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女孩们背后的心理学故事
李现有多火?
7月21日傍晚,李现微博粉丝突破1000万大关,他站在镜头前唱了一首《追光者》,中途还破音了一次,但这并不妨碍这条微博登顶热搜第一。
2019年夏天,随着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热播,因在剧中扮演男主韩商言,这位28岁的男演员开始体会到一夜爆红的滋味:微博粉丝数番了三四倍,随便发一条微博都能登上热搜;粉丝团开始自发维护自己的形象,即使在李现本人看来,这种程度的p图根本算不上黑。
助推这一切成为风潮的,则是突然出现的数千万李现女孩们:她们自发组织起来,运营转评赞数据,制作表情包,坚持打榜。那么,为什么在热闹的暑期电视剧市场,偏偏是李现一炮而红呢?李现女孩们是如何被圈粉的?追星女孩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内在逻辑?
“老公”和“男神”的区别
要想理解追星圈的逻辑,首先需要理解追星女孩们的需求,一般而言,她们主要追逐两类男星,一种是“老公”,主要输出性魅力,圈女友粉;一种是“男神”,需要角色塑造,对应“霸道总裁”,在性魅力的基础上兼具权钱吸引力,完成流量下沉。
分析李现走红的脉络,正好延续了上述节奏:2017年的《河神》,李现通过姣好的身型和痞帅的性格完成基础粉丝群构建;另一部便是当下热播的《亲爱的,热爱的》,在前作基础上补足了权钱短板,从而引爆流量。
在《河神》中,李现扮演痞帅的小河神郭得友,他是一个被老河神收养的孤儿,虽然被称为“河神”,其实不过是捞尸队队长,社会地位并不高;在经济上,他插科打诨多次让女主小神婆买单、从男二漕运商会大少爷丁卯圈钱的行为,也喻示着其经济上的窘迫。没钱没权,李现能够圈粉的角色条件,只剩下痞帅的个人形象了。
(河神剧照,摘自爱奇艺微博)
因此,那时的李现想火,只能通过一些镜头有意无意地卖弄肉体,散发性魅力了,即成为追星女孩们口中的“老公”。
“老公”、“我要给你生孩子”等网络用语,源自追星女孩们在特定荷尔蒙场景下的忘情呐喊,多见于男星演唱会中的热舞环节。在上古时代,舞蹈本就起源于祭祀和男女求偶行为,本质上也算是一种复古,之后泛化成为对于极具男性魅力的男星的褒奖词。
李现这一阶段的走红,圈下的也大多是女友粉,吃的是“帅、颜值”等荷尔蒙副产品。后来,李现通过和keep合作增加健身元素宣传,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女友粉们肉体审美的需求。
直到韩商言的剧本递到李现手中,他的人设才有了进一步突围的可能。在《亲爱的,热爱的》中,李现扮演K&K俱乐部第一投资人兼老板的韩商言。韩商言1986年出生于挪威,曾是世界著名的职业电竞选手,“身高185—187,前见人鱼线,后见股沟”(原作者补充描写),身材外貌好的一批。经济方面,韩商言错手送给女主佟年一条价值95万的古董项链,竟然因为“不好意思”就懒得要回,经济实力可见一斑。总结一下,《亲爱的,热爱的》中的韩商言,就是我们常见的“霸道总裁”形象,你也可以委婉地称呼他“男神”。
(佟年手中提着95万的项链,“男神”背后是当代女性观众对于高富帅的荧幕寄托)
什么是神?倾听人类祈祷,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高维度生物,便是神。在当下人类社会,钱和权,是最难解决的两大问题,韩商言能够轻易解决,因此尊称一声“男神”并不为过。之前,李现已经通过《河神》圈下一波女友粉,验证了自己荷尔蒙吸引力;这次,再次凭借新款“霸道总裁”,解决了角色的社会地位和金钱方面的缺陷,使得圈粉效率大大提升。
和互联网行业当下热衷讨论的“渠道下沉”一样,圈粉这个事也讲究一个梯队阶段论。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划分,女友粉们寄托的大多是“爱情,亲密感”等亲密关系诉求;而“男神”除了能够解决上述情感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能够通过金钱和权势解决现实生活中无法规避的物质需求”的想象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男神”化其实是男艺人运营的渠道下沉。
同时,由于中国演艺圈金字塔形的薪酬结构,一线男星做到年收入过亿的确不是难事,的确是具备“霸道总裁”的物质基础的。这种物质基础,反过头来,又会进一步夯实追星女孩们对于其人设的真实感和持续认同。
(上图为偶像剧中的总裁,下图为现实世界的总裁。说实话,就颜值来说,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绝对不低于中国男性企业家的平均值,但几乎没有当代少女将其视为梦中情人。)
“霸道总裁”们或迎来黄金时代
随着当下女性就业环境的恶化,男女平等的经济平衡已经被打破,“霸道总裁”类IP正在迎来一个黄金时代。这种现象扩大化的时间并不长,在网文端,阅文旗下的红袖添香曾被认为是这种创作兴起的源头,但在2010年,红袖添香的头部IP仍是《裸婚时代》这种兼顾社会性讨论和商业价值的高质量作品。算起来,这种创作风潮的崛起,不过八九年时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创作风向在八九年间快速崛起,又迅速演变为一套具有自洽性的商业体系呢?
总裁文/漫的崛起时间,其实是和中国女性平权事业的倒退步伐高度一致的。
我们先来看一组建国初期的宣传画:
可以发现,这个时期,大多数职业都是对女性开放的,包括飞行员这种顶级工种(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顾长卫的《孔雀》,讲的是选拔女伞兵引发的故事);女性不用过于强调自己的第二性征,男女平等政策落实较好。
而当下呢?我们的就业环境对于女性是相当不友善的:女员工因为怀孕被辞退的现象屡禁不止,前段时间被媒体曝出裁员的某家大型企业,首先开刀的也是处于适龄生育期的年轻女员工。
在知乎,“如何看待女员工怀孕后被劝离职的事件?”和“如何看待女员工入职才 3 天就宣布怀孕,产假结束提出辞职?”两个问题下有超过1500个回答。
作为资本的代理人,企业天然不喜欢“拿钱不少,事儿特别多”的女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好一点,但一来吸纳不了这么多就业人口,二来女性关怀层面也有恶化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女性个体是生育成本的最终承担者。繁育后代,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我们现阶段的税费体系没有跟上,导致了集体受益,个体和资本买单的结果。这种利空,被层层转嫁,最后深深压到女性个体身上。
由于就业不平等的加剧,相比男性,她们更难实现物质积累,自然也更难通过事业完成当下流行讨论的“阶层跃升”。
同时,消费主义的盛行,又将“有钱=成功”,“有钱就能为所欲为”的社会达尔文观点灌输给了她们,这大大加剧了女性群体的焦虑感:她们需要消费,渴望变得富有,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活得好(阶层跃升),但这种希望的物质基础——就业平等偏偏正在被破坏,怎么办?
所以,女性会把大量的希望寄托于婚姻之上。这种逻辑的转移,恰恰是总裁类网文和漫画兴起的根本原因。
在大量总裁文/漫中,剧情往往是高度雷同的,即一个高阶层男性对一个低阶层女性发生了情感,高阶层男性心甘情愿地给予该名低阶层女性物质、名誉方面的供给。低阶层女性不需要努力和优秀,甚至一些作品会尝试通过加剧“作”的程度来增加感情线的丰富程度。这类文化消费品的供给,很好地满足了部分女性渴望逃避现实,对于“帅气多金的男人通过婚姻手段给予我一切,而我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享受这些成果”的想象需求。
综上,我们认为,现实社会女性平权事业的倒退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共同导致了女性社会压力的加大;在这股压力超过个体奋斗能弥补的极限时,她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品来造梦和排解压力;总裁漫的兴起迎合了这种需求,并真正赚到了钱。
“作品收益的体量差异较大,去年头部作品的单部结算收入达到400万、全平台流水接近千万。”有鹿文化 CEO 蔡劲在采访中告诉三文娱,2017年公司总收入1000万,预计 2018 年全年付费收入将增长至 2500 万,头部作品的贡献比较明显。——有鹿文化便是一家擅长生产总裁漫的漫画cp公司。
未来,我们认为以总裁文漫、总裁电视剧为代表的玛丽苏文化消费品会迎来进一步繁荣:
(1)社会基本面,女性平权事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进一步恶化。虽然我国开始尝试用个税改革等手段降低个体税负压力,养育子女的开支自2019年1月起可以冲抵个税,但做的仍旧不够。此外,行政手段一直是具有滞后性的。
近年来,由于基尼系数偏高,两性矛盾大有抬头趋势,“直男癌”和“田园女权”互相攻讦,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收获美好的爱情,自然需要在虚拟世界去做弥补。
(2)总裁文/漫作为现代文化产业自我驱动的产物,本身符合用户需求:与业界形容“文化垃圾”恰恰相反,产业链上的创作和传播平台都是行业顶级人才,他们拥有海量用户数据,洞悉人性,知道怎么设计剧情才能调动用户分享和付费;与日渐残酷的现实世界相比,这里构筑了一个梦想天堂,让读者/观众不忍离去,情不自禁地掏腰包。
目前,这些内容已经通过全网分发圈住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再加上现实压力进一步挤压更多女性进入市场,未来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而随着上游IP生产链条的打通,下游的影视化和游戏化只是时间问题。同时,随着总裁漫市场规模的扩大,其产品本身也在迭代。在《亲爱的,热爱的》中,女主佟年有着优越的家境(上海内环别墅)和天才少女的人设,因此剧情和内核也较一般总裁文漫发生了改变——重点展现“社会上层谈恋爱的美好”,使得女性观众能够同时获得“白富美出身”及“和霸道总裁谈恋爱”的双重享受。也难怪该剧和李现能够红红火火了。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欢迎留言回答:二胎政策全面实施是在2015年,这意味着女性生育成本进一步加大;当年9月,号称总裁漫第一的《纯情丫头火辣辣》(现改名《纯情花嫁》)上线并快速走红,这是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