的小费正在以智能手机为媒介,悄然扩展至餐饮、外卖乃至出租车行业。这一变化,正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与关注。
在东京某家以金目鲷、星鳗等海产食材为特色的寿司店中,客人大多是外国游客。当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食客在结账时,手机上弹出的“选择小费比例”页面让他略感意外。
虽然她原本听说“日本没有小费文化”,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账单金额的10%,即547日元作为小费。
这家寿司店自上个月起引入了通过智能手机选择0%到25%之间小费金额的系统,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约23万日元的小费。店方表示,这笔钱计划作为福利返还给全体员工。
实际上,这样的“电子小费系统”目前已经被全国约900家餐饮店采用。据开发该系统的企业介绍,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近年来愈发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并通过提高员工的收入来增强行业吸引力。
这一趋势的扩展并不仅限于餐厅。甚至延伸到了外卖服务领域。
早在五年前,日本的Uber Eats就已引入小费制度,顾客在接收商品后可自选金额给予送餐员小费。
有送餐员表示,哪怕只是多花一点点时间留下心意,也会成为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重要动力。
除此以外,日本的出租车行业也在积极尝试这一模式。
例如,东京的“コンドルタクシー”自去年11月起也实现了智能手机支付小费的功能。在这之前,司机若能收到“零钱不用找了”的顾客回应,便可视为一种变相的小费。
然而,随着无现金支付的普及,这种形式逐渐减少,因此公司决定正式引入电子小费机制。
司机表示,通常小费金额在300到500日元之间,而这份额外的心意不仅意味着顾客满意,也象征着自己把客户安全送到指定位置,自己的服务得到了肯定。
不过,小费文化对于日本社会而言依旧较为陌生甚至略显尴尬。
面对这一变化,外国游客也各有看法。一位来自瑞士的游客表示,在来日本前曾听说“在日本给小费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他希望尊重日本原有文化。
而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则认为不应盲目引进其他国家的风俗,因为“日本的文化正是因其独特才吸引我们来旅游的”。
日本本地人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一位80多岁的老年受访者认为:“日本有日本的文化,没必要付小费。我们有‘谢谢’‘我吃好了’这类表达谢意的语言文化。”
而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则表示,在已经支付消费税的基础上再付小费,感觉“像是税金又增加了一样,有些负担”。
但也有其他年轻人认为若金额合理,例如“吃了5000日元,愿意多付个500日元”,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之下,作为收小费的那一方,一些日本年轻打工者表达出了一些焦虑。一位20多岁的员工坦言,收小费会让自己有种被比较的感觉,怕变成打工者之间的竞争。
也有人表示,客人只要说一句我还会再来,就已经很满足了。
对日本逐渐引入小费制度一事,日本网友也有话要说。有对此持否定意见的网友。
“金额太少的话,最终只会被认为小气。在后台的工作区域搞小费业绩竞争,可能会导致工作氛围变差。为了拿小费而总是笑脸迎人,比周围的员工还过度服务,也会显得不自然。结果就是,把客人当成了提款机来看待。这和牛郎店、陪酒女郎店是同样的结构。还可能发生「我都给了这么多小费,结果什么也没有」的老顾客与店员之间的纠纷问题。”
“像是公交车司机、旅馆的服务员之类,最近常常是「小费收到后上交公司,再由大家分配”这种形式比较多吧」。(当然也可能有人不会上交?)而这次说的餐饮店的小费,是直接进个人口袋的吧。如果因此让服务变得更好也就算了,但要是不给小费的客人被冷落了就麻烦了……还有,那些收入的小费,他们真的都有好好申报吗?这种情况应该不算工资性收入,而是额外收入吧?
不过,站在支付方角度来说,这种没有收据的小费,真的能被认定为公司支出吗?”
也有提出中肯意见的。
“我并不认为小费本身是坏事,但在餐饮店里,也有一些在后台工作、看不到脸的员工,我觉得他们就挺可怜的。就我个人而言,相比小费,我更希望是一个能提高基本工资的制度。”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该不该引入小费制度的问题,首先应该做的是:对于那些想给小费的外国游客,就好好收下不就好了?
以前我带一位外国朋友去吃拉面,他想把找回的零钱当作小费给店员,结果对方一脸为难。我觉得问题就是从这类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开始的。
其实也可以在店里摆个像募捐箱一样的东西,用来接收小费也完全可以。
再说一遍,是否要实行小费制度这种讨论,现在还为时过早。在那之前,至少不要去拒绝那些主动想给小费的人。”
看了一圈日本网友的讨论,几乎很少有日本网友是完全赞成小费制度的。毕竟在日本,像小费这种额外收入达到一定金额后可能要面临麻烦的年末申告调整,也可能会会引发一些店内纠纷。
给小费的那一方,如果是走公司报账形式,这个小费的额度又该由谁来决定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支持或质疑,“日本版小费制度”的探索已开始在更多场景中显现。
一家开发小费支付系统的日本IT公司——ダイニー,也表示开发的系统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全国近千家餐饮店采用,也与其背后的理念密不可分。
在日本物价飞速上涨、企业利润被压缩、工资难以提升的现实压力下,希望通过不受物价波动影响的小费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员工待遇提供支撑。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名为“推しエール”的投钱系统,允许顾客直接向心仪的工作人员打赏。据介绍,某家采用该功能的店铺中,甚至出现了有厨房员工一个月内收到约15万日元小费的案例。
未来如何,目前尚不知晓。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日本,小费制度会普及到各行各业,至于是否逐渐衰败还是逐渐形成一种固定文化。就要看日本人的接受度有多高了。
就像电子支付和电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但日本依然有许多人习惯使用现金一样,文化和习惯的改变往往需要时间。
如果下次来日本,恰好遇上一家引入了小费制度系统的店铺,你是会支付小费还是视而不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