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黑红的诱惑
“贴上了吗?”
“快了快了,马上了。”
……
“赶快截屏!”
咔嚓,于是有了这张“陈睿”和“蒙古上单”的经典合影。在这两个话题词下方,是不同派别围绕“B站”母题的疯狂玩梗和激烈辩论。在网友们争论的当晚,美股B站股价也在盘中走高,最高涨至5.07%。这似乎喻示着,黑红,并不构成企业发展的致命障碍,反而是资本化道路上的一种宿命般的存在。
B站崩溃演变轨迹
7月13日23点左右,一批网友在打开B站App及网页端时发现,界面并未像之前一样流畅载入,反而出现“网络出错”“暂时无法访问”的提示,之后干脆“404”了。
由于恰逢段视频流量高峰,这次崩了,也迅速演变为了一场用户的狂欢,根据不同结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事实发酵阶段。这一阶段,大家的聚焦点还是落在事件本身,上热搜的词条为#B站崩了#,还处于摆事实的阶段。但由于官方对于故障的解释迟迟不公布,也为恢复运行,网友们很快进入下一阶段。
(2)开始玩梗。玩梗,在官方解释缺位后快速占领了解释权高地,包括但不局限于:
事件焦点开始向恶搞方向偏移。
(3)反对者登场。如果说之前都还属于玩梗范畴,那么随着反对者们的登场,事态开始向更深处滑坡。在“蒙古上单”的大旗下,一批B站曾经的黑料开始聚集,用户们开始聚集起来发泄对B站的不满情绪。这场服务器崩溃,很快演变为了对B站不满者们的狂欢。
(4)官方定调。凌晨2点20,B站官方发布公告称:“昨晚,B站的部分服务器机房发生故障,造成无法访问。技术团队随即进行了问题排查和修复,现在服务已经陆续恢复正常。耽误大家看视频了,对不起!”并于同期开始对广场上的大片负面信息进行隐藏删除处理。
当晚,B站官方给出确切补偿措施,每个用户都可以领取一日免费大会员,这场闹剧才算正式落幕。
陈睿与B站,分裂的两极评论
回顾整个事件,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陈睿与B站堪称两极的评价。
在用户侧还原的故事里,黑心资本家陈睿依靠阴谋诡计,一步步攫取了B站的胜利果实;他背信弃义,站在自己原先的观点上疯狂打脸,使得B站原先美好的二次元氛围消散殆尽,只剩下铜臭味。
那么,这个究竟是不是事实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比起步之初的AB站,B站在陈睿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连续抓住PUGC、移动互联网、游戏联运、科技区媒体价值上升等几个风口,发展出了复合的商业体系,并成为了上海在互联网的文化地标之一。这些虚拟资产都沉淀在了B站本身,而非像A站一样被不同体系持续吸血。
至于纯粹二次元氛围的衰减,更大程度上来自于社区规模的扩容,大量新用户注入同时意味着新需求和新商业机遇的可能,二者如同面和水的关系,自然而然被冲淡了。在一轮轮的稀释中,无数老用户成为了被腾笼换鸟的对象,自然心生怨念。
(“蒙古上单”只是一种宣泄情绪的代表)
被置换出去的用户此前缺乏统一的旗帜,现在在“蒙古上单”的国骂氛围下取得了联盟般的团结,形成了本次风波中大肆批判的主力军。
可以说,B站商业化越成功,他们的批判就越有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B站和陈睿评价的两极分化,是其中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即B站公司主体往往被摘离风暴中心,而由CEO陈睿扮演绝对恶人形象。这种现象当然是不正常的,但在公关侧,也相当于CEO帮助企业顶了一些雷。
这或许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吧。
把利空变为利好
这次热搜对于B站和行业来说也并非绝对利空。
在B站服务器崩溃一小时内即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足以证明睡前刷一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大众习惯之一;而B站,也成为了这项活动普及的受益对象。
侧面证明了B站的用户数据水分不多。事后复盘,该事件基本可以定性为“p0级事故”,官方不可能去放大事故的影响力;而仅仅凭借被打扰用户的自发行为,就能够推动该事件登上榜一位置,并成为大众圈层讨论的新闻事件,足以证明B站的用户数据的含金量。
这种毫无阻力的破圈,也意味着B站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的潜力。
只是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社区文化的吸收重组,可能又会有一批老用户可能选择出走——企业发展前进的过程中,风险诞生的土壤并没有被铲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类似“蒙古上单”的故事我们还会再次见到。不知道那时候中枪的是陈睿还是B站的企业本体了。