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心理上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价值认同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两个老人,不同的晚年结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HCZ_123
  •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

    作者怎么知道无儿无女的蔡澜不是在寂寞孤独中惨淡离世,真以为变卖家产住酒店是享受?住酒店会不会是蔡澜已经无法忍受家里的孤寂?是害怕一个人死在家里无人收殓?当一个人不得不住到酒店才能蹭到一点人气的时候,他会很……?

    老人,特别是清醒的老人,是非常害怕孤寂的,能参与子女的事业有时候会让老人们很有成就感,杨少华的子女不太孝顺可能是真的,但杨少华未必比蔡澜惨

    我不知道蔡澜临终时的情况,但很大可能在最后的几天里他是孤独地躺在床上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而杨少华则可能是在梦中想着儿孙悄然离世的,两人谁更幸福还真的不好说

严重赞同,老人在心理上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价值认同,人是社会性动物,很多人老了后,会从心底否定自己(不能为社会、子女创造价值),这会导致很多老人的晚年很压抑(例如会表现出对子女的小心翼翼等),杨少华能够对其子女的事业、生活有帮助,能参加社会活动,从心理上讲应该是相当充实的。现在判断是否幸福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了,蔡澜天天吃米其林不一定杨少华和儿孙一起吃家常菜幸福;有8各涌入伺候不一定比能够正常自理生活的老人幸福(否则最幸福的应该的ICU的植物人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